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精神反对愚昧迷信_科学精神论文

弘扬科学精神反对愚昧迷信_科学精神论文

弘扬科学精神,反对愚昧迷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愚昧论文,迷信论文,精神论文,科学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逐步提高而不断向前发展。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认识、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历史,又是一部不断地与愚昧迷信作斗争的历史。科学正是在批判迷信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最伟大的力量。

一、科学与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一般说来,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运动规律并经过实践检验和逻辑论证的分科知识体系。从本质上看,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生产知识、创造知识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工具,而科学精神则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它所提倡的科学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它所针对的,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无处不在的愚昧和迷信思想。

科学精神的本质是什么?是实事求是,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性的精神、批判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实践的精神。科学精神的基本原则有:

第一,批判性原则。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不懈地追求真理。真理总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怀疑,科学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就是批判。科学精神要求人们不盲从,不迷信;科学精神否定所谓“终极真理”,否定不可知论。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推导,对客观世界的一些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对一些传统的理论、学说、观念进行批判,往往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开辟出一些崭新的研究领域,揭示出一些重大的客观规律。例如,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批判了统治人们上千年之久的“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爱因斯坦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创建了相对论,推动现代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创造性原则。科学以探索未知、创造知识为己任,通过认真、严谨、艰苦的科学劳动,揭示客观规律,造福人类社会。科学创造的内容是广泛的,诸如新自然现象的发现、新科学假说的提出、新科学规律的揭示、新科学理论的创立、新科学方法的创造、新科学实验的构思与设计等等。科学创造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其成果是科学工作者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6页。 )任何一项创造发明,都必须经历艰苦的过程,这是科学与伪科学的一个重大区别。例如,世界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丈夫居里,在简陋的试验棚里工作了4年,才从8吨沥青铀矿的残渣中提炼出1克氯化镭。 以后又经过多年的不屈不挠的工作,才提炼出纯镭。居里夫人从事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长达40多年,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第三,实践性原则。首先,实践是科学的基础。生产实践提供了大量的经验资料和研究课题,科学实验提供了研究的工具和方法。离开了科学实践,任何科学成果都不可能产生。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工作者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和合理答案,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次,科学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理论必须经过科学实验的检验才能确立。例如,牛顿力学理论、量子力学理论、生物遗传理论等,都是经过科学实验的证明才为人们所接受的。在科学研究中,有时科学工作者会提出一些“设想”、“假说”,然而这些“设想”、“假说”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而是建立在大量事实材料基础上的。判别某一“设想”、“假说”是不是科学,关键要看它是不是反映并揭示了客观事实和规律。这里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反复的论证和试验。任何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东西都不是科学,而只能是伪科学。最后,科学还需要回到实践,应用于实践,从而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因此,人的思想、观点、理论、设想、计划等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和现实性,就要看其在现实的活动中有没有力量,起不起作用,这就要进行科学实践。通过实践,真正的科学最终总会转化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与迷信水火不容,直接对立。它们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两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科学追求真理,迷信传播愚昧;科学崇尚理性,迷信导致荒谬;科学鼓励创造,迷信鼓吹盲从;科学尊重实践,迷信宣扬逃遁。科学是迷信的克星和天敌,在科学的理性光芒下,一切迷信都会显现出愚昧、荒谬的真相。

但是,迷信并不会心甘情愿地退出历史舞台。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愚昧迷信也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态,继续与科学争夺地盘,毒害人民群众。今天,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大地上,愚昧迷信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一是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在全国各地,占卜算卦、看相测字、风水算命、巫婆神汉等,到处可见。二是邪教非法活动突出。反动会道门死灰复燃,并与国外同类组织勾结,四处进行非法活动,李洪志及其操纵的“法轮功”组织即是其典型代表。三是神化气功和特异功能。自80年代以来,气功和所谓的“特异功能”已经被神化,被夸大到能包治百病,能遥感遥测遥控,甚至能呼风唤雨的地步,走向了科学的对立面。四是反科学、伪科学活动猖獗。许多迷信活动,乔装改扮,居然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过市,蒙蔽群众,诈骗钱财。这些都警示我们,以科学精神反对愚昧迷信的斗争远未结束,我们对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现代迷信泛滥的原因

伪科学和现代迷信的泛滥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在中国发生的现象。80年代美国的人民圣殿教和90年代日本的奥姆真理教,即是一些典型的例证。应当看到,现代迷信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历史根源。

从社会根源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一般社会成员产生了重要的社会行为影响。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规范及其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规范及价值评价体系的整合,需要一个社会选择过程。目前,这一过程尚未完成,因而在社会结构中,社会规范及价值评价体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人口老龄化、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使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心理比较脆弱,急切希望获得一种社会保护及社会安全感。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行政法规不健全,社会成员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却又难禁难止,致使一部分人思想空虚、行动困惑、信仰危机,这就为某些非法组织和别有用心的人带来了便利的条件,为沉渣泛起造成了适宜的环境。李洪志之流以各种非常手段使一些社会成员产生虚幻的安全感,实质上是对其组织的盲目的依赖和迷信,从而逐渐失去独立的行为判断能力。

从认识根源来说,识别伪科学和现代迷信需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这既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也包括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中国是一个相对贫穷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文盲、半文盲在总人口中占有相当比重,大多数人的科学素养比较低,对伪科学和现代迷信缺乏鉴别能力。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提高鉴别伪科学和现代迷信的能力,只具有具体的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坚持勇于批判、敢于创新、勤于实践的科学精神。许多教授、企业家相信“水变油”等伪科学的东西;许多科技工作者和人文学者也相信“法轮功”,甚至一所大学的副校长兼哲学教授竟然撰文吹捧“法轮功”是“更加完备、更加彻底的唯物主义”。我们不能说这些人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但他们在现代迷信面前,特别是在选择科学的未知领域大做文章的现代迷信面前,由于背离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从而失去了科学的判断能力,走向了盲从,走向了迷信。这种例子,现在有,历史上也有;中国有,外国也有。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社会活动日益加剧,自然灾害明显增多,科学研究相对滞后,造成了一些人思想上的迷惘。这种迷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仅科学文化素养不高的普通群众会产生迷惘,颇具科学知识的文化阶层也会如此。关键问题是,任何人都需要把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弘扬科学精神,这样才能提高对现代迷信的识别能力,战胜形形色色的伪科学和现代迷信。

从历史根源来说,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统治长达2000多年的国度,具有适合迷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缺乏发扬光大科学精神的传统。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巫文化传统,周易算命、扶乩、谶纬、星术之类东西早已问世,历代王朝利用它们以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民间则试图利用这类迷信解决实际问题。到了近代,西方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自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以来,国人开始加紧学习近代科学技术,但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则注重学习不够。到了现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化迅速,科学技术取得很大进步,但与此同时,实用主义抬头,急功近利倾向表现突出,在一些人的眼中,能否赚钱成为衡量科学是否有用的标准,这就为伪科学和现代迷信的大规模泛滥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和条件。

三、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是一项长期任务

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斗争,一直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正是在同形形色色的迷信、伪科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科学同迷信的斗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始终不渝地高举科教兴国的旗帜,弘扬科学精神,反对愚昧迷信,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推向新世纪,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长期的努力。

第一,揭露和批判现代迷信的实质。现代迷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面放肆地反对现代科学,一面又打着似乎比科学还科学的旗号,断章取义、支离破碎地拼凑一些现代科学的名词或工具作幌子,歪曲现代科学的内容,贩卖现代迷信的货色,以达到其欺骗的目的。因此,对现代迷信的揭露和批判,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而应当抓住要害、抓住实质,进行深入的揭露和批判。我们应当通过大量的科学事实,来说明现代科学的成就就是在同伪科学、反科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从而运用科学武器,深刻揭露和批判“法轮功”等现代迷信的反科学的本质。对于其中的所谓“科学理论”,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那些荒诞不经、违反科学甚至违反常识的各种“理论”要予以曝光;对那些胡说八道、歪曲事实的要予以批驳;对那些所谓的“调查报告”、“功法鉴定”等散布的谎言要予以戳穿。通过揭露和批判,帮助人们看清其“理论”的实质就是要骗人、骗财、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对“法轮功”等现代迷信活动可以用法令的方式予以取缔、禁止和打击,但在取缔、禁止之后,应当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否则,今后还会出现新的迷信形式,滋生新的“宇宙大师”。应当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普及工作,努力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对于各种奇异的自然现象(天体现象、人体现象等),要用现代科学知识给予合理解释;对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要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和探索;对于伪科学利用特异现象大搞现代迷信活动的,应当坚决予以批驳,不使其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总之,应当用科学开启人们的心智,用科学精神激励教育人们,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辨别真伪、识别迷信的能力,使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铲除迷信和伪科学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第三,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世界风云变幻,人类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中迈向新的世纪。以科学实力、知识总量为焦点的国际竞争,将决定每个国家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和命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愚昧更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科学和教育,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所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格局、新特点,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与教训,正式把科教兴国作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就是要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这是实现中国新世纪宏伟蓝图的重大部署,是依靠科学和教育的伟大力量,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伟大工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深信,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将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驾上科学和教育的飞轮,战胜一切愚昧与迷信,为中国和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谱写出光辉灿烂的篇章。

标签:;  ;  ;  ;  

弘扬科学精神反对愚昧迷信_科学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