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论文_张扣华

探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论文_张扣华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6例,采取前瞻性分组研究,依据患者用药方式的差异性划分为2组,其中西医组43例,单纯性采取普罗帕酮与阿司匹林强心用药,中医组43例,结合患者病症状态给予中医学分型施治,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中医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中医;炙甘草汤;心律失常;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306-02

心律失常属心血管病症中后期多发症状,可造成患者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多见于老年群体[1]。当前临床中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多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其短期疗效尚可,不过在长时间用药后可增加机体药物毒副作用。因此越来越多学者将心律失常的治疗逐步重视中医学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为探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6例,结合患者病症状态给予中医学分型施治,现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6例,年龄在47~73岁,平均年龄61.24±2.85岁,男性51例,女性35例,本次入选病例均通过检查诊断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病程19天~17年,平均病程7.91±4.21个月。采取前瞻性分组研究,依据患者用药方式的差异性划分为2组,其中西医组43例,年龄在48~73岁,平均年龄62.37±2.57岁,男性25例,女性18例,单纯性采取普罗帕酮与阿司匹林强心用药;中医组43例,年龄在47~72岁,平均年龄62.17±3.04岁,男性26例,女性17例,结合患者病症状态给予中医学分型施治。将两组病患年龄、病程、性别、症状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西医组:选择200mg普罗帕酮片,每次用药,每日用药3次,连续用药2周,并结合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酌情降低剂量(200mg/d),并在用药期间辅助0.1g/d阿司匹林缓释片,注意在用药治疗期间当病患病发心力衰竭可应用0.4mg西地兰静脉注射给予强心。

1.2.2中医组:结合患者病症状态给予中医学分型施治,可采取中医方剂炙甘草汤为主,方剂成分:21g炙甘草,15g麦门冬,12g桂枝,9g人参,18g阿胶,25g生地黄,9g生姜,15g麻仁,大枣10枚。随症加减,用400l温水煎熬,每日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连续用药2个月。

1.3 疗效评价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本次研究疗效评估,显效:患者心悸气短以及胸闷等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有效:律失常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心律呈窦性改变;无效:病患心悸气短以及胸闷等临床症状没有消失反而有所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通过细致全面治疗,心律失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中医组患者显效率55.81%(25/43),有效率32.56%(14/43),无效率9.30%(4/43),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70%(39/43);西医组患者显效率55.81%(24/43),有效率23.26%(10/43),无效率20.93%(9/43),治疗总有效率高达79.07%(34/43);统计分析中医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证实,心律失常主因窦房结异常性刺激引发窦房结之外的传导受到阻滞,增加心肌活动性障碍,增加心脏搏动异常性节律变化[2]。若按照我国传统中医学方面来讲,这一病症可归属为“心悸、虚劳、匪忡、昏厥”等范畴,《金医要略》记载“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伤寒论》中提到“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均表明我国中医学对于心律失常心悸症状的病理阐述。而我国众多中医学者通过现代医理将心律失常病症总结归纳为心气虚弱、阴血亏虚、痰浊扰心、疲血阻滞等因素造成,有虚有实[3],对此在临床治疗中需结合病患实际状态进行辩证施治。如本文所选的炙甘草汤,其疗效显著,从患者的根本病机出发,即气血亏虚或阴阳失调导致心失所养,无以温煦经脉,从而脉结代、心动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辩证论治,以炙甘草汤为主方,随症加减,分型治疗,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疗效显著。笔者通过现代中药医理方面分析,中医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中可有效调节机体功能,降低心脏组织交感神经兴奋度,促进冠状动脉扩展,清除氧自由基积聚,保护心肌供氧。因此在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谦.心律失常中医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2):129-131.

[2]孙怡春.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4):239.

[3]丁辉.分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9):188-189.

论文作者:张扣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9

标签:;  ;  ;  ;  ;  ;  ;  ;  

探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论文_张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