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我国体育伦理学建设的思考(注:本文为参加1997年全国第五——届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论文,伦理学论文,跨世纪论文,本文论文,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803
体育伦理学是研究体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种体育道德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21世纪的到来,它已经成为体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关注的一门学科。体育活动的大力开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体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其间伴随的体育道德问题也日益增多,这些问题若不能加以科学的论证和正确的解决,势必直接影响到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加强跨世纪我国体育伦理学建设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 加强体育伦理学的学科建设
体育伦理学是关于体育道德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一门学科。我国是一个有着特殊文化历史背景的、有独特道德伦理传统的国度,关于人际关系、道德问题等的研究,较其它各国要早得多,且体系之完善、内容之浩瀚、发挥的作用之大,是其它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即使在古代,也有对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道德要求和规范,如:“射不主皮”、“弋不射宿”、“君子殿前不打反身球”等等[1]。但是,真正把体育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和建设,还是始于本世纪80年代中期。因此我们认为:关于我国体育道德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历史悠久,而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体育伦理学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
自1984年6月在福建泉州市的第一次体育哲学学术讨论会上,潘靖伍同志首次发表了《关于建立健全体育伦理学学科体系的探讨》的文章以来,时至今日,也不过13年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国体育伦理学学科建设得到飞速发展,1985年7月成立了体育伦理学学科组;研究队伍从1984年仅有院校教师参加的10多人发展到1997年有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管理人员参加的数百人;发表论文上百篇,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的论文300余篇;出版体育职业道德教材5部;体育伦理学专著8本;“中国体育伦理学会”也将正式成立;从事体育道德概念、对象、范畴、规范等体育道德教育的体育伦理学学科体系已经建立,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培养我国运动员的优秀体育道德品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精神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特别是随着崭新世纪的到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种种战略方针、战略措施的出台,加强体育伦理学的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体育伦理学自身发展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门学科的建设,主要包括三大要素,即: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科授业者和学科知识传授对象。而我国的体育伦理学正处在创立阶段,其学科的知识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尚需进一步完善。一般地讲,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应包括知识核、知识壳、知识幔。
其知识核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部分,如体育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定义、范畴、原则、规范等,知识壳是体育伦理学的重点部分,如体育伦理学的专著、论文等,知识幔是体育伦理学的相关部分,如体育伦理学方面的读物、故事等等。跨世纪的体育伦理学的学科建设其重点是加强体育伦理学知识核的建设,使其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体育伦理学的授业者来说也需加强建设,近些年来,从事体育伦理学授业人员尚无真正职业者,主要依靠各院校、各运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承担。体育伦理学知识传授对象也是如此,主要面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和运动员,尚无体育伦理学专业的学者。正因如此,体育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2 加强体育伦理学重点内容的研究
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应当紧扣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搏,不然,我们的研究就会脱离社会的需要,偏离体育伦理学的研究方向,所获得的成果难以得到社会的承认而变得毫无意义。当前,我国正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阶段,各种社会思潮必然会反映到体育道德领域里来,因此,在体育伦理学的具体内容的研究中,应该树立什么,抛弃什么,必须要有鲜明的态度。体育伦理学的研究还必须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实施服务,这样,研究才会有所附、有所依、有所作为。体育伦理学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重点应突出以下3个方面,作为跨世纪我国体育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应加强体育伦理学自身理论内容的研究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体育伦理思想的研究;体育道德变革发展规律的研究;体育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地位、学科体系的研究;社会主义体育道德原则独特性的研究;体育道德实践活动的主客观机制的研究;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与外延的研究等。
2.2 应加强体育伦理学的应用内容的研究 主要有:我国体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发展的道德原理与道德环境的研究;体育队伍的道德素质及其成因的研究;不同群体的体育道德意识和体育道德行为的研究;体育竞赛中的各种体育道德问题的研究;观众的体育道德风貌及其对体育竞赛质量的影响问题的研究;体育管理、运动训练手段和方法的道德分析与评价的研究;体育道德中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内容和区分的研究;体育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问题的研究;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研究等等[3]。
2.3 应加强体育伦理学的比较内容的研究 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将随着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发展而逐步走向世界,各国从事体育伦理学研究的人员已打破其结构的单一性,体育哲学家、体育社会学家、体育心理学家、体育历史学家已有不少人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开始注目体育道德的问题并开展其研究。同时,各国专门从事体育伦理学的研究人员已逐步建立起联系,在各自所处的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评价标准的前提下,通过交流,相互吸取合理因素,并对一些带有共性的体育道德问题进行探讨。这就要求跨世纪的我国体育伦理学必须加大比较研究的力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各国体育道德问题的比较研究;奥林匹克精神与我国体育道德精神的比较研究;不同文化体系、不同道德观念和评价标准前提下的体育道德的比较研究等。
3 加强体育伦理学的队伍建设
体育伦理学学科的建设,队伍建设是关键。过去我国体育伦理学的队伍建设上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队伍成员多是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和运动队政治工作干部转移过来的,且具有兼职性质,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或全部精力用于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和建设。二是队伍成员的结构比较单一,相关学科的人员涉足体育伦理学的研究较少,使得一些体育道德的研究成果难以得到专家们的认可,更难以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因此,跨世纪的体育伦理学建设应尽快得到加强,才能适应体育伦理学建设和发展的要求[4]。具体措施主要可采取:
1)逐步提高现有队伍成员体育伦理学的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1)派员参加体育伦理学的母体学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进修学习,提高伦理学的理论知识水平,为研究体育伦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岗位学习提高,主要增加有关体育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尽快接近或达到体育伦理学研究的前沿阵地。2)改进体育伦理学各种专题研讨会,逐步达到:“会议与培训相结合”,发挥“以会代培”的作用和功能。
3)鼓励青年体育伦理学研究者报考理学的研究生,提高队伍的学历层次,提高其知识水平。虽然伦理学的学位研究生与体育伦理学的学科专业有较大差距,但作为体育伦理学研究者在攻读伦理学学位时,其研究内容和方向应以体育伦理学为对象,这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培养渠道。
4)从长计议,体育伦理学待自身学科正式开设课程之后,应逐步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本专业和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与骨干,这才是体育伦理学生命力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标签:伦理学论文; 体育论文;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