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法论文_舒维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法论文_舒维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导入是一节课的基本教学环节之一,精彩的导入能够迅速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能够快速明确学习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这块普遍都存在问题,虽然教师在课堂中都会注意导入的使用,但是导入的方式都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笔者就导入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导入方法的探究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问题;课堂导入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1、激趣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精彩的导入方法能够快速安定学生的情绪,能够让学生学生进入一种有趣的学习状态中。成功的导入方法,能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即将学习的内容上,明确学习的目的,并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好的开头如高手下棋,第一手棋就为全局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又像优秀的乐师拉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做到先声引人、先声夺人、先声服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旗开得胜的最佳效果。

2、定向

在所有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节课的基本教学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导入的目的都是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课文知识内容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明确学习的目的、内容。如果缺乏导入,直接进入课文的教学,极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不平衡,给学生一种很突然的感觉,跨度太大,学生心里毫无准备,很牵强的被教师带入课堂的学习中,这样一来学生不明确学习内容,严重的话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当前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

导入,相当于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其作用不言而喻,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明确的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同课文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智慧、知识、感情、口才、动手能力的综合体现。导入应考虑课文内容、特点、年段、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等因素,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和有效性,灵活掌握各种导入方法来精心选择、设计出好的导入方式和导入语。导入设计应该是每位教师每堂课都会涉及的内容,虽然教师都明白导入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也使用各种导入法,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脱离课文内容,不着边际的漫谈。有些教师不愿意去认真思考,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对课堂的导入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琢磨,以至于在导入的时候出现了脱离课文内容,并没有达到激趣、定向的作用。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井》时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喝的是长江水,也有人喝的是黄河水,还有人喝的是地下水,在一些偏僻的山村还要喝井水。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从前我们还没有自来水,那个时候就只能喝井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古井》”。这样的导入方式完全就是脱离课文内容,同时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千篇一律,平淡无奇。当今世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相当多的教师倾向于在网络上找资源,找现成的课件、教案等等,而网络上的东西都是被大家用“烂”了的东西,没有新意。再一个是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在导入设计上,认为一堂课的导入并没有那么重要,于是很多教师选择开门见山:“今天我们学习某某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多少页”,很显然,这样的导入方式是不能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激情的,也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然,这样的导入方式也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常用。

3、脱离实际,炫耀显示。某些教师想要显示自己的学术水平,想要在学识上“压倒”学生。比如某教师在教学《咏鹅》一诗时,给小学大谈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讨论他们的诗歌风格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等,这样弄的学生疲倦不已,也觉得高深莫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宏论滔滔,喧宾夺主。导入是篇幅短小的开场白,不能长篇大论,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例如花十几分钟进行导入,很显然这样是不合理的,容易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

三、导入方法

1、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法便是利用图片、实物、演示等配合形象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例如《猫》的教学设计,导入环节可以先出示猫的相关图片,再利用“鼠善害苗,而猫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进行解释,这样一来不仅达到明确学习内容,而且还能通过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进去课文内容的讲解。

2、简介导入法。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的作者以及背景知识或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比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可以给学生这样介绍:《丰碑》又叫《军需处长》,整个故事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非长征)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他的精神堪称楷模。在介绍的时候注意把握重点知识,合理分配时间。

3、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所讲的故事要与课文有关,或者就是把课文内容编成故事导入新课。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教师讲故事能够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赠汪伦》一诗师,教师便可以这样设计:“唐代有一个农民叫汪伦,他很想要大诗人李白来家里做客,但又害怕他不来,就写信告诉李白说我们这里走‘十里桃花’和‘万里酒家’。李白来到后很失望,汪伦解释说,信里的‘十里桃花是说这里有方圆十里的桃花潭,说‘万里酒家’是这里一个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请李白谅解。李白听后哈哈大笑,非但不生气,还非常看中这种友谊。李白住了些日子,临走时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赠汪伦》这首诗”。

4、联系导入。联系旧知,提示新课。也就是温故而知新,比如教学总分总结构作文时,便可以让学生回忆《南海上的明珠》这篇课文的内容,通过回忆内容结构引出总分总结构,教师再继续总分总结构作文教学的讲解。

5、审题导入。抓住课文的标题导入新课。如《将相和》一课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通过讲解“将”、“相”、“和”三个的含义以及联系来导入。

6、悬念导入。设置悬念,引起兴趣。蒋课文中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答案,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可以这样设计:解放军一个连队早上正在点名,全体战士肃立着,只听连长喊道:“马宝玉”,无人应答;“葛长林”,仍无人回答......。前面五个战士为什么不回答,他们去哪里了?既然他们都不在,为什么连长每天要点他们的名呢?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发问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

7、尝试导入。即让学生试做后再进行新课学习的一种方式。例如《动手试一试》一课,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两根绳子,一弯一直,问学生那根绳子长,学生凭直觉、经验认为弯曲的那根长,学生上台拉直后知道两根绳子一样长。

8、游戏导入。通过游戏或谜语导入新课,对于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但是要注意的是游戏或谜语要与课文内容相关。

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只有两个:激趣、定向。导入设计应该综合考虑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文本内容,不能脱离实际。教师要花时间仔细研究,设计出合理并且高效的导入。

参考文献

[1]马建忠.小学语文导语技巧[J].教育科学,2016[3].

[2]史萍红.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方法与技巧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03-104.

[3]马莉.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8[6].

[4]于敏.小学语文的导入艺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

论文作者:舒维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法论文_舒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