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目标尝试教学法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从主体性教育出发的一种教学方法。我校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课题“七步五结构目标尝试教学法”就是遵从于新课改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本论文结合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实例,论述了目标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实践运用。论文从目标激发兴趣、指导自主学习、引导合作交流、精讲拓展深度、检测提升能力五大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索一条真正有效促进小学科学课发展的途径,希望能为小学科学课的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实用且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尝试学习;主体地位;科学规律
“七步五结构目标尝试教学法”是我校于2015年开始开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试验。这种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先自主尝试学习,尝试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尝试情况有的放矢地讲授,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既完成了对旧知识的巩固,又进行了新知识的探究,而且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课模构建是“七步五结构目标尝试教学法”这一课题的关键,在课模试验构建的过程中,我多次上实践课,在实践课中我精心设计,大胆摸索,以尝试问题为核心,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尝试问题和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动手尝试、观察分析等过程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尝试问题的引领下,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实际教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在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等方面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应用。下面我结合小学科学学科特点及本人的教学体会,以《空气的热胀冷缩》这节课为例谈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该教法的应用体会。
一、依据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节前,学生们已经研究过液体的热胀冷缩,已经具备一些研究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本课延续了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还具有一定的生活感知经验,因此学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基于上述情况,课的开始我利用基本训练环节让学生回忆液体热胀冷缩的相关知识点,再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例子,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再利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空气是否热胀冷缩,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并在此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使其接下来的学习不盲目,有目标可循。
二、依据尝试问题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
“七步五结构目标尝试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尝试,而尝试的成功要依赖于充分的自主学习。在《空气的热胀冷缩》这节课的导学案的设计上,我概括了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并在每个知识点的前面设计了相关的生活情景问题作为引领,像夏天汽车为什么会爆胎等,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解决问题的环节中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学,再结合教师的指导,保证了尝试教学法价值的量大化实现。学生在尝试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不是被简单地接受,而是真正地被理解被消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锻炼,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提高。
三、依据尝试练习指导学生合作交流。
目标尝试教学法的核心在尝试,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课堂活动主要围绕“尝试问题”进行,学生在尝试问题的引领下,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的教学中将尝试练习设计了基础尝试题和提高尝试题,基础尝试题有学生借助书籍和生活经验等解决问题。提高尝试题需要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提高尝试题的设计上我着实费了一些心思,这部分尝试题有难度、有深度,在学生无法自行完成时,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边学边思考,边实践边掌握性质规律。期间教师只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了合作学习的质量。最后由组内一人汇报结果全班共享。这一过程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意识,感受了合作分享的喜悦,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四、利用精讲释疑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目标尝试教学,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尝试,合作探究。但当学生存在见解和分歧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往往会造成学习目标的偏移,这时教师的释疑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中,学生对“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受冷后体积缩小”这一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虽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理解的还不够深入,知其然还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我便发挥了教师的角色作用,通过带领学生绘画空气微粒变化图,使学生明确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物体的热胀冷缩是缘于微粒的运动速度,以此为学生搭桥铺路,指点迷津,使学生的认识由片面走向全面,对本节知识加深了理解,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五、利用当堂检测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能力。
课堂检测是“七步五结构目标尝试教学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说前面的环节侧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引领,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那么这一环节则是借助习题,反馈教学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的当堂检测,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填空、选择和计算,做到有分值,有时间,既让学生对本节内容作了梳理和回顾,有效落实了学科对学生的要求,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学科学习能力。
运用“七步五结构目标尝试教学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局面,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尝试,去实践,去归纳,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我的主动学习获取科学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利用科学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
论文作者:于海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学生论文; 热胀冷缩论文; 教学法论文; 目标论文; 这一论文; 空气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