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聚合物是一种良好的三次采油用剂,在我国胜利、渤海油田等已开展工业化应用。但随着注聚量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引起注入压力升高、地层吸水能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和聚驱效果。因此,注聚井堵塞问题亟待解决。造成注聚井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由于聚合物自身性质导致其溶解度较低,配制过程中易形成"鱼眼"和不溶胶团,造成注入困难。其次,储层为多孔介质,聚合物溶液在流动通过时易发生吸附滞留。第三,聚合物溶液在注入过程中,会发生水敏与速敏,导致渗透率下降。针对这些原因,本文对各种解堵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解堵机理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注聚泵;常见故障;日常管理
引言
随着油田不断深入开发,油田逐渐进入三次采油阶段,即通过向地层注入聚合物等其他工作剂来开采地层深处剩余油的方法。目前采油三厂使用的注聚合物泵主要型号是T52J-15/35型,该种泵由动力端、液力端和电机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电动机经皮带轮传动带动曲轴做回转运动,曲轴通过连杆带动十字头柱塞做往复运动。通过柱塞往复运行使泵容积腔容积发生变化,达到吸排液的目的,从而起到输送液体的作用。
1油田三采注聚工艺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我国实际的采油发展状况来看,三采注聚工艺第二次采油过程中,油田整体的开采效率基本能够维持在40%左右,但是随着我国大多数油田含水率的不断上升,导致油田整体的采收效率也在不断下降。在充分应用三采注聚工艺之后能够保证油田开采效率提升到50%左右,甚至在一些理想的情况下,油田实际开采效率能够达到65%左右。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油田就必须要针对三采注聚工艺具体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1油田高含水期状况复杂
油田高含水期主要是有石油和注水不合理的混合而引起的,油田进入高含水时期后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首先,由于油田自身环境从而导致油藏产生沉积,专业的角度来讲,油藏的非均质性增强。其次,由于在油田生产开采过程中人为操作因素导致油井含水量升高。如果油田在实际生产开采过程中开采层与注水层出现了不均匀的状况,则充分表明油田进入了高含水时期。当油田进入高含水时期之后,油藏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不平衡性,由此就会对油田的开采量以及开采效率产生巨大影响。另外,油藏开采的不均衡性同样会导致注水层出现单层突进现象,从而使得下的层间不清晰,层间干扰也会急剧增加。也就是说,处于同一平面和同一层位的生产层在不同方向以及不同位置上都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油水非均质性,而且井间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干扰现象,从而使得层内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同时也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突发性以及多发性,此情况下就会导致不同部位的油藏实际的吸水性能、产液状况、剩余有饱和度等产生非常明显的差异。
1.2烧轴瓦
1.2.1 故障现象
曲轴箱温度升高,电机电流增高,润滑油颜色变黑,一旦发现此现象要立即停泵检查。
1.2.2 原因判断
1)润滑油变质,润滑油杂质过多。润滑油进水后变质呈乳白色,粘度下降,导致轴瓦、轴承润滑不好,摩擦力增大,温度升高,最后发生烧瓦事故。2)注聚泵油位过低,低于下限,造成轴瓦与轴颈之间供油不足,不能形成润滑油膜,出现轴瓦轴颈干磨,发生烧瓦。3)使用润滑油型号不对,粘度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润滑不好,产生高温。4)液力端阀片损坏,连杆受高压水对轴瓦轴颈造成冲击次数增多,最后引起轴瓦温度升高。
1.2.3 处理措施
1)发现润滑油变质后应立即清洗曲轴箱并更换型号对应、质量合格的润滑油。润滑油加注应符合“润滑油三滤”制度。2)发现润滑油油位过低时应及时补加润滑油,确保补加的润滑型号对应,质量合格。3)润滑油在加注前要检查型号是否对应。4)定期检修液力端吸排液阀片,确保阀片完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注聚泵泵阀故障
当泵阀出现故障时,泵出口流量计显示泵排量降低,需要进行检修,检修前要判断故障部位以节省操作时间,以往检修首先用螺丝刀接触液力端总成听取弹簧、凡尔工作的声音来判断故障部位,此法对操作者的经验、技能水平和听力要求极高,且泵房有多台泵同时运转,干扰大、误差大。若是因为阀组内部渗漏而造成排量降低,则根本无法准确判断出哪个阀组有渗漏。最终只能整体拆解阀组找出故障部位并检修。整体拆解法弊端较多,因长时间停泵造成溶液的连续注入被切断,代之以水顶替,降低了水油流度比、驱替效率和波及体积,直接影响受益油井的增油量。同时拆装了并未损坏的泵阀,造成弹性胶圈的损耗和液力端缸体的磨损及密封性能的下降,泵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降低。另外,因维修时间过长,严重影响注聚时率,员工劳动强度增大。
2日常管理措施
2.1对注聚系统进行工艺改造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为了更好地提升注聚系统的效率,应该提升注聚泵母液进口压力,所以,要对注聚系统中母液供给流程进行设计改造,重新设计并铺设对母液超越流程,进而有效的达成外输泵向注聚泵供液的目标。
2.2改善层间矛盾与压力层内动用情况
结合三采注聚区域的油藏的相关探讨,深入探究油套分层注聚以及井口分压注聚工艺,要不断的改善层间矛盾与压力层内动用间情况,从而更好的提升聚合物驱波效率,更好的发掘剩余油的潜力,对井号进行优选,对分注层间中具有较大差异的注聚井进行油套分注,在井下应用高温高压分割器,并将其划分成两个注聚层段,在井口应用低剪切调节阀以及智能混配比,从而对低压力注入层的流量进行更合理的控制,使其在注入压力不同的条件下,实现油管层和套管层的注聚。
2.3合理设计三采注聚物质的混合工艺
要合理设计三采注聚物质的混合工艺,不断完善污水曝氧工艺。此外,还要对基础地质进行深入探究,对三采注聚工艺技术以及产品进行创新,要充分考虑油田具体特征和情况,对各种机理和体系,例如沫复合驱油以及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利用钻井过程中得到的岩芯,对储层的地质物理参数进行研究,对其更好的设计;同时应用物理及数值模拟方式,模拟应用三采注聚工艺后油藏储层变化以及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分布特点,从而更好地应用三采注聚工艺,提升油田的采收率。在油田具体实施三采注聚工艺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采油以及集输系统内部相关设备的匹配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弥补油田生产开采过程中的硬件设备短板。
结语
在油区的老油田生产过程中,三次注聚采油技术是确保其能够稳定持续的重要技术,可以很好地起到降水增油,提升原油开采率的作用。针对油田三采注聚工艺当中存在的问题,相应的采取对策,可以有效的促进油田的三采采油,进而为我国石油产量的实现提供更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宋爱莉,孙林,刘春祥,等.BHJ3-D注聚井解堵剂效果评价与应用[J].钻采工艺,2011,34(1):76-79.
[2]陈振.高压注聚井解堵体系的研制与应用[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3]李强.压力脉冲解堵及其信号采集处理技术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8.
[4]侯治民.流激振动解堵机理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7.
[5]李凤.稠油油田注聚井解堵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7.
[6]曾明友,赵鹏飞,徐昆,等.稳态ClO2和酸液协同处理注聚井堵塞的室内研究[J].钻采工艺,2013,36(1):98-101.
[7]付亚荣,陈宝新,刘建华,等.基于酸性表面活性剂的油井解堵工艺[J].石油钻采工艺,2007,29(3):67-68.
[8]张琪.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9]王新裕,魏云峰,丁国发,等.新疆柯克亚西-4~2-西-5~2凝析气藏单井注气吞吐解堵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3,23(S1):120-122.
[10]赵迎秋,靳晓霞,滕厚开,等.一种油田注聚井复合化学解堵剂:CN,102925128A[P].2013-02-13.
论文作者:代雄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油田论文; 工艺论文; 润滑油论文; 油藏论文; 聚合物论文; 过程中论文; 轴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