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未成年人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未成年人论文,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遵循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努力让未成年人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让未成年人成为道德认知的主体
目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今的青少年相对早熟,接受社会信息的渠道比以前的孩子多,然而他们还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而我们的家长、教师却往往用传统的眼光、传统的思维去对待他们、约束他们。事实告诉我们,必须遵循未成年人自身的成长规律,尊重、关心、理解未成年人,让他们成为道德认知的主体。
我们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教活动,就没有简单地从“什么是荣”、“什么是辱”的角度去教育、要求学生。去年,我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在全市中学生中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文明在我心中”辩论赛。这场辩论赛历时3个多月,论题涉及未成年人的理想、现实、学习生活、行为规范等,通过学生思辨,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解惑。与此同时,市文明办精心组织编撰了《成长支点——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学生读本》,以正反实例为证鉴,以观点思辨为参考,以专家述评为导向,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多视点的互动平台,有效地引导了广大青少年以“八荣八耻”为准绳对身边各种事物、现象进行思考和判断。
让未成年人成为道德实践体验的主体
未成年人群体主体成长的动态发展的特性,我们采取体验教育,把认知和行为统一起来,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基本素质,把社会的需要变为自己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吴江市的流动人口急剧增长,仅在吴江市就读的流动学生就有33886人。为此,吴江市开展“伙伴计划——携手共成长”爱心大行动。盛泽实验小学与盛泽思进小学(民工子弟学校)联手共建“共享成长的快乐”双向互动平台。
学校是未成年人实践体验的第一场所,这些年来,吴江市教育部门通过更多地让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如吴江市震泽中学每年的校园艺术节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实施。新的创意、新的形式、新的内容不断涌现,效果一年比一年好,已成为校园文化的品牌。
除校园活动外,各种各样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也是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所不可缺少的。这些年来,尽管升学的压力大,我们还是通过不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给未成年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体验的机会。仅在2006年,我们就开展了四次全市性的大型活动。一是“行为养成大行动”。二是结合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开展了“我的长征——红领巾长征主题拓展营”活动。三是“中小学感恩教育”。 通过为父母送上一声祝福、唱一首歌曲、做一件事、背一句关于感恩格言、由家长和孩子共同自制一张贺卡等“五个一”活动,使学生懂得要感谢父母,热爱生活。四是开展“实施伙伴计划,共享成长快乐”活动,在本地学生和流动学生之间加强情感的交流,增强爱心。
尊重主体地位,寓引导于有效服务之中
在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提供有效服务方面,吴江市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是为未成年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吴江市除了每年举办几次全市性的大型活动活动外,各有关部门也积极为未成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例如吴江市图书馆就寻找图书馆服务功能与未成年人教育功能的最佳结合点。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以青少年自我管理为特色的读书服务活动,如设立雏鹰图书管理员,由中小学生参与市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从管理工作中学会服务于社会。
二是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与未成年人展开双向交流。针对目前中学生相对早熟,容易导致青春期困惑的现状,吴江市改变以往单纯上生理卫生课进行青春期教育的传统做法,市图书馆与市人口和计生委率先尝试,一同建立了《青春驿站》网站。该网站的点击浏览的人次逐年增多。
三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加强舆论导向。这些年来,吴江市的报纸和电视积极配合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方面开展全市性的活动。2006年度吴江电视台策划推出《行为养成行动》系列报道,每周播放一期,向全社会宣传了“行为养成大行动”活动和“行为之星”的优秀事迹。全市中学生辩论赛通过《吴江日报》连续3个月的专题报道和决赛的电视录播,成为广大学生和市民讨论的热点。
四是坚持引导不主导。在组织开展各种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活动时,除有关部门提供指导性意见外,活动主题的确定、策划、组织、实施都由未成年人负责,使未成年人真正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近几年开展的“十佳美德少年”等先进典型评比活动,无论是评比标准、评比办法,还是评选过程、评选结果都是由学生组织实施的,市文明办、教育等部门只负责命名表彰,学生们说,这样的典型他们信服,值得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