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煤炭开发与西能东送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煤炭论文,东送论文,战略论文,长江上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江横贯东西,是联系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强大纽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1世纪中叶,长江沿江地区将成为可与著名的莱茵河产业带、密西西比河产业带齐名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河产业带。
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因此,能源的开发与供应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74%,煤炭在能源供求平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煤炭资源分布及开发
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除上海市外,各省、市均有煤炭资源。但在资源分布上极不平衡,资源赋存量与消费量之间呈逆向分布,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富东贫。据预测,全国煤资源总量有5万亿吨, 其中89%分布在西部。
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贵州及云南能源蕴藏量较丰富,已探明常规能源总储量约950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的20%, 仅次于华北而居第二位。
三省一市的煤炭资源较丰富,预测储量有2940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900多亿吨,仅次于华北和西北而居第三位,占长江流域10 省市煤炭总储量的78%,是我国南方煤炭富集区。
三省一市的能源以煤炭和水能为主,占总量的98.3%,其中煤炭占60.6%,水能为37.7%。煤炭集中分布在滇东、黔西、川南相毗邻的三角区内,占总量的80%。
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这一地区煤炭资源少,开发强度较大,平均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70%,面临着产量衰减、资源枯竭等问题。而上游的云、贵、川、渝煤炭的开发利用率仅为17%,特别是贵州省,煤炭开发利用率仅为8%,因此,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很大, 上游地区将是中下游潜在的、理想的煤炭供应基地之一。
据预测,两湖、江西、江苏及上海五省市在2000年平均煤炭自给率只有40%,2010年降至28%,2020年仅为19%,因此,所需煤炭大部分需要从省外、区外调入。目前,华中、华东地区主要是从华北和西北调入煤炭,由于过度集中,造成运输紧张、运费高、供应可靠程度差。解决的办法是增加供应渠道和供应基地,长江上游的云、贵、川、渝应该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煤炭供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开发上游煤炭资源的有利条件
1.外运畅通
“八五”以来西南地区的路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被称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南昆铁路已建成通车,近、远期运输能力分别可达1000和3000万吨/年,根据国家“决战西南”的部署,从今年至2002年,将投资680亿元,建设安康、内昆、达万、水柏等铁路以及株六(7000 万吨/年)、宝成等18个大中型项目,使进出西南的铁路运输能力翻一番。
三峡大坝建成后,万吨轮船队可直抵重庆,形成西煤东运的水上大通道。
2.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据预测,全国煤炭需求量2000年为14.5亿吨,2010年为18.5亿吨,2020年为21亿吨。
在我国南方,除贵州、云南、安徽为煤炭调出省外,其它均为煤炭调入省,共需调入煤炭为:2000年2.5亿吨,2010年3.9亿吨,2020年5.5亿吨,见表1。
表1 长江流域及华东煤炭产需预测表
序 2000年
省市 余(缺)
号 产量
需求量 + -
1
贵州 8100
4000+4100
2
云南 4500
3200+1300
3
四川 6000
7200-1200
4
重庆 2100
2400 -300
5
上海 5000-5000
6
江苏 2400
8800-6400
7
安徽 4720
4500 +220
8
江西 2500
3400 -900
9
湖南 3700
5000-1300
10 湖北 1100
4900-3800
11 广东
780
5800-5020
12 广西 1050
2100-1050
13 海南
100600 -500
合计 37050 56900
-19850
序
2010年
省市 余(缺)
号 产量 需求量 + -
1
贵州 11200
5200+6000
2
云南 6800
4200+2600
3
四川 6800
8400-1600
4
重庆 2800
3100 -300
5
上海 5700-5700
6
江苏 2550 11000-8450
7
安徽 6660
5750 +910
8
江西 2300
4600-2300
9
湖南 3100
6900-3800
10 湖北
950
7200-6250
11 广东
650
8900-8250
12 广西 1040
3000-1960
13 海南
120
1400-1280
合计 44970 75350
-30380
序
2020年
省市 余(缺)
号产量
需求量 + -
1
贵州 14500
6500+8000
2
云南 8800
5000+3800
3
四川 7600
9100-1500
4
重庆 2700
3900-1200
5
上海 6800-6800
6
江苏 2300 13000
-10700
7
安徽 7800
7000 +800
8
江西 2200
5600-3400
9
湖南 2500
8400-5900
10 湖北
740
9000-8260
11 广东
550 12800
-12250
12 广西 1000
4000-3000
13 海南
130
2500-2370
合计 50820 93600
-42780
位于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距华中、华东及华南较近,交通方便,将是首选的煤炭供应基地之一。
3.综合开发条件好
长江上游地区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其它矿产资源也较丰富,是国内最富有的“两源兼富”地区,按45种主要矿产工业储量潜在的价值计算其价值为1.5万亿元。
三省一市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铁矿92.4亿吨(占全国的19%),铜矿904万吨(占全国的14.7%),铅矿856万吨(占全国的25.5%),锌矿2594万吨(占全国的30%),铝土矿48556万吨(占全国的23 %),磷矿71.4%万吨(占全国的45%),硫铁矿169117万吨(占全国的38%),还有石灰石、大理石、天然气、煤层气及水能等资源。因此,这一区域形成了资源与能源伴生共存的得天独厚的综合开发条件,可以以煤炭开发带动和促进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磷化工、类化工及建材等工业的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综合开发优势。
4.产品竞争能力强
长江上游的煤炭产品具有以下竞争优势:
(1)煤种全,气、肥、焦、瘦、贫及无烟煤均有,可满足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的需求。
(2)距用户近,运费比北煤平均低75元/吨左右。 与进口煤比价格低200元/吨左右。
(3)运输方便,供应可靠。
三、长江上游煤炭开发的重要意义
1.使全国煤炭布局更趋合理
加大长江上游的煤炭开发,将使我国煤炭开发战略布局更趋合理,使煤炭的产、运、销更加协调,更趋均衡。
2.有利于缓解南方煤炭短缺状况
由于受运输的制约,从“三西”调入煤炭常常不能满足需要,上游地区加大开发后,2000年可外调煤炭4500万吨,2010年达到8000 万吨,2020年可供应10000万吨,在南方煤炭市场上形成北煤、西南煤、 进口煤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3.有利于缓解运输压力
目前,由于煤炭调出地单一,运量过于集中,煤炭运量已占一些铁路干线运量的70%以上,造成铁路、港口压力大,影响了运力的合理分配,煤炭的长期单流向运输必将造成运输行业效益下降及运费的提高。
加快上游煤炭开发,可以增加南方煤的自给率,缓解运输压力。
4.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发展
到1997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已达2.5亿千瓦,并以每年1000 万千瓦以上的速度在增加着,每年发电耗煤5亿吨左右。预计2000 年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2010年将达到5.5亿千瓦、2020年将达到8.5亿千瓦左右。电力是我国的用煤第一大户,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长江上游地区具有发展电力工业的许多有利条件,预计到2000年装机容量将达3100万千瓦,2010年将达6600万千瓦,2020年达12000 万千瓦左右,所需发电用煤分别为4500万吨、10000万吨、17000万吨。
西南的电力工业在我国西电东送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规划建设中的西电东送中通道和南通道都是从这里起始,这里是西电东道的电力基地。
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也很丰富,理论蕴藏量为2.7亿千瓦, 可供开发量为1.76亿千瓦,全国12个大型水电基地有7个在西南地区,因此, 西南地区水电发展的潜力非常大。但是,所建电站大多是径流型,库容小、丰枯水期出力悬殊,因此,要大力发展水电,就要配套建设火力发电站,形成合理的水火电比,水电站群和火电站群联合统一调度运行,可取得负荷错峰、水火电补偿、减少备用等效益,保证西电东送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加快长江上游的煤炭开发可以促进火电发展,而火电的发展又促进水电的开发建设,形成煤、电基地,保证西电东送战略目标的实现。
5.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煤炭工业是基础产业,煤炭的开发可以促进和带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相关工业的发展。据测算,在西南地区每元能源投资能为工农业增值6—10元,因此,加快煤炭开发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缩小东西部差距、调整产业结构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长江上游地区煤炭的稳定供应,对中、下游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据测算,上游地区每向中、下游地区供应1000万吨煤炭,可为这一地区增加工业产值200亿元左右。
四、实现西能东送战略的对策与措施
1.充分认识建设上游能源基地的战略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对建设长江上游能源基地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导致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开发建设严重滞后,造成我国目前能源工业布局不合理,由于过度集中于“三西”地区,出现了诸如生态、运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不容质疑,“三西”能源基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保证了我国近2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但是,随着“三西”能源基地建设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受到生态环境,水资源及运输条件的制约。因此,为保证我国下世纪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建设“三西”之后的第二能源基地,为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证。
长江上游地区能源种类齐全,煤炭、水能、天然气都比较丰富,自然条件好,完全有条件建成我国第二能源基地。
2.打破行业界限,统一规划
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形成行业与地区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各搞各的规划布点,各建各的项目,各有各的利益,造成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互相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西能东送工程的建设中要打破行业界限,实行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3.广泛开展区域协作
长江上游能源基地的开发建设,需要全国各地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力支持。因此,要加强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保证西能东送战略目标的实现。
4.拓宽投融资渠道
能源建设项目一般初期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能源基地建设需大量的建设资金。这样巨额的开发资金单靠国家或地方的投入是不可能的,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组建西南发展银行, 采取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2)国家设立西南能源开发基金;(3)发行债券和股票;(4)逐步建立合理的能源产品价格体制, 增强能源工业自我发展的能力;(5 )从政策上鼓励资金投向西南能源基地建设;(6)积极探讨和运用诸如BOT等方式引进外资。
5.能源输送方式多样化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跨地区输送大多以运送原煤为主,运到消费地后再转化为二次能源或加工成能源产品,这种能源输送方式有许多弊端:首先,由于输送方式单一,再加上运送的是初级产品,因此,造成运输紧张和运力的浪费;其次,在运输过程中经多次转载造成成本和损耗增加;第三,由于未经转化和加工,原煤中夹杂的大量矸石等固体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
单一的能源输送方式无法适应和满足下世纪我国能源调运的需要。因此,西能东送应以煤炭产品、二次能源产品及载能产品的输出为主,输送方式应该多样化,以铁路、水路、电网和管道为主,以满足输送多种能源产品的需要。
6.要大力进行综合开发
长期以来,能源工业中存在着产品单一,原料、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及下游产品少,附加值低,造成效益低下,自我发展能力差。
从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能源工业必须走综合开发的道路。例如:德国的鲁尔矿区70%的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用于发电、炼焦、冶金、制气等,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工业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我国长江上游地区能源和资源都较丰富,应充分利用这种能源与资源伴生共存的优势,进行综合开发,发展能源加工工业和高耗能产业,以煤炭开发为基础,带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输出载能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7.深化改革、转换机制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制约,造成能源工业采取的是一种注重规模和数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重投入、轻产出,投资效益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实行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在能源基地建设中要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理顺厂网关系
电力是西能东送的重点产品之一,由于目前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存在着上网难,以及同质不同价,同网不同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多家办电的积极性,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电源结构的优化。应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多家办电,真正做到网、厂分离,多家办电,一家办网,放开电厂,管好电网,并逐步实行同网、同质同价。
9.通源基地建设应突出重点
能源基础的建设应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分期建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煤炭开发重点在三省交界的川南、滇江及黔西地区、并配套建设坑口电站,应加快开发四川的筠连(煤1000万吨/年、电240万千瓦)、 古叙(煤1200万吨/年、电300万千瓦)、贵州的盘江(煤2500 万吨/年、电420万千瓦)、织金(煤1000万吨/年、电300万千瓦)、水城(煤1000万吨/年)、云南的老厂(煤1000万吨/年、电240万千瓦)、昭通(煤3000万吨/年、电480万千瓦)等煤电基地。
水电采取“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建设模式,重点建设金沙江(4000万千瓦)、雅砻江(1800万千瓦)、大渡河(1800万千瓦)、乌江(800万千瓦)、澜沧江(2000万千瓦)等水电基地。
相关产业重点建设攀钢二基地(300万吨/年)、 盘江焦化厂(40万吨/年)、六盘水电解铝厂(30万吨/年)、铅锌冶炼厂(60万吨/年)、制磷厂(80万吨/年)、水泥厂(500万吨/年)以及钒、钛、锡、铜冶炼等产业。
10.加快西能东送通道建设
要实现西能东送的战略目标,除能源基地建设外,还应建设与之配套的西能东送通道。西能东送的产品形式主要是煤炭产品、电力产品及载能产品等,因此,西能东送的通道主要是路网、电网和管网。
路网除正在建设的株六铁路外,还应建设渝怀、万枝、隆黄等铁路,增加东向通道,以满足大量煤炭产品、载能产品如焦炭、钢铁、有色金属、磷产品等的运输。
水路主要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加强沿江港口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电网主要是建设由四川、重庆到华中、华东的西电东送中通道和由云南、贵州到两广及港澳以南通道,实现西南、华中、华东、华南联网,跨区送电在2010年达到1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
管网主要建设由六盘水至湛江的输煤管道,年输煤能力5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