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5+2混合学习模式下的“解题模板”的训练法具有可不断重复性、共享性、多样性等特点。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系统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关键词:学困生 解题模板 5+2混合学习
一、课题背景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1.培养了积极课堂情绪,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获取积极情绪是本课题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要求之一。在初期阶段的探索中,将简单试题分配给学困生,完成后由教师点评和纠正,进行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以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情感态度方面,很多学困生从研究一道题、弄清一道题、体验一道题的成功入手,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收获了成就感。随着学习的深入,化学知识逐渐繁杂,而且随着情境的变化,很多概念和原理都会出现局限性,缺乏逻辑推理能力。“解题模板”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不仅使学习变得高效,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保护。
2.弱化了教师影响,学生主导课堂。在教学中弱化教师影响,由课堂主导者向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执教“离子平衡”二轮复习课时,老师只做问题的引领和点拨,问题的最终解决和评价都交给学生。复习阶段,只靠教师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发动学生、依靠学生,课堂上教师可以只提出大的问题框架和方向,具体知识细节也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课上提问、解决疑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这让学生找到了自主学习这把钥匙,对他高考甚至今后自主学习都大有裨益。当然,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必须把握方向和组织好讨论纪律,做好组织者和协调者。
3.促进了教师更深入的关注学生。“解题模板”从科学严谨的示范、清晰准确的逻辑推理等方面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解题模板”初期起步慢,学生开始需要足够的时间模仿和理解,独立完成分析就要花费近五分钟,错误还不少。我在课堂上还要关注个体差异,充分留给学生思考、讨论和整理书写的时间,并鼓励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后期学生完成的时间往往缩短了一半以上,关键是他们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和科学性都有了进步。这样的训练,不仅能使我更加深入的关注学生们的薄弱环节、做好总体把控,还将难点题目筛选出来总结精讲。
4.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1)形成守恒观。化学变化虽然繁多,但守恒关系永远都在。化学变化中的守恒观,学生是从初三开始接触的,初中时学生主要通过微观、宏观两方面学习了元素守恒,随着高中阶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更进一步学习了得失电子守恒,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守恒的意识。(2)形成定量的反应观。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平衡常数后,对化学反应的判断和计算由定性上升到了定量的高度,这也是使学生准备进入更高的学习平台的重要基础,在此之前学生没有形成利用平衡常数从定量上判断化学反应的观念。化学平衡的内容是学生从量的变化中感受化学的魅力,逐渐形成定量的变化观,培养了学生“量化”思维。(3)构建完整的微粒观。通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同学们就知道了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但是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反馈出学生在解答离子平衡题目中将溶液中的微粒完全找出来的意识不强,在本课题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电离和水解等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体系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强化自主构建完整的微粒观,为学生分析物质的存在和变化打下基础。
5.改善了对待新问题的解决能力。高三复习教学中,知识点繁杂、信息量大,在高考中更是考察同学们对新问题的探究能力。由于同学们不太会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如何归类总结,如何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当务之急。
在学困生一轮复习中(运用解题模板的初期):完成习题后由教师点评和纠正;在二轮复习中(在应用中期):依然采取试题交流讲解,再由我进行评价的模式。但评价注重学生知识方面的拓展、思维引领和学习方向的指引;在第二、三轮复习中(在应用后期):引导学生去思考,运用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以使他们思维更加严谨,所学知识更加准确,用“解题模板”解题的速度和质量也远远超过以往,同时书面的表达逻辑性更加清晰。可见他们逻辑推理能力确实得到了发展。
6.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在本课题实施开始差距逐渐出,平均分提高在5-10分之间,学优生数量明显增多,学困生数量逐渐减少。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尝试,学生有关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的合理答案正确率提升了接近2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论文作者:韩慧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学生论文; 模板论文; 教师论文; 逻辑推理论文; 微粒论文; 知识论文; 学困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