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及临时血液透析患者选用直接动静脉穿刺的方法及透析效果的观察。 方法 通过对52 例急诊及临时血液透析患者选用动静脉直接穿刺的方法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的观察。结果1 例足背动脉穿刺后形成<3cm 动脉瘤(处理后动脉瘤消失),l 例肱动脉穿刺透析结束后形成 <5cm 血肿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直接动静脉穿刺操作方法简单,操作过程简便,危险性小,透析效果比较满意。
【关键词】直接动静脉穿刺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249-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 年9 月才开展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以前需要急诊透析 的病员除颈内静脉置管外就是动静脉直接穿刺。现在动静脉直接穿刺术仅适用于颈内静脉置管术失败或颈内静脉置管脱落,内瘘未成熟病员又不愿意再次置者。
2010 年9 月至2014 年2 月我科52 例急慢性肾功衰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387 例次,其中男性38 例,女性12 例,年龄20--72 岁。
病例分类:急性肾功衰5 例,其中主动脉夹层1 例,高钾血症4 例;内瘘成熟期需透析者31 例,长期动静脉穿刺1 例,临时透析后放弃透析者10 例。
1.2 方法:①用物准备:德国费森尤斯机器或日本的尼普诺机器,一次性透析管路,透析器,尼普诺公司17 号内瘘穿刺针2 根。
②穿刺部位:我们常用穿刺部位有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
③穿刺方法:1)桡动脉穿刺:让患者取舒适卧位,17 号穿刺针(打开夹子)连接好动脉端管路,用手摸到动脉搏动后,常规消毒皮肤和左手示指、中指,并用左手示指、中指摸准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20-30°角刺入皮肤【1】,当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肤后,沿动脉搏动方向由浅入深进行穿刺,见有较大压力回血时关夹并做好固定。最好再选择同侧静脉血管穿刺作为回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足背动脉穿刺:右手持针距足背动脉明显搏动点1cm 处呈10—15°角进针,见回血后稍向前平进0.5cm,其余同前。3)肱动脉穿刺:进针角度呈30°角,其他相同。国内也有报道首选足背动脉行动脉直接穿刺【2】,也有首选肱动脉直接穿刺的【3】。
2、结果:我科对52 例临时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直接穿刺术建立血管通路387 例次,其中足背动脉穿刺31 例次,肱动脉穿刺1 例次,桡动脉穿刺355 例次。穿刺成功370 例次,失败17 次,穿刺成功率95%。
透析后肌酐、尿素氮均下降50%以上,脱水量可达预期目标。至今穿刺最多的一位有156 例次(病员受家庭条件影响一直不愿意造瘘)。
经临床观察,在52 例透析患者387 例次动静脉穿刺中,除1 例足背动脉穿刺后形成<3cm 动脉瘤(处理后动脉瘤消失),l 例肱动脉穿刺透析结束后形成 <5cm 血肿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透析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自诉无不适,血流量150-220ml/min,透析效果比较满意。透析结束后患者活动不受限制。
3.体会3.1 穿刺前的沟通:给予病员必要的解释,消除或减少病员的心理负担和顾虑,以取得病员的积极配合。
3.2 穿刺前患者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神志、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动脉搏动的强弱,患者的合作性及对疼痛的忍耐性等。若桡动脉搏动良好可首选,容易穿刺成功,足背动脉搏动良好也可首选足背动脉。我们一般常选桡动脉,再选同侧静脉穿刺,患者下机后活动不易受限。
3.3 穿刺技术:行动脉直接穿刺者要有良好的穿刺技术,穿刺时要判断准确,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新报道的穿刺方法有:穿刺前30 min 将敷料叠成小四方块(大小约5 cm×5 cm),在桡动脉最明显处进行加压包扎(使用回血用的止血带即可),穿刺时解开止血带,即可看到明显的桡动脉,用左手的示指和中指压紧动脉上端,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成30°角进针,见回血后再水平进针1 cm,然后固定即可【4】。
3.4 注意事项:动脉不宜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出血或血肿;透析中加强巡视,穿刺肢体严格制动,防止针体移位形成血肿或渗血;透析结束后要做好穿刺点的局部止血,先指压30 分钟再用纸球压迫弹力绷带固定2—4 小时后逐渐放松,并观察有无出血。透析结束24小时后开始热敷或用喜辽妥局部敷。
4.结论直接动静脉穿刺建立临时血管通路主要适用于急性肾功衰,慢性肾功衰内瘘未成熟前或因阻塞,高钾血症、急性左心衰,酸碱平衡紊乱需紧急透析者,中毒患者或其他疾病需行血液净化治疗者【5】。
科室对50 例患者建立临时血管通路387 例次。经观察其操作方法简单,操作过程简便,穿刺点多,安全,经济,抢救及时,可迅速挽救患者的生命,且无严重并发症,与深静脉置管术相比,危险性小,透析效果比较满意。但 由于动脉直接穿刺有损伤血管、出血、血肿及影响以后内瘘的建立等缺点,有条件者应尽量选择中心静脉置管或建立动静脉内瘘【6】。
参考文献[1] 任缅红, 黄钦荣《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年第32 卷第4期[2] 毕晓红,周明珍,《透析与人工器官》1999 年第4 期汪娅 《西南军医》2009 年9 月11 卷5 期[3] 王伟,李艳华,周叔南《吉林医学》1996 年第05 期[4] 文庆敏,张桂兰《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 年第4 卷第7 期[5] [6] 文艳秋 《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年4 月第1 版
论文作者:张泽勤 代小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桡动脉论文; 动静脉论文; 病员论文; 静脉论文; 血肿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