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并凭借诸多的优势造福于人类。该技术传输的可靠性较强,智能化水平较高,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优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而本文就主要分析了基于移动物联网的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移动物联网;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利用无线或有线方式让物品实现互联,实现物物信息和数据的交换,进而促进物品智能化监管的网络。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课程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1物联网的科学内涵分析
物联网通过多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GPS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设备和技术,采集各类信息,接入多种网络实现物与物及物与人的连接,从而真正实现物品智能感知、识别及管理。物联网以互联网和传统电信网络为基础,实现了多个普通物理对象的互联互通。
2基于移动物联网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策略
2.1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阶段,新课改日渐深化,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积极转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式学习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也会成为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2.2基于物联网技术转变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教师需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实践的部分。现如今,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发挥物联网的积极作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应以物联网为基础,建立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物联网环境开展的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其分别为创设情境、分析内容、实践探究、评价总结,有效开展上述四个环节能够保证实践教学的效率。
2.3以物联网技术拓宽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范围
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十分明显,其能够拓展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范围。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也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完成自主探究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采用物联网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应用传统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问题,如部分大型机械设备对实验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普通学校并不具备开展实验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即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密切人机互动,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了环节、设备与人员的互联与互通。且也可在物联网环境下有效开展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2.4密切联系生活,丰富信息技术学习的形式和内涵
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内外互动的教学活动,不断增强教学的生活气息,这样一方面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应用知识造福人类。再者,教师需在学与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理念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生活中手机十分常见,微信和微博等软件成为了信息传播交流的主要载体。学校可设立互联网模块,在微信和微博等多个平台定期发布与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该方式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接收信息,为信息技术学用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组织学生参与物联网知识演讲和设计竞赛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地应用互联网知识,不断优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为此,在高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点与物联网有机结合,打造生动、趣味性课程教学,充分展现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
3基于物联网的高职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3.1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当前,信息数量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既面临着机遇,也需要应对诸多的挑战。首先,高职院校需明确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全面了解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时积极建立满足企业和社会信息技术人才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汽车,企业需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最后,高职院校要立足学生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最为前沿的知识内容。且结合人才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培养社会需要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3.2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更为显著。现阶段,高职院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其次,在教育教学中,高职院校可组织开展教师技能评比活动。在教学中表现较好的教师,学校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对于评比中表现不好的教师,高职院校也可给予针对性的帮助,第一时间找到教师教学中的不足,鼓励其采取有效策略予以改进。
最后,高职院校还要在发展中将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重点内容,让教师树立以身作则的意识,以丰富的知识底蕴和内涵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精尖信息技术人才。
3.3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基地
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关注实践,学生通常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知识。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需不断优化并完善硬件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并将传统教学与虚拟教学充分融合,提高教学的综合水平。
4结束语
物联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物联网的发展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物联网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培养社会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信息教学的目的,所以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应用物联网技术具有极为深远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琼.基于移动物联网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7(10)
[2]邓宏,李海舟,江星霖.基于移动无线网络物联网应用的探讨[J].广西通信技术,2018,131(02).
论文作者:刘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信息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