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经理人多元化_会计论文

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公司多元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稳健论文,管理者论文,自信论文,会计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司多元化动因理论流派众多,主要有资源基础理论、市场势力理论、代理理论、过度自信理论等(林晓辉和吴世农,2008)。[1]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人在做决策时的信念和偏好会出现系统性偏差,过度自信是表现最为稳定的非理性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管理者过高估计自身的知识、经营能力以及所获取信息的精确性和全面性,进而导致非科学决策的产生。已有研究表明,管理者的认知偏差是导致公司非科学的多元化决策形成的原因之一。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导致公司投资过多(郝颖等,2005),更愿意进行并购(Donaldson和Davis,1994),过度自信的CEO在并购决策中支付目标公司价格显著高于一般的CEO(Malmendier和Tate,2005)。[2-4]当管理者认知出现偏差,过高估计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时,有可能实施实际收益小于成本的多元化战略,并且,管理者实施多元化战略并不总是为了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还可能出于职位晋升、薪酬待遇、个人威望的上升或人力资本风险的分散等原因。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公司盲目进行多元化,从而导致公司出现“多元化折价”。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披露信息时倾向于有选择性地披露利好信息,夸大投资效率,降低对风险的预期,导致公司盲目投资或扩大规模。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策机构,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周杰和薛有志(2011)的研究表明治理主体的积极监控与干预,可以抑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进而保证多元化战略的科学决策。[5]如果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导致了公司多元化决策的失误,那么很显然,公司治理主体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会计稳健性是关于会计利润计量的重要原则,主要表现为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会计稳健性在降低契约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视作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会计稳健性要求“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当期好消息(经济收益为正的事项)的确认比对坏消息(经济收益为负的事项)的确认有更严格的可证实性”(Basu,1997),对利得的确认采用更为严格的标准,因此高的会计稳健性能够及时反映“坏消息”,降低股东、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管理层高估利润的可能性(赵刚和徐升艳,2013),进而限制了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6-7]

      因此,本文探讨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分析思路如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对公司现金流、盈余或者企业价值进行了过高估计,对公司的风险或损失估计不足,因此可能提早确认收入或发布利好消息,推迟确认风险或损失,采取更为激进的会计政策,从而导致会计稳健性降低。由于会计稳健性的降低导致股东、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在面临公司的重大投资决策时有可能被管理者提供的信息误导,无法识别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降低了董事会监督职能的发挥,从而导致过度的投资或盲目多元化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2008-2012年的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对公司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的影响,从而对上述理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高估盈余的公司会计稳健性较低,对盈余估计较为谨慎的公司会计稳健性提高,相关多元化水平降低,有效地抑制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本文的研究意义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印证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降低作用,丰富了管理者的个人特征对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文献,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解释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影响。(2)本文剖析了董事会在对管理者的监督和干预过程中会计稳健性所起的作用,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董事会监督职能的发挥方面验证了会计稳健性对公司经营决策行为的影响路径:会计稳健性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加大董事会和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影响董事会对公司经营状况和投资前景的判断,限制了董事会监督和干预职能的发挥。本文进一步区分了会计稳健性对公司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的影响,深化了多元化战略决策理论。(3)会计稳健性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外部监督作用的发挥以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很少有学者考虑其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发企业决策行为偏差的治理作用(胡国柳和周遂,2013),[8]本文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表现包括:自我归因偏差、控制幻觉、知识幻觉和过度乐观(胡国柳和孙楠,2011)。[9]我国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一方面来源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儒家文化强调的服从及管理权威使得管理者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种控制幻觉导致对个人能力的过度自信。March和Shapira(1987)的研究表明,管理者容易产生控制幻觉,过高估计自身的决策能力。[10]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处于转型期间,企业的成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非市场化因素(胡国柳和周遂,2013),[8]也容易导致管理者出现自我归因偏差,将成功归于自己出色的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过高估计自己对不确定事情判断的准确性,忽略项目失败的可能性。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表现为以下两个特征:第一,管理者对自己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自信,倾向于高估公司的收入、盈余或现金流,对公司的未来经营前景抱有乐观态度,高估公司决策成功的概率,对公司未来的价值估计高于公司真实水平。Schrand和Zechman(2012)的研究发现,管理者的乐观情绪会造成无意的失实陈述,即使不是有意欺骗,管理者的乐观情绪也会影响对公司的业绩评价,造成对项目未来盈利的“乐观偏见”,不可避免地报告更多积极收益。[11]第二,管理者倾向于低估公司面临的风险。一方面,对公司潜在的风险或损失估计不足,低估公司应当承担的债务风险和还款压力,不能及时有效识别公司潜在的财务预警信号;另一方面,即使认识到了公司可能的风险或损失,管理者出于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或者考虑到面临的业绩考核和合约约束,存在提前确认收入、推迟或者隐藏损失和风险的强烈动机,导致公司的条件稳健性降低。不仅如此,管理者可能低估坏账准备从而高估公司存货金额或能够收回的应收账款,这种过高估计资产的行为导致更积极的财务报告披露行为(Basu,1997),[6]从而倾向于降低公司的非条件稳健性。Ahmed和Duellman(2011)基于1993-2009年的美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表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与公司的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均负相关,而且并未发现外部监督对两者关系的影响。[12]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

      H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多元化

      章卫东等(2014)发现多元化经营是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一种方式,地方政府干预下的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会产生多元化经营的趋势,且这种多元化经营的趋势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粗放式增长等不良后果,与整个世界的“归核化”趋势背道而驰。[13]管理者过度自信是推动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的重要因素,管理者过度自信往往高估目标公司的盈利能力,对目标公司出价更高,更多地实施并购行为(Malmendier和Tate,2005)。[4]周杰和薛有志(2011)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其多元化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公司。[5]Brown和Sarma(2007)发现,CEO过度自信和CEO占主导地位均影响企业的收购决策,过度自信的CEO更有可能进行收购,尤其是多元化并购。[14]Malmendier和Tate(2008)以福布斯500强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现有公司以及潜在收购目标的业绩回报比外部投资者估值更高,更加倾向于进行多元化并购,尽管这种并购多数并没有增加公司价值,但过度自信的CEO为目标公司支付的价格较非过度自信的CEO高75%。[15]不仅如此,管理者过度自信也能促使公司开发新产品,加大研发投入,进入新市场,从而通过内部技术创新来促进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Galasso和Simcoe(2011)的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专利数正相关,且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更为显著。[16]这一结论说明对自己能力乐观的管理者更愿意进行创新投资活动,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的内部技术创新活动更加频繁,更有动力实现技术的改进,通过投资于新产品开发带领公司进入新的行业,实施多元化战略。

      Malmendier和Tate(2008)认为,与单纯的企图建立“企业帝国”这种管理者持续、有意的忽视股东利益的行为偏好不同,管理者在决策中的过度自信可以视为代理问题,一般的激励机制无法解决,董事会需要在项目评估和选择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来制衡管理者的过度自信。[15]董事会为有效执行监督管理层的职能需要更多可证实的公司信息,公司财务报告作为可证实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监督和评估管理层决策中发挥作用(Bushman和Smith,2001)。[17]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系统的重要特征,可以帮助董事会规范信息生产过程,减少公司无谓损失,增加公司价值(Watts,2003)。[18]

      会计稳健性通过影响项目事前决策和事后决策来提高公司决策的效率(Ahmed和Duellman,2011)。[12]会计稳健性迫使公司无法推迟确认损失,在管理层任职期间内项目损失被识别的概率增加,降低了管理层接受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的可能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具有鉴别作用,可以为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有关鉴别投资项目好坏的信息(张国源,2013)。[19]董事会作为股东和管理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不可避免地要依据管理者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判断管理者决策是否合理,监督管理者改进决策。稳健性原则要求公司及时确认损失,避免盈余平滑或者采取激进的会计政策增加盈余,从而有效限制管理者对财务评估的滥用以及高估盈余的行为,避免董事会被管理者过度乐观的盈余预测所误导,进而对管理者的次优投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胡国柳和周遂(2013)发现会计稳健性可以抑制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但在民营企业的效果显著强于国有企业。[8]

      同时,项目获得实施后,Watts(2003)认为管理者在业绩较差的项目中为避免被公司解雇倾向于隐藏损失,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管理层对信息进行及时披露,因此管理层为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有动机及时采取行动,限制进一步的经济损失。[18]Ball和Shivakumar(2005)也指出,会计稳健性能够使坏消息及时确认,这时如果管理者继续经营不利的投资项目,扩大的损失在任期内将进一步得到确认,从而促使管理者及时终止亏损项目。[20]因此会计稳健性有助于管理者及时纠正错误的投资决策,避免非效率投资造成的进一步损失。Francis和Martin(2010)研究了会计稳健性与公司并购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及时识别损失与公司的并购决策密切相关,会计稳健性越强,并购前市场反应越强,并购后经营业绩越高,并且在并购后又出售被并购公司的更少也更加及时。[21]公司拥有较高的会计稳健性时,董事会将能够及时获知从经营决策中发生亏损的信息或识别风险较大的项目,从而有效抑制管理者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刘斌和吴娅玲,2011)。[22]因此,会计稳健性有利于降低投资者与公司经营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效地制约了管理层的独断行为,避免了管理层在错误的投资决策上一意孤行,及时维护了公司价值。

      综上所述,稳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在项目决策前较为准确地估计企业盈余增长,有利于董事会识别管理者的非理性投资和盲目扩张行为,并且在项目实施后能够根据项目实际业绩状况,对项目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保证经营决策的效率,避免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背离股东利益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会计稳健性可以通过董事会发挥治理作用,降低管理者决策的自由程度,最终影响公司多元化决策的科学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考虑到非相关多元化和相关多元化是公司进行投资扩张的两种不同的战略模式,在进行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决策时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比较会计稳健性对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的影响是否相同,本文另提出两个子假设。

      H2: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会计稳健性降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多元化水平。

      H2a: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会计稳健性降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非相关多元化水平。

      H2b: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会计稳健性降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相关多元化水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筛选:(1)删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因为此类公司有比较特殊的行业特征;(2)删除当年IPO公司,因为这类公司上市当年会计盈余与其他年份的差异较大;(3)删除ST或PT的上市公司,因为该类上市公司面临着退市风险,可能影响结论的一致性和可靠性;(4)删除财务数据缺失以及净资产或收入为零的上市公司。最后得到1091个观测值,其中2008年201个样本,2009年242个样本,2010年228个样本,2011年199个样本,2012年221个样本。

      本文使用的财务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多元化数据来自于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数据,首先我们收集财务报表中的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照行业或产品列示的数据,而后我们参照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经营范围,以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为依据,确定上市公司的行业类别和行业收入①。为避免研究结果受到极端值的影响,我们对连续变量进行1%水平的Winsorize处理。

      (二)变量与模型

      1.过度自信

      目前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判别方法主要包括CEO持股状况(Malmendier和Tate,2005;郝颖等,2005)、[4,2]CEO管理者的相对薪酬(淳伟德,2012)、[23]企业景气法(余明桂等,2006)、[24]CEO媒体评价指数(Hayward和Hambrick,1997)、[25]盈利预测偏差、打分法(周杰和薛有志,2011)等。[5]

      管理者过度自信采用业绩预告中管理者对本年度净利润的预测与财务报表中公布数据之间的差值,再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这一指标不仅可以较客观地衡量高管是否存在过度自信,也能够衡量其过度自信程度的大小,由于我国仅有一部分上市公司进行了业绩预告,因此该指标的缺点是损失了一定量的样本。在具体进行计算时,对年末净利润进行一次以上预测的,年前和年后分别进行预测的,取年前最后一次预测数据。没有年前预测数据的,取年后第一次的预测数据。披露净利润预测值的,取当年预测的净利润下限作为预测数值,未披露净利润预测值仅披露预计幅度的,根据披露的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下限计算当年的预测净利润。若两者均未披露的,根据业绩预告结果说明和业绩预测内容描述计算公司预测的数据。若业绩预告中仅对营业收入进行预测的,则按照营业收入的变动来预测公司的净利润变动。

      2.会计稳健性

      衡量会计稳健性最常用的是Basu模型以及在Basu模型基础上改进的C_SCORE模型。Khan和Watts(2009)在Basu模型基础上估算每家公司每年的会计稳健性,建立了C_SCORE模型。[26]下文对这两个模型进行具体阐述。

      (1)Basu模型

      Basu(1997)的会计盈余—股票报酬法可以检验公司是否存在会计稳健性,[6]其衡量会计稳健性的模型如下:

      

      Basu(1997)的模型根据

来衡量会计稳健性的程度。

表示会计盈余对“好消息”(正的年度股票报酬率)的反应系数,(

+

)表示会计盈余对“坏消息”(负的年度股票报酬率)的反应系数。当

>0时,表明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系数大于对“好消息”的反应系数,即公司存在会计稳健性。

      (2)C_SCORE改进模型

      Khan和Watts(2009)对Basu反向回归模型进行改进,形成度量会计稳健性的C_SCORE法。[26]Khan和Watts(2009)认为影响公司会计稳健性的三个因素为:公司规模(SIZE)、市值账面比(MTB)和资产负债率(LEV),利用这三个因素来估算好消息的及时性(G_SCORE)以及坏消息相对于好消息的及时性增量部分(C_SCORE)。

      基本的C_SCORE模型如下:

      

      将公式(a)和(b)代入模型(1),得到模型(2)。将模型(2)进行回归后可以得到γ和λ的估计值,将得到的γ的估计值代入(a),可求得G_SCORE,将得到的λ的估计值代入(b),即可求得C_SCORE。G_SCORE为会计盈余对“好消息”的反应系数,C_SCORE为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相对于“好消息”的增量反应系数。C_SCORE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对“坏消息”的确认比“好消息”更为及时,表明企业会计信息的稳健性程度越高。

      为了验证过度自信是否影响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我们在基本的C_SCORE模型的基础上参考Chan和Hsu(2013)的做法,[27]增加管理者过度自信(OC)变量,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OC)是否对盈余反应不对称性产生影响。调整的C_SCORE模型如下:

      

      将公式(c)和(d)代入模型(1),并控制样本所在行业和年度,得到模型(3)。将模型(3)进行回归后可以得到γ和λ的估计值,同理可求得G*_SCORE和C*_SCORE。G*_SCORE为会计盈余对“好消息”的反应系数;C*_SCORE为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相对于“好消息”的增量反应系数,即当“坏消息”出现时,企业会计盈余同股价的相关性相对于“好消息”出现时的增量。C*_SCORE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对“坏消息”的确认比“好消息”更为及时,表明企业会计信息的稳健性程度越高。

      

      3.会计稳健性对多元化影响模型

      利用模型(3)的回归结果中得出的

的数值,代入(b)可得到C_SCORE,表示不考虑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会计稳健性;代入(d)可得到C*_SCORE,表示考虑了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会计稳健性。根据公式(e)求出△SCORE,用以说明公司由于管理层过度自信导致的会计稳健性的差异。

      

      至此,公司会计稳健性变量C*_SCORE可分解为C_SCORE和△SCORE,分别表示未考虑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会计稳健性以及考虑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会计稳健性差异,据此构建模型(4)来检验公司会计稳健性对公司多元化水平的影响。

      

      在回归模型(4)中,DIV表示公司的多元化水平,由总体多元化水平、相关多元化水平和非相关多元化水平表示。本文根据公司业务相关性程度的不同,利用连续变量熵指数(DT)来度量多元化程度,根据熵指数的可分解性,分别用相关熵指数(DR)和不相关熵指数(DU)来衡量行业内的多元化水平和行业间的多元化水平,即相关多元化水平和非相关多元化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为了控制公司特征变量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借鉴以往研究成果,本文使用如下控制变量:产权性质(STATE),公司的产权性质对多元化产生影响;公司偿债能力(LEV),财务杠杆率越高,企业财务风险越大,公司将缩小经营范围,预计公司偿债能力与多元化负相关;公司盈利能力(ROA)、公司现金流状况(FCF),根据自由现金流理论,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与多元化正相关;公司上市期限(AGE),一般来讲,公司的上市期限越长,原有的业务可能难以满足企业经营需要,公司越倾向于实施多元化。

      

      四、实证研究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总体多元化水平(DT)、非相关多元化水平(DU)和相关多元化水平(DR)的均值分别为0.2120、0.0925和0.1195。过度自信(OC)的均值为-0.0206,说明大多数的管理者预测的盈余小于实际盈余,只有少部分管理者是过度自信的。C*_SCORE的均值为0.0454,C_SCORE的均值为0.0451,△SCORE的均值为0.0003,表明因管理者的谨慎(过度自信的均值为负)导致的会计稳健性为正,即从样本的均值来看,会计稳健性因管理者盈余预测的谨慎性而有所提高。因此,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支持了假设1,即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会计稳健性降低,管理者的适度谨慎导致会计稳健性提高。

      

      (二)相关性检验

      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中,变量OC与C_SCORE和△SCORE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79和-0.2749,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导致了会计稳健性的降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在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较弱。同时DT、DR与△SCORE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543和-0.0565,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的多元化与因管理者过度自信引起的会计稳健性差异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

      实证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表4的第(1)列是基本的Basu模型,第(2)列是加入过度自信(OC)的回归结果,第(3)列是基于C-SCORE法加入SIZE、MTB和LEV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从第(1)列可以看出,D×REW的回归系数为0.0603,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系数大于对“好消息”的反应系数,即公司存在会计稳健性。第(2)列和第(3)列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OC)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OC×D×REW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239和-0.0054,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系数,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降低,验证了假设1。

      2.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公司多元化

      基于模型(4),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对公司总体多元化水平、非相关多元化水平和相关多元化水平的影响。我们将公司的会计稳健性(C*_SCORE)分为C_SCORE和△SCORE两部分,C_SCORE表示不考虑管理者过度自信,仅考虑公司规模、市值账面比和资产负债率求得的会计稳健性,△SCORE表示因管理层过度自信而降低的会计稳健性(或因管理者的谨慎而提高的会计稳健性)。因此表5中C_SCORE和△SCORE系数之和表明公司会计稳健性对多元化的影响,C_SCORE的系数表示不考虑管理者过度自信后的会计稳健性对多元化的影响,△SCORE表示因管理者过度自信而降低的会计稳健性(或因管理者谨慎而提高的会计稳健性)对多元化的影响。从结果来看,在第(1)列、第(2)列和第(3)列中,C_SCORE和△SCORE的系数之和均显著为负,表明会计稳健性降低了公司的多元化水平,会计稳健性对公司多元化经营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不仅有助于降低总体的多元化水平,也降低了公司的非相关多元化水平和相关多元化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投资扩张或多元化行为。

      

      表5中△SCORE的系数在第(1)列和第(2)列中不显著,在第(3)列的回归结果中为-0.436,显著为负,说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或谨慎)导致的会计稳健性的降低(或提高)影响了公司的相关多元化水平。由前文描述性分析中可知,△SCORE均值为正,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占比较少,多数公司的管理者是比较谨慎的,大多数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因管理者的谨慎得以提高。因此,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公司管理者的谨慎不仅提高了会计稳健性,而且会计稳健性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公司的相关多元化水平,假设2b成立。但这种稳健性的提高对公司的总体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影响并不显著,假设2和假设2a不成立。即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会计稳健性的降低促使公司进行更多相关多元化投资,但对公司的非相关多元化投资行为影响不大。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董事会对管理者进行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投资决策所给予的监督力度是有区别的,董事会在监督管理者非相关多元化投资时更加谨慎,在考虑是否对新行业进行投资时,不仅依靠管理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还要充分考虑宏观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等外部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

,因此△SCORE与当期管理者过度信(

)存在线性关系,为规避这一问题,模型(4)利用上一年度的管理者过度自信(

)替换当年度的管理层过度自信(

)进行回归。表5显示管理者过度自信(

)对公司多元化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不符。为了进一步确认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多元化是否存在影响,我们用当期的过度自信(

)对多元化进行了回归,实证结果支持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多元化正相关的结论(限于篇幅,回归结果未列示)。

      (四)稳健性测试

      1.变量替代法

      本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测量方法是基于管理者的盈余预测偏差,但盈余预测偏差度量不仅仅由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引起,也与管理者的预测准确度有关。因此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测量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借鉴Brown和Sarma(2007)的方法,[14]利用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之和占所有高管薪酬之和的比例(XCBL)来测量高管的过度自信,得出的值越大,表明高管的过度自信程度越高。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与前文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限于篇幅,回归结果未列示)。

      2.延期一年回归

      

      考虑到会计稳健性对公司多元化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以延后一年的多元化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稳健性测试,上述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与前文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限于篇幅,回归结果未列示),从而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五、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及其对公司多元化投资决策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8-2012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说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影响了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2)会计稳健性与公司的多元化水平负相关,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抑制公司的投资扩张行为。会计稳健性的提高有助于董事会行使监管职能,降低管理者非理性决策导致的公司多元化行为,引导企业管理者做出有利于公司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这一结论验证了会计稳健性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这一观点(胡国柳和周遂,2013)。[8](3)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谨慎提高了会计稳健性水平,但因管理者谨慎提高的会计稳健性仅仅影响了公司的相关多元化投资行为,对非相关多元化投资行为影响不显著。

      我们可以看出,降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提高公司会计稳健性和抑制公司盲目投资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1)降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根据本文的结论,管理者的认知偏差将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也影响公司的多元化经营。而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和盲目投资行为一直存在,一方面,应当让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素质职业经理人进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完善管理者的激励制度,降低股东与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冲突,发挥管理者的管理才能,提升我国企业的投资效率和多元化经营质量。另一方面,管理者的过度自信难以通过激励或惩罚措施得到纠正,需要依靠独立董事、外部投资者监管来弱化过度自信带来的负面效应。(2)会计稳健性与多元化水平负相关,有助于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非理性投资决策。这对会计准则制定部门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会计稳健性政策具有启示意义。应当强化会计准则中对稳健性的要求,避免管理者提供信息时有过大的决策自主性,充分发挥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作用,促进企业业绩的改善和公司的长远发展。(3)会计稳健性在相关多元化决策和非相关多元化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在相关多元化决策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这说明公司的投资决策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外研究中会计稳健性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也表明稳健性不仅对投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也可能和公司其他治理机制共同作用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Francis和Matin,2010)。[21]因此本文认为会计稳健性结合其他治理机制对多元化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应结合包括独立董事及相关专业委员会等在内的董事会治理结构,研究对企业多元化投资决策的影响。

      ①在确定公司具体行业时,只有部分公司能够将行业细分至中类和小类,因此,本文以大类为准划分行业。在计算熵指数时,我们将属于同一门类不同大类的行业作为一个行业集处理(行业代码由一个字母和五个阿拉伯数字构成,字母相同的属于同一行业集,字母和前两位阿拉伯数字相同的属于同一行业)。由于公司对营业收入比重较少的行业可能进行加总披露,所以对于没有明确说明无法判断属于某一行业的或者公司将多个营业收入较少的行业作为一类行业披露的,本文将统一作为其他行业处理。

标签:;  ;  ;  ;  ;  ;  ;  ;  

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经理人多元化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