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预应力技术实施道路桥梁施工,具有提升桥梁结构耐久性、增强桥梁结构承载力的优势。为对预应力技术展开科学运用,实现高质量道路桥梁施工模式,施工单位纷纷加大了对预应力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力度。而本文也将以预应力技术基本概况介绍为切入点,对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展开深度分析,并会针对技术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期望能够为现代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下料工艺;预应力技术;混凝土构件;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策略
预应力技术是较为常见的道路桥梁施工工艺,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综合性、高适应性特征,将其运用到道路桥梁工程中,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施工效果,深受施工单位所认可。为将预应力技术优势真正落实到道路桥梁施工之中,施工单位开始对该项技术展开了深度研究,并重点对技术应用展开了分析,期望能够通过对技术的科学运用,妥善解决各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问题,进而将预应力工艺积极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1.预应力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会先对建筑结构施加一定负荷力,以抵消建筑在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部分压力,此种桥梁减负方式就是预应力工艺。就某一角度而言,预应力技术与建筑保护套较为相似,在具体施工时,会通过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结合,帮助道路桥梁工程展开施工。
就技术应用效果而言,建筑结构施工前对建筑施加一定压力,会达到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目标,能够在建筑出现结构形状异常或裂缝问题时,保证整体结构安全性【1】。整体预应力施工具有施工效果明显、施工操作简单以及操作步骤易操作等方面的特点,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达到节省成本投入、强化施工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值得展开推广与深度探究。
2.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运用
2.1下料工艺
运用预应力技术展开下料工艺时,需要对预应力筋清洁性能展开合理运用,对钢绞线外层包裹油脂展开清理,确保预应力筋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可以达到相应水平。同时在展开黏结操作过程中,需要对黏结部位预应力筋实际参数展开控制,避免出现预应力筋下料过程中发生错位的状况【2】。同时为防止钢绞线自重对施工质量形成影响,需要对黏结作用实现展开全面分析,要保证预应力筋整体稳定性能,以将预应力工艺作用充分发挥到工程施工之中。
2.2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构件是道路桥梁工程重要组成,构件质量会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形成直接影响,是展开预应力工艺的关键所在。通常混凝土结构大小、构件质量都会对混凝土结构性能形成影响,所以在构件中运用预应力技术时,需要先施加原始压力,确保压力可以一直保持在混凝土结构内,进而利用原始压力抵消其他应力,巩固整体结构稳定性【3】。在经过预应力技术处理后,混凝土构件结构强度以及弹性会得到显著提升。
2.3钢绞线与锚具选择
锚具、钢绞线选择质量与预应力工艺开展质量有直接关联,是施工单位需要关注重点,在具体进行选择过程中,需要在完成实地调查与整体工程情况分析后,有计划、有步骤展开筛选。
实施锚具选择时,首先应明确锚具在预应力工艺中的作用,即对混凝土构件张拉展开测量,并按照测量结果展开后续施工布置;其次需要按照具体使用需要,确定锚具种类与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对锚具质量以及性能标准展开设置;最后按照要求展开锚具选择,且要保证钢筋拉紧质量,以在保证锚具利用充分性的同时,降低不必要的锚具损耗。
实施钢绞线选择时,应对多方面因素展开考量,做好刚才规格选择与分析,并要确定刚才需要具备的负荷力,钢材松散能力把握方式,以便做出正确选择,进而对工程质量提升形成积极影响。
2.4受弯构件
受弯构件是工程施工重要施工材料,合理对受弯构件展开使用,能够达到有效提升工程施工水平与施工质量的目标,价值较为突出。在对受弯构件展开具体使用时,需要配合预应力施工技术,将构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对道路桥梁建设形成积极影响。现阶段,桥梁道路工程常用受弯构件材料多以碳纤维材质为主,在力学荷载处理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通过对预应力施工工艺的合理运用,可将受弯构件应用价值、效果更加充分的挖掘出来。同时在对混凝土材料展开加固施工时,因为材料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压应变以及拉应力,而在实际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材料会承受诸多外界压力,会使混凝土压应变数值达到顶峰,所以在多项因素作用下,受弯构件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构件承载力会在压力作用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会为工程施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预应力技术的运用,会对受弯构件形成有效加固与强化,能够达到切实提升构件刚度与强度的目标,整体工程施工质量会更加理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多跨连续桥梁施工
道路桥梁施工多跨连续桥梁弯矩区域主要包括两种,即负弯矩区域以及正弯矩区域。其中正弯矩区域主要以跨中桥梁为主,而负弯矩区域主要以支座区域为主。在具体进行建设时,如果出现梁抗剪承载力或抗弯载力没有得到施工要求与工程设计要求时,需要运用预应力施工技术,对整体部分施工效果进行加固。若跨中正弯区域内抗弯承载力没有达到具体施工要求与设计要求时,则要通过碳纤维粘贴举措,对整体施工实施加固,以达到有效提高区域内抗弯载力的目标【4】。经过大量实践表明,无论是在正弯矩区域还是负弯矩区域,运用预应力工艺对多跨连续桥梁施工进行辅助都会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且整体技术应用也较为便捷、简单,可实现对各项施工问题的有效处理。
2.6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
预应力钢筋张拉是整体工程施工重要一环,也是道路桥梁施工难点所在,如果张拉不当,不仅会使钢筋性能受到直接影响,同时还会对后续施工以及工程建设质量形成严重负面影响。在具体展开钢筋张拉施工时,需要做好钢丝束控制,应在张拉阶段保证钢绞线顺直度,防止其出现缠绕问题,以防对预应力张拉质量形成干扰【5】。同时为保证预应力钢筋质量,防止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下降状况,在具体进行钢筋拉伸时,需要做好拉伸力度控制,并要展开预应力筋处置偏移控制,有效规避偏移问题发生。在完成张拉施工后,需要采用人工手段逐一对钢丝束形成质量展开检查,明确钢筋中间是否存在内伤或断点问题,要在确定钢筋质量完好没有损伤之后,再对钢筋展开使用。
在完成钢筋固定操作后,需要展开混凝土浇筑施工。但为保证预应力钢筋形成质量,在展开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展开钢筋外表面杂物清理以及模板材料清理等操作,且要做好钢绞线及其结合段外表面清理,保证材料结合段距离长短合理性,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预应力钢筋具体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3.技术运用质量控制策略
为保证预应力技术应用效果,确保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能够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在具体进行技术应用时,需要展开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①严格遵照施工标准确定波纹管定位筋数量以及灌浆量,防止出现数量制定不合理问题,并要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对预应力筋张拉应力、伸长量进行确定,及时处于预应力钢筋断丝以及其他方面问题,做好钢筋更换以及防锈等处理;②注重预应力管孔清洁工作,避免出现管控堵塞问题,且要在实施振捣施工过程中,做好振捣速度以及时间控制,保证混凝土性能可以达到相应标准;③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应做好孔道检查与清理,要对排气孔管口展开密封处理;④增强预应力筋保护力度,防止出现表皮破损等问题,保证预应力筋性能,要在完成预应力筋设置后,再展开板面筋设置;⑤合理展开水灰比、添加剂使用量控制,保证混凝土使用数量合理性,做好混凝土性能保护,以为高质量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⑥需对钢绞线展开拉伸测试与断面检查,同时需要在锚具等材料设备道到场后,实施锚固效率系统等检测工作,以防因材料质量影响预应力施工质量【6】。
4.技术应用保障措施
为保证预应力工艺顺利实施,施工单位一方面需对制度体系展开完善,做好执行标准分析与优化,应按照我国相应法律规定要求,结合混凝土设计综合情况,科学展开工艺实施标准设置以及操作细则编制,要保证最终工程施工质量能够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另一方面需要保证质量控制有效性,除上述阐述几点技术运用质量控制措施之外,施工单位还应做好预应力结构管控,避免出现结构内外部温差过大问题,并要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模内温度缓缓下降【7】。同时需要按照施工区域温度高低,做好水化热水泥选择,科学展开相应施工,并要在温度低区域施工时,做好相应保温措施。此外需要在完成施工后,展开一系列完善举措,像在完成张拉施工的24小时后,展开封锚施工等,要在竣工阶段做好施工资料收集、整理与归档等工作,以为后续工程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可靠数据保障。
结束语:
虽然预应力技术应用优势较为突出,但其在实际应用时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总结以往施工经验发现,在具体进行技术应用时,存在着预应力结构操作规范性不足、施工水分控制不当以及张拉前容易出现裂缝等方面的问题,预应力技术应用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所以施工单位以及相关科研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预应力技术及其应用方式的研究力度,应结合具体工程施工要求以及道路桥梁施工特点,将预应力技术高质量运用到工程施工之中,保证技术优势发挥充分性,进而达到理想化道路桥梁施工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骞.关于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8(01):55+194.
[2]黄蕾.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预应力技术的运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8,266(10):55.
[3]沈菊园.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106-106.
[4]李款.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与解读[J].建设科技,2018(4):112-113.
[5]董海权,赵尹.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施工质量管理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7(2).
[6]吴红.基于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32):141-143.
[7]彭春亮.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设科技,2018(6):95-96.
论文作者:郑阳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预应力论文; 桥梁论文; 技术论文; 道路论文; 构件论文; 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