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城市轨道交通得到大力发展,其运营管理直接影响着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营稳定性及安全性。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简述,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
0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市政基础建设,尤其是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运营管理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周期跨度大等。信息化手段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难题,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不仅减少了运营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指运营管理过程中运用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包含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等。高品质的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支撑并引领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驱动力。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都有信息化系统的身影,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本着“实用为主、技术先进、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地铁信息化建设上比较典型的两种模式是南京模式与广州模式[1]。
其中,南京模式主要是指信息化运营管理建设初期使用单个系统推进,以较小的投入满足各部门需求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国内使用该模式的城市有南京、西安、沈阳、哈尔滨等。该模式优点是前期投入少、见效快,缺点是随着运营模式的发展,该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无法实现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数据也无法有效互通,严重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若想解决这些问题,需对整个系统进行整合,但由于各系统使用的软件系统各不相同,难以进行有效整合。广州模式主要是指在信息化运营管理建设初期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新做一个信息化运营管理总体规划,目前国内使用该模式的城市有广州、苏州等。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为例,建设初期让第三方做了3个信息化系统5年规划,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以保证整个系统更加科学合理。由于前期的整体规划,各系统数据之间 能很好的共享,故随着运营模式的复杂化,新建的系统能很好的兼容老系统数据,实现信息之间很好的互通,但该模式的缺点就是前期投入较大,整体实施周期长,维护成本也觉南京模式高。
对比分析这两种信息化模式可知,南京模式虽然前期简单、成效明显,但系统升级改造难度极大,甚至需要整体重建,而广州模式的前景性更好,能实现系统间的深度集成,有效支撑多线运营,最终更好的提高信息运营管理效率及质量。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由内外部门户系统、OA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运输策划管理系统、施工管理系统、运营日报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服务热线系统及乘务司机管理系统组成[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施工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运营施工计划的整个流程,并将施工计划和维修工单有效关联;作为信息化运营管理的核心,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与物资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等进行对接,服务范围广泛;票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集成会计核算系统,导入车站总收入进总账,实施管理车站备用金及发票等;运输策划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基础信息,通过导入数据及编程,预测及转换运营时刻表;服务热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客户投诉、服务请求、客户信息等;乘务司机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司机的待承计划,并具有测酒及语音叫醒功能,全面管理司机的出勤及退勤;运营日报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各部门、客流量、设备检修等统计日报,帮助领导做出决断。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时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条线开通运营前,主要建设OA系统、内外门户网站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短信平台及资产管理系统。这是因为该阶段主要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高水平开通;首条线开通后,主要建立服务热线系统、施工管理系统、运营日报系统、乘务司机管理系统、技术档案管理系统及票务管理系统。这是因为该阶段生产任务增加,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生产管理类信息化系统;线网运营后,主要建设视频会议系统、网管系统、客流分析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及运输策划系统。这是因为该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需求及业务需求激增,导致人工处理线网的工作量变大,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维护模式决定于其建设模式。若按广州模式建设,则该系统的维护成本较高,且由于其属于集团层面的统一规划及建设,故城市轨道交通集团将出资维护该信息系统。且由于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非常复杂、专业、独特,故需要专业的维护团队对其进行维护。除了部分机密部分,该维护模式不仅锻炼了维护团队的专业性,也将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经验、成果对外输出,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该模式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维护的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应与建设信息化系统及资源开发信息化系统一体化发展,目前,开始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均在建设前进行信息化规划,各公司之间就地铁的建设、运营及资源开发进行数据共享,最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更好的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将与运营生产信息化系统相结合也是一种趋势,如根据现场检测的设备状态发出提醒,要求维护团队对设备进行检修,形成综合监控系统,更高效的发现解决问题,实现对运营系统的精确化管理。此外,移动手持终端也将是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的趋势,如南京已出现利用电子标签技术及移动手持终端的IPDA系统,该系统具有日常检修、日常巡逻、检测危险源等功能,可全方位掌控维护管理现场,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3 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现状,然后详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每个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信息化的发展应标准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期应整体规划信息化运营规划,避免出现重复工程,实现数据有效连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作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便利。
参考文献:
[1] 王宇.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的信息化建设[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2(03):63-66.
[2] 黄嘉,唐振华.地铁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5):21-24.
论文作者:焦园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轨道交通论文; 系统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城市论文; 运营管理论文; 模式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