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伦敦孙中山笔名研究_孙中山论文

1911年伦敦孙中山笔名研究_孙中山论文

辛亥年孙中山在伦敦化名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名论文,在伦敦论文,孙中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2)10-0098-02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孙中山一生奔走革命,为保行动秘密,除原名、字、号以外,还有许多化名、笔名,生前死后还有衔称和尊称。据余齐昭在《孙中山的名号》(注:余齐昭著:《孙中山文史图片考释》,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年,第317-323页。)一文中归纳,按时间顺序大致可作以下排列:

一、名字、别号

(1)德明、(2)帝象、(3)帝朱、(4)文、(5)日新、(6)逸仙、(7)中山樵、(8)载之

二、化名

(1)陈文、(2)林行仙、(3)兴公、(4)高野长雄、(5)吴仲、(6)山月、(7)中山二郎、(8)杜嘉偌、(9)武公、(10)高达生、(11)李竹痴、(12)东山、(13)Dokans.Dr.Alaha、(14)啊罗哈

三、笔名

(1)中原逐鹿士、(2)南洋小学生

在李晓生(注:李晓生(1888-1970年),广东番禺人。1906年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见《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第一编第十一册,《革命之倡导与发展》(三),《中国同盟会》,台北正中书局,1964年,第522页)。1910年赴英(据陈洪、陈凌海编撰《吴稚晖先生大传》第58页记载:1910年9月20日,(吴稚晖先生)女公子芙正式肄业“旁”校(译音)。李晓生进“留”校(译音)就读)。1911年,张静江与吴稚晖等人发起留英俭学会。李晓生在伦敦与吴稚晖及其子女担任俭学会之招待者(陈三井校订《旅欧教育运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第58-59页)。同年10月,武昌革命成功,国内纷电孙中山返国。孙中山由美至伦敦。当时在伦敦的李晓生与吴稚晖代孙中山处理函电(李书华:《辛亥革命前后的李石曾先生》,见《传记文学》1974年第24卷第2期,第42-46页)。随后孙中山邀李晓生一起回国。李晓生伴随孙中山从伦敦起程,前往巴黎、马赛、新加坡、香港、上海至南京(见《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第一编第十一册,《革命之倡导与发展》(三),《中国同盟会》,台北正中书局,1964年,第550页)。民国元年一月一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南京,李晓生时任总统府秘书(李纾:《孙中山1912年4月致李晓生函时间考》,见《东南学术》2001年第5期,第115-116页)。)所遗的文件中,存有一段似乎尚未完成的自传性文字。其中特别提到,辛亥年孙中山先生从纽约抵达伦敦时,曾化名Mr.Takayama下榻Savoy旅馆:

余于前清光绪十五年戊子二月廿五日(即西历一八八八年四月六日星期五)生于星洲。六岁返国入塾。十岁丁父忧。十六岁回星洲习贾兼学英文间尝浏览当时革命党人之出版物(如民报、新世纪、中国报等),排满之念油然而生。对于革命事业心笃向往。一九○六年余年十八岁适孙中山先生驾临星洲,余由李镜仁先生介绍谒孙先生于晚晴园。即日加入同盟会,其时星洲总支部设于晚晴园。刚始成立会员仅得十九人。余年最少。陈楚楠、张永福两君分任正副会长。余被推为通信员。一九○七年十九岁改任总支部书记。是年汪精卫、黄克强、张溥泉、胡汉民、胡毅生、田梓琴、邓慕韩、张西林诸先生次第南来分赴各埠从事宣传。余被派返粤工作,持胡、汪两先生介绍函访朱执信先生于法政学校。一九○八年春间复回星洲,被推任总支部总干事。兼任主盟人时星洲会员已增至二百余人。各外埠分支部已次第成立。会务比前较繁。余每日赴总支部工作,常在孙、胡、汪诸先生左右畅聆教养至感兴奋。又屡承胡、汪两先生劝勉,遂决意自费赴英留学,冀将来所学有成为革命效力。即于一九一○年(廿二岁)由港乘日本邮船赴英。孙、胡两先生各给介绍函访吴稚晖先生于伦敦。谬承厚待视同子侄。一九一一年(即辛亥年)考入伦敦大学之波德斯学院习化学。上课未几,报载武昌举义各省响应。余正以身在外国,未由参加举义为憾。乃孙先生适于是时由美抵英。同来者有朱卓文先生及美国人“堪麻李”将军夫妇,住在Strand之Savoy Hotel。孙先生化名为Mr.Takayama拟在欧稍留分访英法政府当局,然后赴马赛乘船返国并邀余随行。未赴法前留英数日亦有足记者数事……

计开

陈楚楠、张永福、林义顺、魏仁同、魏谞同、吴悟叟、林镜秋、邓子瑜、黄耀廷、许雪秋、郑聘廷(注:原文在许雪秋(许梅)和李镜仁之间原载有郑聘廷,以后不知是什么原因又被圈划掉。)、李镜仁、李渭川、谢心准、张振东、何心田、陈开国、林航苇、谢仪仲、李晓生。

Takayama显然是日本姓氏。日文意为“高山”。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化名Nakayama不足为奇。Nakayama的日文意思即是“中山”。现有文献中似乎未见有孙中山化名“高山”的记载。

若李晓生文中"Takayama"不是"Nakayama"之笔误(参见手稿扫描件),“高山”(Takayama)很可能是孙中山只用过一次、或者是不常使用的化名。

在"Homer Lea,Sun Yat-sen,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一书中,Eugene Anschel提供了一份当时寄往Savoy,由Homer Lea(堪麻李)收的电报。其收件人格式为:HOMER LEA SAVOY LONDON。(注:Eugene Anschel,Homer Lea,Sun Yat-sen,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1984),159-160.)从中看出,若孙中山以Mr.Takayama化名住在Savoy旅馆,名义上的收发报人只能是Mr.Takayama。然而,其中一点疑窦是,在当时电报来往频繁的非常时期,中外人士又如何与使用化名,特别是使用新化名的孙中山保持联系?

实情是否如此,请行家研究。

标签:;  ;  ;  ;  

1911年伦敦孙中山笔名研究_孙中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