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如何防范中国的食品安全_食品安全论文

表:如何防范中国的食品安全_食品安全论文

餐桌:靠什么设防——透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餐桌论文,靠什么论文,透视论文,食品安全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卫生部公布了今年4月到7月食品打假专项斗争中的“十大案件”。这些案件看似互不关联,实则反映了我国食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到监测、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上,都还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紧迫性还在于,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中国食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眼见得将越来越高,中国食品必将在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受到外国食品的全面挑战。如果我国消费者对本国食品失去信心,如果我国的食品因质量原因而削弱了国际竞争力,那将是一种灾难性的结果。

巨大的“老鼠屎”

“病从口入”是国人至今恪守的一句古训。这一古训反映了国人自古以来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防范意识。综合权威部门的信息,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大致是好的,远未到出现信任危机和信心危机的程度。对于市场上供应的绝大多数食品,人们大可放心食用。但是,由于食品是与人的生命健康关联度最高的生活必需品,因此,一个产品出了事,往往是同类产品都会受到诛连,正所谓“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羹”。对于部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杯弓蛇影的心态,食品专家认为有只见老鼠屎不见羹之嫌。

据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阚学贵巡视员介绍,虽然不时有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例被曝光,但客观地说,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安全要好得多。

但这并不等于说在食品安全方面不存在问题。相反,逐年提高的合格率,往往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掩盖从生产到消费等一系列环节中存在的深层问题。

卫生部殷大奎副部长坦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因食物中毒死亡的有上百人,食品中掺杂使假案件更是屡禁不止。阚学贵巡视员也介绍说,目前每年报到卫生部的大的、集体性的食物中毒事件虽然大概只有一、两百起,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报告率不到5%,漏报率可能高达95%。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反应是直截了当的。最近记者带着这一问题随机走访了北京的一些农贸市场和超市,得出的结果是令人震惊和担忧的:90%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的安全不放心,50%的人在回家后对蔬菜、水果要进行浸泡等简单处理,70%的人十分关注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信任度最低的食品依次为蔬菜、水果、猪肉、熟肉等。

董京生副秘书长说:“食品作为第一大类消费品,其安全问题所受关注度是最高的。但消费者往往获得的信息是不准确的,信息上的不平等造成大家只能有一种防范心理,而这种心理又不是完全理性的。一个国家的消费者一旦对食品安全失去信心,就很难挽回。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同时也是对社会、对国家和政府的信心。”

五大因素作祟

现今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五个方面:

一是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我国人口多,环境保护意识差,生存环境质量不高,对食品安全构成的危险因素多。

二是农业种植、养殖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农药、兽药的滥用,造成食物农兽药残留问题突出。中毒的急性反应为食物中毒,而慢性蓄积,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相关标准和检测能力的缺位,已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生产能力的需要,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峻。

三是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制约,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的条件不符合食品卫生法律规范和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污染物、重金属超标现象经常发生。

四是在食品储存、运输、营销等经营环节上,卫生安全措施未得到有效保障。

五是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安危,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这是食品安全的人为犯罪因素。

哪些漏洞需尽快堵上

上述影响食品安全的五大因素有环境因素,也有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人为因素。消除这些因素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治本之策,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环境因素剔除需要作长期而艰苦的努力,人为因素的解决也需假以时日。即使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也需要高质量的防范体系作保证。因为食品安全是一个动态的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对食品安全的动态监测和防范应落实到具体的法律规章制定和日常的管理行为之中,落实到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之中,这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

综合专家意见,我国在食品安全防范方面目前存在五大症结。如何解开这些症结,专家们也提出了建议。

症结一: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不协调,管理混乱。

从国际上看,管理食品安全问题最主要的部门就是农业部和卫生部。而在我国,因为各个部门是独立的,谁都管不了谁,因此造成了每个部门都在收费,每个部门都在管,但却没有人真正负责的状况,只是盖章了事。

这一症结如何解开?专家与政府官员均认为应该明确职责,规定由哪个或哪几个部门来负责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部门不能过多。这在国外是有很多成功经验的,如美国的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就专门负责管理食品的安全问题,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

症结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尚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

我国的现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70年代为解决当时食品的高残留求平而制定的,与国际标准差距悬殊。据叶志华介绍,我国目前采用农产品国际标准仅占国内标准总数的20%左右,这显然不能满足入世和农业国际化的需求。由于标准未与国际接轨,我国已经吃了不少的亏。

针对这一问题,叶志华认为,我国入世在即,采用WTO的国际食品贸易标准,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将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对外贸易产生深远影响。卫生部在过去的一年中对原有的400多个食品卫生标准,按照国际上危险性评价的原则进行了评估,评估后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相对比,并与国际上专门从事危险性评价的专家组织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对比,然后再根据我们具体的国情制定新的标准,整套标准争取在今年11月份加入WTO前公布实施。同时,多位专家和政府官员建议,我国要积极参与WTO与食品有关的活动,在制定和修订国际或地区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方面,逐步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过渡,通过参加制定和修订产品标准,反映我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要求,维护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正当权益。

症结三:《食品卫生法》及其配套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

具体来说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食品卫生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规章有待完善;

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食品卫生法》细化,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制定实施细则,再根据这些细则制定配套的规章。

其次,《食品卫生法》的处罚力度太小;

《食品卫生法》的处罚力度太小了,最高的罚款额仅为5万元,这对违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是远远不够的。食品安全问题侵犯的直接是消费者的安全健康,而安全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力,因此应该加大处罚的力度,加大到无人敢去违反这个法规。

要坚决执行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不得“以罚代刑”。

症结四: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还远远不够。只有当某个食品安全问题爆发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才会得到重视。这种“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的做法,常会令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危险性很大。

针对这一问题,建立防范体系的成本总是会低于事后补救的成本的,应该在问题发生之前做好预防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基础性研究。食品安全问题虽然涉及政治、经济,但首先还是个科技问题。食品安全预防、检测等方面需要科技,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提出任何标准也要有科学依据,因此专家和专业人员都非常重要。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是搞好食品安全防范的基本科技保障。

症结五:我国许多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及食品加工者,卫生意识、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科技意识也比较差。

现今我国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多为“三无”企业,就是既无营业执照、又无卫生许可证和固定食品加工场所的企业,他们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都很薄弱,是影响现今食品安全非常大的一个因素。

“食物链全程管理”何时破茧而出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但政府部门的管理至关重要。有关专家指出,管好食品安全,既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工作和应尽的职责,也是一国政府对经济的驾驭能力、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的具体体现。

政府部门要管好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树立“从农田到餐桌”的主导思想,实现对食物链的全程管理。具体地说,有这么几个环节:

第一,对源头即对产地环境进行管理。产地环境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体,比如说,这块地是否适合种蔬菜,因为有些农药进入某些土地后,特别容易被蔬菜吸收,这就不适合种蔬菜了。另一个方面,则是对施入这个土地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进行管理。

第二,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这个环节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农药、化肥、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一对于不能使用的要采取禁用、限用;二,对能用的也要按标准化方式施用。因为“是药三分毒”,即使低毒也是有一定危害的;三,在收获时,必须有安全期。

第三,在运输环节上对包装要进行管理。所谓包装,指的是产品在上市时,必须要知道来源。只有有了包装才有可能进行追溯,即查到生产者是谁。如果不能进行追溯,市场监督就无法进行,即使查出不合格农产品,也很难找到它的生产者。因此,必须要把农产品的包装当作一个重要的事情来抓,只有这样,农产品的安全才能有保障。

第四,在销售环节上,要对市场进行监测。没有监测,任何人都不会有动力,但这种监测,不可能是普查,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起一个威慑作用。即使仅仅起威慑作用,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是难以辨别的,必须由政府出面进行监测,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另外,政府还要有一个职能,就是在发生纠纷时,要进行仲裁。

要做好这四个环节的管理,必须要建立六个体系:

第一,标准体系。管理的基础就是标准,生产、滥测、交易都要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因此必须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第二,监测体系。

第三,认证体系。应该由政府指定一个部门或者一个机构、一套体系专门来负责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对于合法企业生产的优质食品,要通过检测,定期向社会公布,以维护合法企业的利益,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第四,生产技术体系或者叫技术推广体系。安全的产品是靠生产出来的,不是靠检测出来的,也不是靠认证出来的。各地政府部门对农民的指导就要靠这套体系,通过这套体系告诉农民怎样生产安全、合格的产品。

第五,执法体系。同时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作为执法的依据;

第六,信息体系。这是政府部门引导生产和消费必备的体系。政府部门应该发布信息:现在市场上最需要什么,消费者希望选择什么样的产品,物品怎么流动等等。在信息充分和透明的前提下,由农民自己去选择种什么、养什么。

标签:;  ;  ;  

表:如何防范中国的食品安全_食品安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