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2.0版科技馆的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打造2.0版科技馆的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打造2.0版科技馆的几点思考

宋 岩

(张家港科技馆 江苏·苏州 215600)

摘 要 科技馆建设在经历了一个以数量和规模增长为主要特征、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要发展模式的迅速发展期后,面临的是如何保持人气、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的现实。如何创新科普传播途径,打造2.0版的科技馆摆在我们面前。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科技馆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一是转变科普辅导观念,从单纯的科普知识讲授转向科学应用能力的提升、科学态度的树立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二是转变科普辅导形式,从传统的讲解式辅导转向故事化、体验式的科普辅导,故事化的科学辅导更能激发公众的兴趣、并能把复杂的概念变得活灵活现;三是转变教育实践活动,从以展览为主的教育实践转向“馆校合作”的教育实践,科技馆与学校合作,拓宽了学校课堂空间,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 机遇 挑战 科普辅导 教育实践活动

科技馆作为新兴的科普教育模式,在增强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进程中,为国民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生动活泼的非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展品展览、宣讲为主的传统科普形式不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那么如何保持科技馆的人气、乃至聚集更多人气、更好的利用科普资源、达到预期的科普教育效果和真正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等问题,成为我们科技馆人面临的重大课题。第一轮以“硬件”建设为主的科技馆建设已告一段落,接下来,推动科技馆建设的深入发展将主要依靠“软件”建设,所谓的2.0版科技馆,也就是以内涵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科技馆发展模式。

1 新时期科技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 我国科技馆发展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技馆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科技馆的建设与管理运行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注和重视,颁布了一系列科技馆建设的政策、法规,使科技馆的建设管理逐渐纳入法制化轨道,我国科技馆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最早的大型科技馆是1988年9月建成开放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此后,基于“学科中心”和“展品制”的科学中心模式的科技馆开始在我国出现。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科技馆发展最快的时期,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已拥有各类科普场馆1735个。但这些“科技馆”绝大多数与科技馆的属性、地位、作用和要求都相差甚远。大多数“科技馆”并没有常设科普展览设施,展示主题和内容雷同、展览学术研究和展品基础薄弱、展示手段落后、创新不足,重“展”轻“教”,其科普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馆事业起步晚、发展快,总体水平不高,我国科技馆的建设发展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且远远不能满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必要的公民科学素质基础迫切需求。

理论模型是指对所研究的系统的理论描述,简称一次建模;它分为概念模型、描述模型、功能模型、约束模型、空间模型等5种基本类型。活动周期图法、实体流图法、Petri网法和Euler网法是几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建模方法。

1.2 科技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馆事业发展赶上了难得的机遇期。特别是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来,全国科技馆的数量、规模和接待观众人数迅速增长,展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效益日益凸显。我国科技馆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历了一个以数量和规模增长为主要特征、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要发展模式的迅速发展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家对科技进步和科学普及的重视,我国的科技馆也将面临一个发展的转折点,即数量继续迅速增长的同时,将进入以提高建设质量、水平和能力为主要特征、以内涵式发展为主要发展模式的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挑战来自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公众对科学教育、科学普及日益高涨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根深蒂固并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情况下,许多人期待着科技馆能为打破这一僵局做出独特的贡献。显然,目前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在数量、规模、水平、质量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腹泻最重要的就是防脱水补充水和电解质,脱水会有生命危险的,要注意宝宝的尿量、眼窝有无凹陷、皮肤有无弹性。

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主阵地,通常都是以展品展览为基础,再配合辅导员的讲解,按照一定的主题展区来展示展品的内容和原理。大多数来科技馆都是“走马观花”的参观一圈,不围绕展品开发深层次的展教活动,“喜新厌旧”的大众自然会对科技馆失去兴趣,也是科技馆建成后“一年热、二年冷、三年少人问津”现象的原因。这种宣讲为主的模式趋于单一,只能让观众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能使观众真正深层次的理解展品展示的原理,所以互动性、参与性更强的展教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参与者通过实验、游戏、表演、比赛等形式,在娱乐中思考和学习知识,从而达到科技普及的目的。科技馆展示“为什么”,就是强调展示“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结果。比如以一个火车头为展品,传统博物馆只要展示外形,而以科学中心为理念的科技馆就需要将火车头“剖开”,要求它可动,让观众看清火车头里有什么结构、蒸汽怎么推动活塞等。这种科普是一种过程教育,让公众了解其科学原理,就是再现科技的实践过程,营造从实践中进行探究式科学的情景,从而让公众获得“直接经验”。而怎么让公众吸引到这个探究的过程,怎么让公众更好的看清火车头的结构、蒸汽怎么推动活塞的,怎么让公众参与过后还能有继续探究的兴趣等,就要依托实验、魔术、游戏、故事等载体,进行深度展教活动,让科普真正吸引人,并能形成“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的主动学习方式和探究精神。

豆腐柴属植物化学成分含量较为丰富,其叶片富含可溶性糖、纤维素、蛋白质[19]、氨基酸、果胶、酚类[20]以及黄酮。2013年HU Z X等[21]素分析出香叶木素、布卢门醇、(-)-去氢催吐萝芙木醇、黑麦草内酯、(+)-脱氢地芰普内酯、(+)-5'-甲氧基-松脂素、委陵菜酸以及3-吲哚-甲酸等13中已知的化学成分,其中大部分是首次从豆腐柴叶片中首次分离得到。豆腐柴叶中过氧化物酶含量是目前用于提取过氧化物酶原料辣根的8倍,果胶含量达30%~40%。酯化度为73%~78%,高于目前国内用于提取果胶的其他原料,因此,具有很高的市场前景。

2 科技馆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2.1 转变科普辅导观念

联合国“卡林加”科普奖首位中国得主、科普专家、原中国科技馆馆长李象益说,就展示技术而言,我们与国外科技馆的差距在缩小,但在精神层面仍有不小差距。李象益说,现在许多科技馆招聘讲解员,都在比谁讲得溜,谁词儿串得好。但在当今信息时代,即使脑袋里装了再多知识,也不及轻点鼠标搜索一下。科普不再是告诉观众象牙有多长,而要启发他们思考象牙为什么会长这么长。讲解员哪怕背得再流利,却不知道所以然,观众随口一个问题就能问倒他(她),这就不是一个好的讲解员。李老一语道破了科技馆教育的本质,即是在普及科普知识的基础上,更关注传播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强调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因此,我们常说“问题比答案重要”。尤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鱼龙混杂的当下,公众更需要科学的思维、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来提升辨别能力。

科技馆实质上是博物馆的延伸和发展,博物馆强调以藏品为核心,展示其历史、社会、文化与科技价值。而科技馆则是科学概念的再创造,更加关注展示科学的原理和应用,展示前瞻性的科技内容。

其次,挑战来自“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观念的形成,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不应仅仅定位于学校这个狭窄的范畴之下,在这种思想观念形成的背景下,学校和科技馆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开始有了沟通和合作,科技馆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但就目前科技馆科技教育的效果来看,还不能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奠基。

2.2 转变科普辅导形式

科技馆的展教理念是科技馆的灵魂,也就是说,科技馆展览决不是展品的陈列,而是通过展览,来启迪人们的思想、唤醒观众意识。新一轮的科技馆建设,要从单纯的科普知识讲授转向科学应用能力的提升、科学态度的树立和科学精神的传播。科技馆的创新途径,首要是转变展教观念,将科普辅导目标从知识层面的传播转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化”教育目标。

目前,科技馆伴随着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社会、公众的庞大需求,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需要和各级政府对其的巨大投入,都为打造2.0版科技馆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中药香囊中中药挥发的气味,通过口鼻黏膜、肌肤毛窍、经络穴位,经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起到调节气机、疏通经络的作用,使气血流畅、脏腑安和,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不同药物组成发挥的作用各异,以芳香辟秽、祛邪解毒药物为主的可预防感冒,以开窍宁神、安神定志为主的则防治失眠,以芳香醒脾、助运开胃为主的可以防治厌食等。

传统的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是依托展览,以宣讲为主,由“专家”向“群众”普及“正确的”“必要的”科技知识,故事化、体验式、探究式的科学辅导更能激发公众的兴趣、并能把复杂的概念变得活灵活现,科普变得像朋友之间分享心得、做游戏、讲故事一样轻松有趣。深度的展教活动,使得公众更多次的走进科技馆,促进公众养成主动利用科技馆学习的习惯,增强公众对科技馆的理解和忠诚度,使得公众从被动的教育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教育参与者。

2.3 转变科普教育实践活动

我国科技馆普遍存在重“展”轻“教”的现象,以为展览就是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全部,不重视展品延伸性展教活动的开展。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往往被动等待观众上门。偶尔开展的展教活动,也往往是内容空洞、形式雷同、缺乏创意,未能贴近观众,效果差强人意。“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在我国已开展十年有余,但多是形式大于内容,更多的是“科普大篷车”形式的展品展示,很少开展结合中小学教学计划为学校设计和提供教具、教学参考材料、教学节目等。

“馆校合作”的教育实践模式亦是科技馆科技教育活动的另一种创新模式,它不仅可以是“科技馆走进校园”的模式,也可以是“科学课”搬进科技馆的模式,科技馆科技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在激发青少年兴趣、拓展青少年科学视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科技馆进校园”模式,是将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带到学校去,在学校开展讲座、科普实验、科普展品展示、专题展览等科普教育活动,目前很多科技馆都开展了“科技馆进校园活动”,但是展教活动形式单一、不深入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科学课”搬进科技馆模式,是科技馆根据中小学教学计划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学校按照约定时间组织学生来参观科技馆并参与科学教育活动,生动的呈现一堂科学课。以展品为媒介,通过再现科技实践的过程,为学生营造从实践中进行探究式科学的情景,让其获得“直接经验”,此种模式比课本学习更生动、形象,探究过程让学习更具有吸引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也更易于记忆。无论是哪种模式,馆校合作的形式都拓宽了学校课堂空间,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幼文.“科技馆活动进校园2.0版”的新使命——提升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思考[DB/OL].http://www.doc88.com/p-1344326712216.html.

[2]中国科技馆课题组.科技馆创新展览设计思路及发展对策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科协2011科普发展对策研究项目,2011.

[3]朱幼文.科技馆展览设计导论[A].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2011级科学传播与新闻专业科技馆科学传播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讲义,2012.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宋岩,出生日期1986年10月7日,江苏省张家港科技馆活动策划部部长,主要负责活动策划工作。

标签:;  ;  ;  ;  ;  

关于打造2.0版科技馆的几点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