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论文_章咏芳 胡玉珍

以文化自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论文_章咏芳 胡玉珍

(苏州大学)

摘要: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以文化视角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大学生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的培育事关人民的美好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内容的相融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其本质是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文化教导人们向善,引导更多的社会成员向着美好的生活愿景奋斗,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自信的来源是过去传统的优秀文化、革命年代的红色文化和现代一直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既是文化自信的根,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在内容上具有相融性,两者融汇贯通,流动交汇。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目的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人这一主体的基础之上,是培养人的一种积极的文化素养,是为了实现人与文化的融合。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两者的根本指向都是人,都是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性质的统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统一性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它通过文化来教化众人,利用文化资源培育人的良好道德。同时,文化自信的培育本质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之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就是在处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统领上层建筑,从此可看出文化自信的培育、形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助力作用。

二、文化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文化思想传入到大学生的头脑之中,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柔弱”的文化自信感导致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模糊

全球化的兴起致使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一直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他们刚刚拥有自主能力,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或还未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或快要接受社会残酷的考验,这使得他们在理想信念方面变得模糊,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的打击。高校大学生要拥有明确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志向,而无比坚强的文化自信感会增强大学生的“免疫力”,有了“免疫力”才能抵抗各种负面思想。

(二)“柔弱”的文化自信感导致高校学生过分贬低民族文化

高校中部分学生不能理性看待中国文化,无意或有意地放大中国文化的缺点,外加教育政策的文理分科规则使得大学生的文化意识更加淡漠,只会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只会看到革命文化的过时而没有看到文化的继承;只会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媚俗而没有看到文化的科学创新。同时发生了一种极端,盲目追崇外国文化,一味效仿外国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柔弱”的文化自信感导致高校学生价值观扭曲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先进,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多元化的文化观念充斥在社会中,然而由于很多人都缺乏防范意识和抵抗诱惑的能力,他们的思想出现了偏差。高校部分学生日常谈论的都是一些真假不辨的娱乐新闻,喜欢非主流文化,特别是在西方价值观的“洗礼”下,部分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在心理上会出现不平衡,有拜金主义的倾向,过于追求物质而忽视精神。

三、以文化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的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的未来。以文化自信促进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为文化自信提供动力,文化自信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撑。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统一是为了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统一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自信促进理想信念坚定,还在于文化自信的本质是价值理念自信,而价值理念本身就包含理想信念的内容,价值理念的对象化实现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理想信念的达成。”[ ]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需要中国文化实践的滋养,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实践才能变得“有血有肉”。现代青年要有坚定、明确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有力量去实现自我之梦,才能找到自我目标。以文化自信为基础来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得理想信念教育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二)以文化自信为目标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共同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民族精神教育需要中国文化提供动力,文化自信的培育需要中国文化作为基石。高校大学生应依据新时代的历史条件继承中国文化。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导学生要知礼仪,明是非,守承诺,勤劳勇敢等;学习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要有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等;学习正在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学生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要有理性对待外来文化,要有全球视野和全球思维,民族精神教育贯彻全过程。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互动,激发人的历史责任感。

(三)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文化自信是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当前社会的价值观一般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展开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的确立对大学生成长非常关键。文化自信也可以看做是价值认同的表现,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也需要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可使得他们认同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凝聚合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通过文化自信的培育,使得他们成为文化继承者和创新者,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主动探索文化。

在新时代的社会条件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品位,以文化自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对文化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2]商志晓.《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光明日报,2017-04-21.

作者简介:章咏芳(1995年—),女,安徽,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胡玉珍(1994年—),女,江西,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论文作者:章咏芳 胡玉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以文化自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论文_章咏芳 胡玉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