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藏书结构的15年研究:文献、作者和学术观点_文献论文

藏书结构研究15年:文献、著者、学术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著者论文,藏书论文,文献论文,学术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藏书结构思想源于美国图书馆界。80年代初,藏书结构概念引入我国,肖自力同志做了最早的尝试并进行了艰难而富有成效的探索。1981年《图书情报工作》第1 期发表了肖自力在该领域的开山之作:《试论藏书结构》,首次提出了藏书结构的概念,并根据美国某些高校图书馆的经验,草拟出藏书等级标准和专题划分,初步形成了关于藏书等级结构的5级之说。该文在全国反响强烈, 立即吸引了一批学者投入于该领域的探索。从那时至今,藏书结构研究始终伴随着健康的学术争论而发展,不仅产生了

表1 藏书结构论文年代分布

年代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论文篇数

1351049

5 11 10

16

比例(%)

0.70 2.11 3.52 7.04 2.82 6.34 3.52 7.75 7.04 11.27

年代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合计

论文篇数 20 9 208

11142

比例(%)14.08 6.34 14.08

5.63

7.75100

表3 藏书结构研究的经典文献

序号文献篇名

1 肖自力试论藏书结构

2 肖自力三论藏书结构——关于实用框架的构想兼答张炎烈同志

3 张炎烈藏书等级结构的数理分析及其应用——兼评肖自力同志

"试论藏书结构"的一些论点

4 王金祥试论高校图书馆五级藏书结构计算法

5 张学华论馆藏结构优化

6 肖自力再论藏书结构——兼谈藏书建设的规范化

7 肖希明藏书结构浅议

8 黄本华藏书结构中几种主要成份间关系的分析

9 李银生也谈藏书结构——兼与肖自力、张炎烈等同志商榷

10李银生从比例至结构——藏书建设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

11李银生藏书结构定义管见

12刘永胜藏书结构链引著者群剖析

13廖源兰高校图书馆藏书结构探讨

14李银生

工科院校图书馆藏书比例刍议——谈模糊藏书结构的

现实应用

15王荣安试论五级藏书结构计算法的不科学之处——与王金样

同志商榷

16陈修学藏书结构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17庞景安等 藏书结构理论研究的进展

序号 文献篇名 年(期)被引

频次

1 肖自力图书情报工作1981(1)

43

2 肖自力图书情报工作1984(6)

18

3 张炎烈图书情报工作1983(4)

12

4 王金祥高校图书馆工作1982(3) 9

5 张学华大学图书馆通讯1988(6) 9

6 肖自力图书情报工作1983(6)7l

7 肖希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8(3)6

8 黄本华四川图书馆学报1982(4) 6

9 李银生图书情报工作1986(3)5

10李银生图书情报工作1990(4)5

11李银生晋图学刊1985(1)5

12刘永胜晋图学刊1988(3)5

13廖源兰高校图书馆工作1985(2) 5

14李银生

高校图书馆工作1985(3) 5

15王荣安大学图书馆通讯1983(9) 5

16陈修学大学图书馆通讯1984(5) 5

17庞景安等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0(2) 5

表2 藏书结构论文在期刊上的分布

序刊名发文 累积

累积

号篇数发文篇数百分比

1 图书情报工作 11

11 7.86

2 晋图学刊 8

19 13.57

3 图书馆学刊8

27 19.29

4 大学图书馆学报6

33 23.57

5 图书馆学研究 5

38 27.14

6 图书馆5

43 30.71

7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5

48 34.29

8 高校图书馆工作4

52 37.14

9 津图学刊 4

56 40.00

10四川图书馆学报4

60 42.86

11河南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4

64 45.71

12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3

67 47.86

13江苏图书馆学报3

70 50.00

14图书与情报3

73 52.14

15江西图书馆学刊3

76 54.29

16福建图书馆学刊3

79 56.43

17文献信息学刊 3

82 58.57

18图书馆界 2

84 60.00

……

……

25情报理论与实践2

98 70.00

……

……

32情报科学技术 2 112 80.00

33青海教育学院学报 1 113 80.71

……

……

46河池师专学报 1 126 90.00

……

……

60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 140

100

一批学术文献,涌现出一批作者,而且了几种学术观点,这些学术观点丰富了藏书建设理论的内容,指导了全国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在图书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便是对1981~1995年15年间我国藏书结构研究的定量分析。

1 文献与著者

检索1981~1996年间的《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得知,1981~1995年,各种刊物共发表藏书结构研究论文142篇, 其年代分布很不均衡,其中1991年和1993年分别为两个高峰年,各出产论文20篇(表1 )。142篇论文是由60种刊物发表的,其中图书情报刊物45种, 发表论文125篇,占全部论文的89.29%;非图书情报刊物15种,发表论文15篇,占全部论文的10.71%。15种非图书情报刊物中绝大多数为高校学报。 将60种期刊按照发表论文的多少进行排序,可获得一份藏书结构研究论文出处的清单(表2)。由表2可知,有28种刊物各只发表了1篇论文, 发表2篇论文的刊物有15种,发表3篇论文的刊物有6种,前11 种刊物发文在4篇以上,共发文64篇,占发文总数的45.70%,它们是藏书结构研究的主要情报源,或者说是藏书结构研究的核心期刊。值得一提的是,《图书情报工作》以11篇的发文量位居榜首,它不仅是我国藏书结构研究的开拓者,也是该领域学术交流的活跃舞台。

在由一定数量的文献个体组成的文献群中,往往有一些思想内含丰富,对未来学术发展影响深远的文献,即经典文献。按照文献引证理论的常规,一年内被引4次以上的文献可具备经典文献的性质。 本文调查了1981~1997年间20种图书馆学期刊中有关藏书建设的论文111篇, 这些论文罗列的引文总计490篇,490篇引文中引及藏书结构的论文53篇,被引4次以上的论文17篇(表3),它们是藏书结构研究的经典文献。事实上,藏书结构理论的骨干内容全部来源于这些经典文献。从表3 还可看出,肖自力有3篇文献进入经典之列,这3篇文献堪称藏书结构研究的“三部曲”,其中,《试论藏书结构》一文因其开创性贡献,被引频次达到43次。肖自力这三篇文献连同一系列有关文献资源建设和布局的论述共同形成了以藏书结构为核心内容的藏书建设思想体系,并已渗透于图书馆理论探索与业务实践中。经典文献3也值得一提, 在这篇文献中,张炎烈首次将模糊概念引入讨论,试图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界定藏书的等级,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了一条解决藏书等级结构紊乱问题的有效途径。李银生有4篇文章被纳入经典文献, 是产生经典文献最多的作者。17篇经典文献绝大多数产生于80年代,说明90年代藏书结构研究缺少力作。经典文献的出处相对比较集中,分布在7种刊物上, 仅《图书情报工作》便产生了6篇经典文献, 该刊无疑是藏书结构研究之重要文献的主要出产源。《大学图书馆通讯》(《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前身)和《高校图书馆工作》分别提供了3篇经典文献, 也是不可忽略的经典文献出产源。

表4 藏书结构研究的核心著者

著者被引频次 发文量(篇)

肖自力73 4

李银生22 5

张炎烈18 3

刘永胜11 4

肖希明 8 3

尹熙根 1 3

调查还发现,15年来,全国已形成了人数达110 人以上的藏书结构研究著者群,他们大多分布于高校系统,说明该领域的科研优势在高校。有著者群的存在,就有著者个体的差异。本文根据被引频次和发文篇数确定出6名核心著者(表4)。除尹熙根外,其他5 人均有经典著述问世,藏书结构理论框架的建立,主要归因于他们的努力。

2 学术观点

经过15年的努力,藏书结构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涌现出诸多专题作者。通过引文分析,发现成果之间相关性较强,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较好, 这是藏书结构继续发展的自身条件。 但藏书结构研究15年来最大的成就是:①对藏书结构这一概念的定义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②在藏书等级结构研究中形成了几种主要的学术观点。

2.1 关于藏书结构的概念 80年代初, 当藏书结构概念刚刚被引入国内藏书建设领域的时候,对其内含的认识局限于表象层次的占多数。当时虽也意识到藏书结构是一种多维结构,但对多维的量和复杂程度的描述是模糊的。这一时期,对藏书结构所下的定义是从事物运动的角度考虑的。肖自力最初给出的定义是:“图书馆必须根据自己的对象和任务,把各种不同学科、不同水平、不同语文、不同形式的知识情报载体,收集、整理、组成一个有主有从,有专有博,互相配合的整体,这就是藏书结构”。一年后,黄本华给出的定义更加具体:“所谓藏书结构,指的是一个图书馆中各种不同的藏书成份、各种收藏水平所构成的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整体结构”。上述两种定义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认为藏书结构是一个运动着的物质整体。这是藏书结构概念演进的第一阶段。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藏书结构不仅是一个动态系统,即处在不断的运动和调节之中,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运动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也即运动的方式是藏书结构概念的精髓。于是有人对藏书结构拟定了新定义,藏书结构概念的演进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藏书各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有机联系,而形成一定的组合方式,这种藏书体系内部各成份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方式被称为藏书结构”。这一用运动方式解释藏书结构的定义很快得到肖自力等人的认可并对该定义做了比较全面的概括:“藏书结构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从整体角度认识藏书体系内部——各门学科、各种主题、各种水平、各种文种、各种出版类型、各种载体形式的出版物的组织与搭配,寻找它们所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联系和关联,这种藏书体系内部各成份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方式就是藏书结构。”其直观表达如图1。

图1 藏书结构图

关于藏书结构概念的特征,从众多零星和分散的论述中,可归纳出4点:

·模糊性特性。藏书结构概念完全符合模糊性理论关于模糊性的两个基本命题:①模糊性是事物类属的不清晰性;②模糊性是亦此亦彼性。在藏书等级结构中,模糊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多维复杂特性。既要考虑文献学科属性,又要兼及文献的类型、语种、出版时间,更要照顾读者的需求水平。美国图书馆协会曾从18个方面构思藏书结构的框架,国内一般考虑了5个方面,即学科结构、 等级结构、语文结构、类型结构和时间结构。

·整体相关特征。组成藏书系统的各要素,即各种不同成份的藏书并非毫无关联地凑合在一起,而是处于彼此联系、相互配合的状态之中,一旦这种联系、配合发生突变,藏书结构就要受到破坏。

·自组织特征。藏书结构是一个开放系统,由于受出版社、书店、读者群、经费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不断吸收着外界输入的各种能量、物质和信息,而且这种吸收表现为持续不断的过程,再加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制约,藏书结构便形成有组织的、有秩序的稳定结构。

2.2 关于等级结构的划分 藏书结构是一个多维的网络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学科结构和等级结构是骨干和核心。关于学科结构的意见分歧不大。肖自力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类目设置,认为以300~500个专题为宜,并可依据形势的发展做细分。显然,他倾向于对专题的细分;而有的同志却认为,专题划分过于详细不便于业务人员熟练掌握,按实际情况,学科专题数目以100条左右为宜。 关于等级结构,意见分歧颇大,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经过15年的论争,初步形成5 种学术观点。

·肖自力的“5级”之说。根据美国图书馆的做法, 针对我国图书馆现状和条件,以读者需求水平和藏书内容的学术水平以及藏书的情报量为划分等级的标准,肖自力拟就了5级结构方案, 各级间的关系呈包含关系(图2)。

·黄本华的“3级”之说。以读者需求特点为标准, 将藏书划分成从低到高的3个级别,各级间为交叉关系(图3)。

·张炎烈的“7级”之说。 以图书本身的学术水平和读者的使用水平为划分标准,拟出7级方案,各级间为交叉关系(图4)。

图4 7级结构示意图

Ⅰ级:专业研究水平藏书

Ⅱ级:大学生及相当于该水平的藏书

Ⅲ级:中学水平及相当于该水平的藏书

Ⅳ级:幼小读物藏书

Ⅴ级:知识性、趣味性及科普读物藏书

Ⅵ级:特殊用途藏书(指非一般读者使用的藏书;对专业图书馆指扩展知识领域用书)

Ⅶ级:综合性参考工具书

·李银生的“4级”之说。 以图书内容的深浅程度和图书的情报量为标准,拟定了4级结构方案,各级间为包含关系(图5)。

图5 李银生4级结构示意图

·刘永胜的“4级”之说。以藏书内容的深浅程度为标准, 各级别之间的关系限定为交叉关系,级别的数量确定为4级,不是用文氏图, 而是用隶属函数图描述各级别之间的关系(图6)。

图6 刘永胜4级结构隶属函数图

等级结构的划分是藏书结构研究争论的焦点,截至目前,尚未形成一种得到普遍认可的观点。可以预测,未来藏书结构研究的重点将集中在对等级结构的讨论上。

经过15年的艰难探索,藏书结构研究已初步具备了作为藏书建设一门分支学科的特征,一批经典文献的产生和这些文献之间较严密的引证关系成为学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几种学术观点的建立将促使学术流派的形成,从而使藏书结构逐步形成更加规范的理论体系。

标签:;  ;  ;  

对藏书结构的15年研究:文献、作者和学术观点_文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