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各时期病媒生物防治与监测分析论文_沈宪光

兴义市各时期病媒生物防治与监测分析论文_沈宪光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最常见的四害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螨虫无处不在,却不易为人察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易流行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民众的经济损失,还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兴义市病媒生物防治与监测始于1955年,主要开展蚊子的防治,据初步调查共发现嵌斑按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其中以中华按蚊为主,微小按蚊次之,为控制疟疾的传播当时采取在病灶点(区)降低中华按蚊密度或消灭微小按蚊的防治策略。防治方法主要依靠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铲除村寨周围的杂草,疏通沟渠,填平积水坑洼,以减少蚊虫栖息和滋生场所,向群众宣传使用蚊帐等。

1955年、1971年、1978年为降低蚊密度,降低疟疾的传播,每年4—9月对一、二类区部分村寨的人、畜房进行1—2次药物滞留喷洒。对当年出现的病灶点,根据村寨大小进行病家周围全面滞留喷洒,据不完全统计灭蚊面积18547812平方米(88548户),使用敌敌畏1358公斤,六六六粉26144公斤,滴滴涕8001公斤。

(二)病媒生物监测

兴义市的病媒生物监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7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控制疟疾的传播而进行的监测。选择兴义县仓更区沧江乡的白牛村(对照点)、板舍村(示范点)分别于5—11月对按蚊进行了调查。观察人房中华按蚊成虫共11月次,有成虫11月次,观察牛房成虫11月次,有成虫11月次,观察其他成虫11月次,均无成虫出现;同样方法观察幼虫,在稻田观察11月次,有幼虫4次,观察溪沟11月次,有幼虫8次,观察其他11月次,均未出现幼虫。

观察微小按蚊成虫人房、牛房、其他均各为11月次,人房有成虫10月次,牛房有成虫11月次,其他未见成虫出现;观察幼虫稻田、溪沟、其他各11月次,稻田有幼虫3月次,溪沟有幼虫11月次,其他均无幼虫出现。

选择兴义县仓更区沧江乡白牛村(对照点),于8月、9月份进行观察环蚊成虫、幼虫。其中人房有1月次成虫,牛房有2月次成虫,稻田有1月次幼虫,溪沟有2月次幼虫;选择板舍村(示范点)观察斑点按蚊,观察人房6月次,有2月次成虫,观察牛房6月次,有6月次成虫,观察稻田6月次,未见幼虫,观察溪沟6月次,有3次幼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957年5—9月选择兴义县仓更区沧江乡板舍村、白牛村对按蚊密度进行调查,按蚊总数为7648只,按月分布情况:五月253只,六月2258只,七月1071只,八月2387只,九月1679只。按蚊种类个月分布情况为:中华按蚊4887只,微小按蚊2600,环蚊按蚊94只,斑点按蚊67只;

1957年8月31日、9月17日对兴义县仓更区沧江乡白牛村、板舍村进行按蚊组成情况调查,按蚊总数193只,其中:中华按蚊74只占38.34%,微小按蚊111只占57.51%,斑点按蚊1只占0.52%,环蚊按蚊7只占3.63%;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8年,此段时间监测的目的仍是为控制疟疾传播,减低发病率的控制措施,1984年5月—11月选择兴义县仓更区沧江乡的白牛村和板舍村对中华按蚊的人房、牛房、其他进行观察,在人、牛房中均发现11月次成虫,其他未发现成虫;在稻田对照点发现4月次幼虫,在溪沟发现7月次幼虫,其他未见幼虫。

1984年7—11月兴义县防疫站对发玉乡的发玉村、大水井乡的色白村、沧江乡的沧江村、坪东乡的坪东村、巴结乡的新寨村、歪染的新村进行按蚊调查,7—10月在发玉乡的发玉村、大水井乡的色白村、歪染乡的新村、巴结镇新寨村、沧江乡的沧江村的人牛房均发现中华按蚊成虫,在坪东乡坪东村的牛房发现中华按蚊成虫;歪染新村人牛房、沧江乡沧江村牛房、巴结镇新寨村牛房发现微小按蚊成虫;巴结镇新寨村人牛房、歪染乡新村牛房发现嵌斑按蚊成虫。

消长情况进行调查,其分布情况为七月份668只,八月份854只,九月份608只,十月175只,密度以八月份最高,按蚊总数2305只,其中:中华按蚊2068只占89.72%,微小按蚊212只占9.20%,嵌斑按蚊25只占1.09%。按蚊种类分布见下表(表3-5-8)

1984年7—10月兴义县防疫站对发玉乡、大水井乡、沧江乡、坪东乡、巴结乡、歪染的按蚊进行调查,按蚊总数为:2306只,按按蚊种类:中华按蚊为2152只占总数的93.32%,微小按蚊为125只占总数的5.42%,嵌斑按蚊为29只占总数的1.26%。按蚊的分布情况:发玉乡按蚊总数20只,中华按蚊20只占100%;大水井乡按蚊总数37只,中华按蚊37只占100%;沧江乡按蚊总数254只,中华按蚊226只占88.98%,微小按蚊28只占11.02%;歪染乡按蚊总数149只,中华按蚊130只占87.25%,微小按蚊4只占2.68%,嵌斑按蚊15只占10.1%;坪东乡按蚊116只,中华按蚊116只占100%;巴结镇按蚊总数1730只,中华按蚊1623只占93.82%,微小按蚊93只占5.38%,嵌斑按蚊14只占0.81%。

1985—1988年,兴义县防疫站再次在巴结、马岭、大水井、顶效等地选择有代表性的22个自然村寨进行按蚊成蚊调查,从每年的5月开始,10月结束,每月的10日、20日和30日各捕蚊一次,每次牛房内捕蚊15分钟,人房全捕。结果人房共捕蚊389只,其中中华按蚊379只,占97.43%,微小按蚊6只,占1.54%,浅色/迷糊按蚊共4只,分别占0.77%和0.26%;牛房捕蚊13954只,其中华按蚊13731只,占98.40%,微小173只,占1.24%,嵌斑按蚊48只,占0.34%,浅色按蚊2只,占0.01%。显示中华按蚊为当地传疟媒介优势种群。

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2015年12月底,根据省爱卫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12年10月依照上级相关文件,草拟了《兴义市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工作方案》、《兴义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技术方案》、《兴义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上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本单位病媒生物监测领导小组,并于2012年11月下旬开始本市第三阶段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2012年—2015年底对外环境鼠迹监测共13次,监测单位为52个,延长线为5350米,鼠迹阳性处93处,平均每百米鼠迹处1.74。

2012年—2015年12月底,共进行鼠密度监测13个月,监测单位数为78个,布放粘鼠板660张,收回637张,粘捕鼠94只,平均鼠密度为14.76%,

2012—2015年底,监测成蚊共37月次,人诱蚊148次,人诱蚊时间4440分钟,诱到成蚊89只,密度为0.02(只/人?分钟),蚊种及数量分布为致倦库蚊27只、三带喙库蚊1只、中华按蚊7只、白纹伊蚊51只、阿蚊3只。

2012年—2015年底,共监测蚊幼虫37个月,取河流水1365勺,阳性勺数为5勺,密度为0.004,有水容器451个,阳性容器52个,容器指数0.115,坑洼积水669处,阳性积水10处,年平均阳性率1.49%,

2013年—2015年对蟑螂监测共27月次,单位数为216只,布放粘蟑纸1620张,收回1574张,阳性数为326张,侵害率为20.71%,捕获蟑螂2185只,密度为1.39只/张,种类分别为:德国小蠊2087只、黑胸大蠊78只、褐斑大蠊19只、美洲大蠊1只。

2013—2015年底,共监测苍蝇15月次,监测单位为60个,成虫数630只,视野数为60只,年平均成蝇数/视野10.5;布放粘蝇条单位数为60个,布放粘蝇条150条,收回150条,粘捕蝇384只,年每条成蝇数平均值2.56。

论文作者:沈宪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兴义市各时期病媒生物防治与监测分析论文_沈宪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