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域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邹华,赵悌金
(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演绎法等论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大学体育课程的通识教育价值,分析了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在通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教育思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等,并阐述了在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改变教学理念,完善体育学科课程结构,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突出体育教学的人文设计等。
关键词: 通识教育;大学体育;改革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它是一种大学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1]。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要对各个知识分支进行学习,要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要学会知识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更要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强调对知识整合的综合运用,并为将来特殊的、专门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识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精湛的技艺,而且在智力、身心和品格各方面能协调而全面地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人文关怀的习惯,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可以看出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完整人”的教育,是多学科联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通识教育的目标实现与否和高校的课程教学密不可分,不同学校的通识课程设置也各有特色。在我国,高校中通识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有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把课程设置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任意选修三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全校必修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两部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体育和军事、外语、政治理论课程等。从各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大学体育历来都是必选的学习内容,也必然成为大学通识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要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转变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大学体育课程的纯工具性价值取向,才能真正发挥其人文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 大学体育课程通识教育价值
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教育上有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如体育运动项目本身所蕴含的竞争、拼搏、团结、协作、尊重、公平、正义等人文元素,大学体育具有教化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这些都与通识教育的目标一致。在教学和实践环节通过理论讲授、动作示范、身心训练、文化传播等教学手段,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专家共识推荐:术前谈话与签字是手术前准备的重要一环,应由主管或主刀医师亲自进行,其目的在于患者的知情同意,也在于医师的自我保护。谈话时应强调手术风险与并发症,但不可过度夸大,使患者丧失信心。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树立了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健康的范畴进一步拓宽,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重视挖掘体育课程的隐形功能,包括学生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习惯、体育兴趣、体育精神、体育行为等培养,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了个性化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文化体育等特色。把体育课程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提出了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等指导原则。体育课程既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思想文化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也是实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纲要下的大学体育蕴含了更多的“人文主义”关怀,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
2 大学体育教学在通识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破解土地发展制约 打造乡村振兴战略(金钦帅) ...........................................................................................1-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体育的理解也日益深刻,传统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大学体育课程的需要,现代大学教育是要培养智力身心协调发展的现代人才。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以“强身育人,发展个性,增强体育意识,培养锻炼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课程结构。在课程设计上由单一的体育知识和体育科学转向体育与人文结合的多学科结构。要提高体育课程的人性化,开拓学生的体育视野,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重视大学体育理论课的开发,让理论课的教学为解决大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和体育意识而努力,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1 主流的体育教学思维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在教学的内容设置方面包括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一些传统项目,多年来都没有变化。在教学实践环节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和生物指标如心率、脉搏曲线的变化,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与人文素养关注甚少。其次,大学体育教学理论学时严重不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要求理论部分学时不得少于12%,有8 个学时要安排体育理论的学习,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一学年仅上两学时,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安排理论教学,致使体育所承担的人文教化的任务远未完成。
2.2 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说到体育教学思维,“体质论”和“技能论”几十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体质论”认为学校体育教学当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技能论”者认为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在于传授技能,二者各有侧重。也有将健康和技能相结合的“技术健身论”,强调运动技术传习为主旨的体育教学思想。这些理论包含的理念就是大学体育是一门学科,要么重技术,要么重体质,要么将二者相结合,体育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这样的教学思想引导下,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注重的是体育知识的习得、 体育运动的学科建设和考试成绩的达标。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则采用的是最基本的运动训练手段,更多地注重传授技术,将教学过程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四个规范流程,使很多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强调适应班级教学条件,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这样的大学体育教学最终导致运动训练与教育虽有关联但二者又相互背离的尴尬现状。
3 通识教育视域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3.1 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将体育教育的理念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走出体育的“功利性”与“工具性”的片面认识,探寻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全新教学理念,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要从纯粹体质健康教育转向学生综合素养教育,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以人文教育为指导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抛弃传统体育教学的“重技术、轻人文”教育观念,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
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通识教育的理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3.2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体育学科课程结构
全部数据量化后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场所暴力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林国兵 沈锋 李远东 等(1)22
3.3 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指的是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中所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审美情趣及思维方式,是自身的人格魅力、知识水平、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这些素质都将直接关系着大学体育改革的成败。体育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就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在教育实践中,要时刻体现人文素质的涵养,体现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学生的差异,宽容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知识的增进中感受到快乐,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成就感。
3.4 突出体育教学的人文设计
注重教学思路和程序的整体性,重视学习过程每个阶段设计,将运动技能、情感认知的培养按照整体思路,按程序分层次、分阶段的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体验不同教材乐趣并将人文教育贯穿始终。在编写教学目的时要增加激发学生努力锻炼身体,远离疾病的场景;在编写体育基本技术教学时,把掌握技术,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好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在编写具体运动项目时,如讲授足球课时,要增加一段中国女足铿锵玫瑰的精彩片段; 在编写组织集体项目(篮球、排球) 时,增加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内容。
4 结语
大学体育教育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对高校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真正发挥其人文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全面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3):64-68.
[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5-7.
[3] 徐伟,姚蕾.回到原点的思考:大学体育的人文教育规复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4):99-104,108.
[4] 刘朝猛,蔡东,韦霞.通识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误区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3):82-86.
[5] 熊思东,李钧,王德峰,等.通识教育与大学:中国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 G8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11(b)-0156-02
基金项目: 大理大学第六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编号:JGVI-74)。
作者简介: 邹华(1983-),女,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
通讯作者: 赵悌金(1982-),男,山东费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通讯邮箱:544986797@qq.com。
标签:通识教育论文; 大学体育论文; 改革论文; 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