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B超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叶双论文_叶双

叶双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超声科 浙江杭州 3113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B超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且各项资料完整的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腹部B超检查,同时予以胃镜检查。回顾分析腹部B超诊断以及胃镜检查结果。结果:腹部B超对不同肝硬化门脉高压表现均有一定的检出率,但是胃镜检查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率高于腹部B超技术(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胃镜检查后随着病情的加重,腹部B超对不同征象表现检出率呈现出上升趋势。结论:腹部B超技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资料。

【关键词】腹部B超技术;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37-02

门脉高压症在临床上属于一组综合征表现,因而其表现较多,如肝性脑病、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等,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存在较高的病死率,结合当前已有研究报道,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在预后较差。基于此,为有效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实施早期治疗,进而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需要加强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研究,本研究结合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且各项资料完整的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对其应用腹部B超技术、胃镜检查等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且各项资料完整的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38例,男性患者62例,年龄:42岁~78岁,平均年龄(52.84±4.82)岁。所有患者合并慢性肝炎,病程从2年~18年不等,平均病程(8.39±2.35)年。患者就诊时存在黄疸、腹壁静脉曲张、腹水等症状体征表现。所有患者各项检查资料完整,排除相关禁忌症患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腹部B超检查与胃镜检查,检查前期常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检查前期常规禁食禁饮8h。设备为:Philips 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7.5MHz。日本奥林巴斯260 电子胃肠镜。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腹部B超检查:指导患者应用仰卧位,对患者腹部实施B超检查,在全腹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调整患者体位,在左侧卧位情况下通过B超对患者脾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实施测量,记录相关数据后,将体位调整为右侧卧位,然后测量患者肝门静脉主干内径。

胃镜检查:严格按照胃肠镜检查操作规范要求,在置入胃肠镜后对食管胃底静脉进行探查与观察,评价静脉曲张变化情况,判断静脉曲张区域是否存在出血问题。对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进行检查并按照分级标准将其分为无、轻度、中度以及重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腹部B超和胃镜检查结果;(2)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评价结果与腹部B超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腹部B超与胃镜检查的相关数据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完成数据分析,本文参数均为计数资料,表示为(n,%),组间χ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腹部B超和胃镜检查结果

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通过腹部B超诊断后,有62例患者脾静脉内径出现增大,所占比例为62.00%;有71例患者存在脾脏增厚表现,所占比例为71.00%;有65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出现明显增大,所占比例为65.00%;100例患者经过胃镜检查后,有91例患者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表现,所占比例为91.00%,胃镜检查结果相对于腹部B超检查对应的检出率更高,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胃镜评价结果与腹部B超诊断结果

胃镜检查评价结果与腹部B超检查表现资料对比见表1,依据表中数据分析结果,胃镜检查后随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从轻度、中度到重度发展期间,腹部超声检查期间对应的脾脏增厚、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大以及脾静脉内径增大表现检出率存在上升趋势,提示病情越严重,采用腹部B超诊断的检出率越高。

3.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报道指出,有较多因素会对肝细胞产生损害,进而影响到肝功能,出现慢性肝炎,比如:化学毒物、药物、酒精、细菌感染等。长期肝炎会加剧肝功能损伤,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人群没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习惯,通常是在出现相关症状后才会前往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这使得大都数肝硬化患者在确诊后已经处于晚期,致使患者预后不良[1]。

肝硬化晚期患者存在典型的门脉高压表现,也就是门静脉血无法顺利通过肝脏回流入下腔静脉,造成门静脉压力增高,临床存在食管静脉扩张、肝功能失代偿、腹水等表现。结合临床研究,其中食管与胃连接区域静脉扩张在门脉高压中较为严重,一旦静脉扩张并破裂可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注重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有效诊断可为患者的早期治疗干预提供依据。

现阶段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方面主要使用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期间对患者临床症状的依赖性较大,患者症状明确,则通过胃镜能够发现患者存在的食管胃底静脉出现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扩张,对于缺少临床症状表现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部分患者不愿因采取胃镜检查方法,同时胃镜对无症状表现的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准确率下降,因而胃镜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2]。

超声技术在应用期间具有无创优势,且能够重复性实施操作,患者检查依从性与耐受性较好,通过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异常症状体征的检出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本文研究中对10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别实施腹部B超诊断以及胃镜检查,研究结果表明胃镜与腹部超声技术相比,其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检出率更高,但是随着肝硬化门脉高压病情程度的加重,腹部超声技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对应的脾脏增厚、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大以及脾静脉内径增大等方面的检出率表现出升高趋势,这也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辅助诊断提供了依据[3]。

吴杰学者在文献中报道了腹部B超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认为 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对应的脾脏增厚、门静脉主干增宽、脾静脉内径增宽检出率高于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上述指标检出率,这与本文研究结果高度相似[4]。

综上所述,腹部B超技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正起,牛智祥,陈灵丽.增强CT扫描与超声在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06):68-70.

[2]廖宏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8,37(03):12-14.

[3]樊长智.腹部超声技术在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方面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8):126-132.

[4]吴杰.腹部B超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02):151-152.

论文作者:叶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腹部B超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叶双论文_叶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