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叉病变边支球囊保护技术主支支架后扩张对边支的影响论文_王恒东

(双鸭山双矿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叉病变边支球囊保护技术主支支架后扩张对边支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的真性分叉病变50处,且均接受志气外侧球囊保护技术,高压后扩张选取与主支支架雷同的非顺应性球囊,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通过对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得知,介入治疗成功比例100%,其中47例患者血流大于等于TIMI2级,主支血流可达到TIMI3级。结论:患者行边支预留主支预扩张球囊保护边支技术,扩张时在高压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边支血流的影响不大,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实践。

【关键词】分叉病变边支球囊保护技术;主支支架后扩张;边支影响

近年来,支架外预留球囊保护边支技术应运而生,凭借诸多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鉴于此,本次实验分析介入治疗中行支架后扩张对边支的影响,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以下为研究结果。

1 患者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信息

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的真性分叉病变50处,且均接受志气外侧球囊保护技术。其中男性患者比例30例,女性患者比例20例,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35岁,统计后中位年龄为(53.6±10.2)岁。依据危险因素进行划分可知:25例患者为高血压、10例患者为糖尿病,13例患者嗜烟,2例患者有早期冠心病家族史,所有患者均为ACS。依据分叉病变位置进行划分可知:5例患者分布在左主干/前降支,30例患者分布在前降支/对角支,10例患者分布在回旋支/钝缘支,5例患者分布在右冠状动脉/后降支。本组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行手术前需予以相关药物,即阿司匹林(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859)和氯吡格雷(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国药准字J20080090),前者使用剂量为300mg,后者使用剂量为300-600mg负荷量,本研究中2例患者由于使用氯吡格雷过敏选取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20),使用剂量为180mg。其后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和引管导管,EBU3.5应用于做冠状动脉,JR4应用于右冠状动脉,所有支架均为雷帕霉素[2]。待患者完成手术后,予以氯吡格雷,使用剂量为75mg,服用时间为1年,阿司匹林使用剂量为100mg,服药时间为长期。

在主支和边支远端置入6F引管导管,引导导丝NS两根,NALANCE190cm,待主支球囊预扩张完成后在主支支架送入,直至达到主支狭窄位置,而后将推出的主支预扩球囊置入到边支,而后选择适宜的压力进行释放,即中压和高压,参数为10-12atm,边支扩张选取边支内预留的球囊进行[3-4]。待造影结果表示边支血流为TIMI2级至3级,未出现撕裂,将边支导丝缓慢退出,而后将主支支架进行扩张,使用未出现移动的支架球囊进行,压力选择高压,若边支血流显示为TIMI3级,则将边支导丝完全退出,而后选取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主支支架,对可能出现的变形进行纠正;若边支血流显示低于TIMI2级,将另一根导丝置入,直至达到边支远端,而后将原边支内预留的导丝退出,最后将边支扩张操作完成[5]。待患者完成术后需将桡动脉鞘拔除,穿刺位置选择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并实施加压包扎。与此同时结合患者的穿刺位置时间情况及手掌肿胀情况选择适宜的减压方式,7小时后将绷带拆除,并予以无菌帖,在此期间,需对患者持续观察,时间为24小时。

2 研究结果

2.1 介入支架与介入效果分析

50例患者冠状分叉病变介入全部成功,单支架技术全部完成。90枚药物涂层支架全部置入,主要为EXCEL、Partner以及NaNo,详情数据结果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且发生率逐年呈上升发展趋势,以往的治疗方法选取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手段,但是操作成功率相对较低,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与此同时,会提高再狭窄率,支架内较易形成血栓[6]。随之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支架外预留球囊保护边支技术被临床广泛应用,该方法相对简单、费用较低、围术期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结合本次实验术结果可以看出,介入成功占比可达100%。研究中出现合并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患者,认为与支架直径和扩张球囊直径存在相关性[7]。因此,临床在选取后扩张时,后扩张球囊直径与支架直径确保雷同,一旦选取不匹配,会致使支架的近端位置与近端不贴壁。选取后扩张还可以使血栓形成几率得以明显减少[8]。此外,由于分叉病变的风险较高,实施后扩张可以确保质量后边支处于通畅状态,由此可见,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对边支血流的影响不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晋辉,郑海军,李爱琴等.分叉病变边支球囊保护技术主支支架后扩张对边支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135-136.

[2] 刘海亮,张瑞波,侯渊博等.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天津医药,2016,44(9):1115-1119.

[3] 吴龙梅,曹雪滨,李俊峡等.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050-1052,1055.

[4] 李龙虎,金哲,王美兰等.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球囊支架对吻术[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3):181-184.

[5] 杨长宝,郑海军.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5):778-781.

[6] 张强,王慧峰,王凤群等.主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边支保护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4):413-416.

[7] 甘剑挺,李平,王正东等.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5):355-357.

[8] 王满庆,马振晶,吉巧莲等.2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边支球囊保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J].临床荟萃,2014(7):786-788.

论文作者:王恒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  ;  ;  ;  ;  ;  ;  ;  

分叉病变边支球囊保护技术主支支架后扩张对边支的影响论文_王恒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