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麻阳县人民医院 内二科 湖南省 4194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治疗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降酶疗法治疗,丙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AST、ALT、TBIL、child 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PCⅢ、HA均高于对照组水平,LN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延缓肝脏纤维化的进程。
【关键词】小剂量干扰素;利巴韦林;丙型肝炎肝硬化
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并可以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呈现慢性化,并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肝组织坏死及纤维化等病理变化,一部分患者会进展成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1]。肝硬化的临床分期有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临床上单纯应用干扰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报道较少,这是由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一般难以耐受干扰素的作用,应用时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故失代偿期肝硬化成为应用干扰素的禁忌症[2]。然而实际上有些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具有较为稳定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可以耐受小剂量的干扰素。本研究以探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为目的,作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均无干扰素应用史。观察组有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3±4.7)岁;对照组有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9±4.8)岁。排除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且无黄疸、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衡可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具体用药量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而定。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每周3次,隔日应用,一次200万U,口服利巴韦林200mg/次,一日3次,总疗程48周。
1.3观察指标
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child pugh评分,以及提示肝脏纤维化的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功能指标及child pugh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ST、ALT、TBIL、child pugh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child pugh评分对比 (?x±s)
2.2肝脏纤维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PCⅢ、H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L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脏纤维化指标对比 (?x±s)
3讨论
我国属于丙型肝炎的高发区,这与原来输血不规范、静脉药瘾以及静脉注射的不卫生等原因有关,慢性丙肝患者症状轻微,有些患者在就诊时已进展成为肝硬化,一小部分患者还会继续发展成为原发性的肝细胞癌,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慢性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为80%,而失代偿期的5年存活率是50%,10年存活率为25%,若一旦进展为肝细胞癌,则一年内的病死率就达到30%以上[3]。自2004年我国不建议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以避免患者因无法耐受干扰素导致病情恶化。而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在2007年提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可以适当应用小剂量干扰素进行抗病毒的治疗[4],之后2009年美国《丙型肝炎的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可以应用小剂量的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经聚乙二醇化后其半衰期更长,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稳定血药浓度,从而更持久地对抗肝炎病毒,小剂量应用还可以减轻各种不良反应,适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利巴韦林是一种核苷类的抗病毒药,在体外的抗病毒活性实验中发现其能够黄嘌呤核苷及鸟嘌呤核苷逆转,以此作为细胞代谢类似物发挥抗病毒的药效[5]。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干扰素的持续性得到提高,药效得以充分发挥。本研究中观察组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治疗后,其AST、ALT、TBIL、child pug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ALB升高,PCⅢ和HA水平高于对照组水平,LN降低,这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肝纤维化进程得到有效抑制。
综上所述,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具有理想的抗纤维化效果,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张艳红,潘桂萍,王浩凡.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43-44.
[2]Andronescu D,Diaconu S,Tiuca N,et al. Hepatitis C treatment & management[J].J Med Life,2014,7(1):31-36.
[3]Im GY,Dieterich DT.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cirrhosis[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8(11):727-728.
[4]李磊,樊和斌,杨东亮.亚太肝病研究学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共识[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5):289-295.
[5]Ghany MG,Strader DB,Thomas DL,et al. Diagnosis,management,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an update[J].Hepatology,2009,49(4):1335-1374.
论文作者:李艳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干扰素论文; 肝硬化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丙型肝炎论文; 小剂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