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如何与国外零售企业竞争_商业论文

中国零售业如何与国外零售企业竞争_商业论文

中国零售业如何与国外零售企业竞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企业论文,国外论文,竞争论文,中国零售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 2004年12月10日我国已取消外商零售企业进入的地域和数量的限制,2005年又取消了外商零售企业的控股权限制。中国零售业全面向外资开放的第一个年头,零售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变化最快、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并购重组、境外上市、供商矛盾等成为行业热点。在一些零售业热点城市,一方面不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面临财务危机而濒临倒闭;另一方面一些大型零售集团积极扩大连锁范围,改善经营模式,提升竞争实力。与此同时,外资零售企业加快了开店速度。仅仅1年,即到2005年底, 沃尔玛在我国大陆的店铺已达56家,2005年新开13家店,增长30.2%;家乐福店铺已达 70家,2005年新开店铺15家,增长 27.3%;百安居店铺已达48家,2005年通过收购欧倍德和开新店,共新增店铺27家,增长56.3%;易初莲花店铺已达71家,2005年新开店30家,增长73.2%;麦德龙店铺已达 28家,2005年新开5家。“麦肯锡”有这样的一个预言,在未来的3—5年,中国零售业60%的零售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的零售巨头控制; 30%的市场将由国家级的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可以看出这是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战略目标。尽管国际零售集团发动猛烈攻势使中国商业面临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但国内商业企业不能因此就悲观,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尽快提高我国零售业的整体素质。本文希望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零售企业的经验的同时,分析我国零售业近两年的发展现状,提出国内零售业要善于利用各种相关行业的资源,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从而处于不败之地。

一、中外流通零售业企业的比较

1.从规模上来分析,国外零售企业资本实力雄厚,规模大、能形成规模优势,产生规模效益。如:欧美国家零售商业的集中度高达 60%左右,日本为50%,而我国仅仅只有10%左右。世界最大的连锁零售商—美国沃尔玛,截止到2001年 1月在全球有4441家分店,拥有员工138万人,2001年的销售额达到 1198.2亿美元;法国家乐福2001年销售额622.25亿美元。在美国前 100强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美国全部市场的34%;德国前10名零售企业零售额占德国市场的84%。我国零售企业存在着规模相对较小,网点布局不合理的缺陷。以我国的连锁店而言,在规模上仅仅是区域连锁,远未及全国甚至世界连锁。从网点布局来看也仅仅是抢占了大城市商业中心,忽视了农村等边缘商业区的开发。2004年全国连锁经营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有15%。但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势头很猛,2005年前30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0%,店铺总数增长20%。

2.从经营方式上分析,国外零售商经营业态特征鲜明,灵活多样。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分类主要依据零售业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服务功能等确定。零售业的主要业态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网上购物等多种方式。由于企业采取的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营方式,也使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如美国的DELL电脑公司营销方式主要是网上零售,目前网上销售占公司销售总额的80%。

相比之下,我国零售业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90年代初大型百货商店处于竞争优势,随着国外超级市场模式的引进,百货商店模式逐步失去竞争优势,连锁超市、专业商店、购物中心模式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其发展规模、商品结构、服务方式等方面存留着许多传统单店的特征。

3.从价格方面分析,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连锁经营企业的商品价格很低,有时甚至低于国内企业同种商品的进货价格,使国内企业无法与之竞争,这也是国内企业普遍感到的巨大压力。外商企业商品价格便宜的主要原因:一是多数合营企业以多品种、少品牌为经营策略,形成批量进货优势,批量越大必然进货价格就越便宜。二是这些外商企业都实行国际上通用的买断的经营方式,很少像国内商业企业那样以代销为业务。由于买断经营银货两清,生产商愿意为此作出更大的让利幅度。三是合营商业企业的外商大多有其国外的庞大销售网,因而在国内采购量更大,这势必可以要求生产商、供货商做出更多的进货价格的优惠。例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在深圳成立合营商业企业后,每年在我国采购8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其中大部分商品进入其国际营销网络中销售。四是合营企业员工精干,没有冗员,更无离退休职工的负担。以至成本费用相对低得多。五是合营企业自身资金较为充实,贷款利息的负担比国内企业要小得多,因而可以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4.科技含量高,营销网络遍布世界各地。国外零售商依靠高科技支持,以商用卫星系统、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以网络为辅助的商业自动化,使顾客资料的搜集与分析、销售资料、补货系统、营销手段的调整等都可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商业企业的水平,而且适应激烈竞争的快节奏。如沃尔玛在美国总部,拥有仅次于美国联邦政府的最大民用卫星通讯系统,其总部与全球各家分店和各个供应商的联系都是通过共同的电脑系统进行。而我国目前大多数零售企业科技含量较低,仍在用人力方式进行相对低效的采购、销售、物流、财务处理等等,一切都凭经验,随意性、主观性大,时效性、科学性差。

就总体而言,与国际上巨大商业集团相比,中国的商业企业仍不够发达,在规模、经营理念、发展机制、营销水平、融资渠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国内商业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加快国有流通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培育若干大型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积极推进国有流通领域的战略性调整,鼓励并促进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商业经营中有序退出,向商品流通的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及国家大型储备设施等重点领域转移。推进国有大型商业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改制的重点是进行产权结构的调整,减少国有产权比例,引入新的、非国有的产权主体,吸收多元投资主体参股,形成合理的产权结构。同时,进行公司化改造,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公司体制。提高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培育若干大型商品流通企业集团。力争在5-8年内培育10-15家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其主要方式,一是通过引导和促进企业的跨区域兼并、重组,使一些优势企业围绕核心业务加快扩张规模;二是通过相关政策扶持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支持和鼓励流通企业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工业、农业、科技、金融等产业的联合与协作,组建工贸、农贸、科贸、内外贸结合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培育流通企业集团,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形成,不能简单靠行政手段强制捏合,不能盲目求大求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一定地区的市场需求有限,如各零售企业无限地扩大规模,势必造成同业间的过度竞争与排斥。要在突出主业、增强竞争优势上下功夫。鼓励商品流通企业向国际先进的商务经营方式转变,实行内外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

2.拓宽商品市场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1)加大对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倾斜力度。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提出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继续发展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对重要的商业基础设施如重要商品的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社会性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市场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加大投资力度。将流通基础设施列入各级政府支持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2)引导民间资本对商品市场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适时投入必要的引导资金,按管理权限给予扶持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骨干市场建设。特别是引导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到农村去开拓市场,构建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同时要加快重点流通设施、商业街(区)道路等市政设施的改造,改善交通和环境条件。

3.要大力培育一批中小零售企业。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为中小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商务部在制定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单就“万村千乡市场工程”,5年内要实现“覆盖全国65%的行政村和85%的乡镇”的目标,这将惠及全国44.2万个行政村(全国总有68万个行政村),35390个乡镇(全国共有41636个乡镇级别行政单位)。除此之外,该规划的“双百市场工程”、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内贸领域“科技兴贸”工程、中西部及边境地区大型商品集散基地改造等计划的实施,还有商务部设立的鼓励中小企业海外拓展的专项基金,都将极大地促进中小零售企业的发展。地方各级政府也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

4.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推行电子商务,加快商品流通的现代化步伐。(1)重视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以信息化促进商品流通现代化,通过多种政策推动商品流通企业吸收引进国际先进商业管理经验,全面改善商业管理,逐步实现商务运作和管理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加大商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改造商业设施,重点商业设施和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要尽可能地利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实现内部管理自动化及采购、销售、仓储自动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拥有竞争力。(2)建立适应商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激励机制,保护和培养商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制定鼓励商业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和知识更新再教育的措施,促进商业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使企业拥有创新能力,才有能力与外资零售企业抗衡。

5.结合现代零售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在规划期内合理规划网点设置和布局。零售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零售业营业网点的设置和布局必须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合理规划。网点的设置和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零售企业的效益,因此,在网点的布局上应优先国内商业企业,而国内商业企业要加快发展包括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等在内的各种现代商业零售业态形式,以适应我国日益提升的消费水平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零售终端市场,改变传统的以百货店、个体商户、集贸市场为主体的零售市场格局。

市场竞争,适者生存。外资巨头们有资金、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本土企业也有熟悉市场、网点密集等多种比较优势。归根结底,只有吸引消费者才能赢得市场。

标签:;  ;  ;  ;  ;  

中国零售业如何与国外零售企业竞争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