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心理困惑的文化成因_企业家论文

中国企业家心理困惑的文化成因_企业家论文

中国企业家心理困惑的文化成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中国企业家论文,困惑论文,心理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企业家是推进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精英。当前,他们呈现出各种心理困惑,其心理困感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特定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家走出心理困惑,需要全社会共同构筑良好的人文氛围。

中国企业家是推进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精英,它产生于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本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赖于中国企业家的成熟。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企业家出现了各种心理困惑。

一、为中国企业家正名

如同有学者“为有产者正名”,中国企业家应该是当代象征光荣、勇敢、坚毅和成功的称号,是中国的企业家,我们为中国企业家正名,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企业家的心理困惑,使他们消除困惑,走向成熟。

首先,中国企业家是中国文化的承传者。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国企业家中许多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他们不仅以传统文化修身,而且纳入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如“青岛现象”就是企业“文化力”的诠释。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从政府、到百姓、到企业及企业家个人,共同构筑推动企业发展的“文化力”氛围,崇尚“海纳百川、和谐卓越、善为人先”的优良品质,因而,青岛产生了如海尔、海信、双星、澳珂玛等驰名海内外的知名品牌。

其次,中国企业家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精英。无论国营企业、民营企业,中国企业家在社会转型、一切没有现成经验可照搬之时,他们甘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新、敢担风险及奋斗的精神成为他们身份的重要标志。在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进程中,他们或成功,或失败,但他们的沉浮都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见证。

再次,中国企业家是当今中国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无可置疑,中国企业家对中国物质文明发展有卓越贡献,他们不仅为其个人、也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促进了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每年为国家创下的税收和许多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充分证明了这点。

二、中国企业家心理困惑凸现及其文化成因

中国企业家在迅速成长,与此同时,因为站在时代的前列,中国企业家也强烈感受到新旧交替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各种社会现象和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家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凸现。

中国传统文化既成就了中国企业家,也给中国企业家的成长造成了束缚和心理困惑。所谓心理困惑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不确定因素无可选择的焦虑、不安情绪的心理反映。任何文化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扬弃。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之时,许多制度和观念旧的已破,新的未立,传统文化与现实的冲突使中国企业家无所适从,产生各种心理困惑。

首先,缺乏社会认同、没有宽松的外部生长环境,使中国企业家造成社会地位尴尬的心理困惑。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家经济地位上升,然而其社会地位与其经济地位不对称,价值体现缺乏社会认同,对社会重大事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某些企业家在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上,感到没有公平、透明的环境,没有自由、宽松的空间。如河北企业家孙大午,因为在银行贷不到款,采取民间集资被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种现象产生并非偶然,而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中国有几千年农业社会的历史,农业社会对资本的排斥造成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阻滞。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推进,几乎都是在“均贫富”的口号下完成,“劫富济贫”成为人们崇尚的道德行为,“为富不仁”表达了人们对富人的仇视。中国几千年专制文化及其教育,使人们渗透了“官本位”意识。在中国传统阶级社会,这些观念有合理性。但时过境迁,积淀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对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已造成一定阻碍。

在落后的传统观念中,“官本位”意识代表了某些政府官员的心理,因为这种意识,使权力退出市场常常停留在理论上。拥有权力又缺乏监督的某些官员动辄对企业指手画脚,设置障碍,企图用权力换取金钱。权力进入市场,中国市场经济无法正常发展,企业和企业家没有健康的成长环境。“仇富”心态代表了民间心理。因为先富起来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立场似乎都是对的。中国贫富差距加大,使在社会中占少数的中国企业家更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认同,富豪被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某企业家感叹中国企业家是“弱势群体”。中国企业家经济地位上升与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的状况,造成一方面企业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需要广告效应;另一方面,企业家本人要小心谨慎地保持低调而害怕为人所知。这种矛盾冲突使中国企业家构成双重压力和心理困惑。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家社会价值的体现,二者是高度统一的。社会对企业家的认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次,从中国企业家自身来说,内心价值观冲突使他们陷于心理困惑。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们基本上形成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他们一方面崇尚儒家文化中人生奋斗、事业追求的理念,并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另一方面,在追求道德修身中与当今市场追求利益发生价值冲突。当冲突出现,坚守道德的中国企业家可能出现两种反映:一是压抑内心,尽量顺应外在的压力,但压力过大时,可能导致精神崩溃,走向极端。如河南黄河集团乔金岭及媒体曝光的某些企业家自杀事件出现;另一种是不愿屈从外来压力,以自我方式寻求解决途径,则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冲突加剧。如河北大午集团孙大午,最后以走上法庭解决冲突。

中国社会转型文化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中国企业家造成心理困惑,并使之付出一定代价。转型文化指社会转型带来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以及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系列变化。转型时期产生的破而未立的空白地带,出现某些灰色观念和现象,这些观念和现象没有理论存在的合理性,却有现实操作的可行性。所谓“灰色”是指间于白色的肯定和黑色的否定之间的不置可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心理现象产生的规律看,模糊和不确定因素使个体产生内心混乱、焦虑和行为选择的无所适从。转型文化最大的特征是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它一方面给中国企业家带来很大的机遇和空间,另一方面也因为无序和难以选择,造成中国企业家的心理困惑。

首先是弹性制度和规则的随意性及潜规则的流行,使中国企业家难以把握行为准则而造成心理困惑。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转,依靠公正、透明、持续的规则和制度。在良性运转社会,人们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而在无序的社会,个体内心会因为总处在调整状态而陷入焦虑。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一切在摸索中,出现许多制度空隙和漏洞,给某些人以可趁之机。社会主流规则因为不具备法律效应,操作中有很大随意性,即随意更改和解释;同时,社会还流行诸如“红包”、“人情”的潜规则,使中国企业家难有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媒体报道的一些企业家“落马”,实际上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

其次是激烈而非有序的竞争造成情感的不确定性,使中国企业家产生情感困惑。中国企业家的身份导致人际关系复杂,企业追求利润的目的使企业家人际交往更趋于功利化,许多中国企业家感到很难获得真正的友情和爱情,加上工作繁忙,亲情疏远,他们陷入情感孤独。

中国企业家呈现出心理困惑有各种原因,究其根本原因是文化人类学家称作的“文化震荡”。所谓“文化震荡”是指由于内在的文化积累或外在的文化移入引起的急剧的变迁对人的心理的冲击和震动。中国企业家在这种冲击和震荡中,上无有力的制度支持,下无民众的社会认同,各种心理困惑也因此产生。

三、共同构筑中国企业家走出心理困惑的人文氛围

中国市场经济的完善,期待中国企业家走出心理困惑,这不仅需要中国企业家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构筑良好的人文氛围。

1、中国企业家走出心理困惑必须加强自身心理调控。中国企业家外部生长环境是宏观因素,其改变需要较长过程,要尽快走出心理困惑,中国企业家必须通过自身心理调控。

中国企业家应该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在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调适内心冲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个性由包括需要、理想、信念、兴趣、动机在内的个性倾向性和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意志在内的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首先,中国企业家应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成就动机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个体心理结构和行为的动力因素。当企业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业成功的坚定信念,就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动摇、气馁;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能使事业拓展有更广阔的空间,而且能丰富生活,缓解工作的紧张压力。

其次,中国企业家应具备坚强意志、灵活应变的能力,这是个性品质中的调节因素。中国市场经济仍在不断完善中,而市场本来就充满变数,中国企业家必须要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及时抓住机遇,避开不利因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再次,中国企业家应有对心理健康的强烈意识。紧张的节奏、繁忙的事务,使中国企业家无暇顾及内心的情绪体验。对不良情绪的理性思考有利于情绪的平稳,个体通过积极认知能走出消极的心理困惑。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使中国企业家积极、主动地寻找调适不良情绪的途径。

2、全社会为中国企业家走出心理困惑构筑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企业家走出心理困惑,自身调控固然起决定作用,但仅解决个体问题。当前中国企业家产生心理困惑有其共同的文化因素。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企业家产生心理困惑的根源。

首先,中国企业家要在取得社会价值认同中走出心理困惑。资本的再生性和社会性,使企业家必须与社会融为一体。中国企业家肩负着推进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因而企业家不能视资本为个人独享的金钱,而应作为社会共享的财富,一方面节制自我物质享受,将资本投入再生产;另一方面,要时刻记住财富来源于民众,要归还于民众,要投资公益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同时,广大民众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认识到只有个人财富的增加,才有社会共同财富的增长。中国企业家和民众在创造社会财富上达成共识,中国企业家的社会价值才能得到认同,才能摆脱社会地位的尴尬,才能走出由此产生的心理困惑。

其次,政府要为中国企业家走出心理困惑尽快转变职能,加强制度建设。中国市场经济要进一步发展,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是,完善制度、加强法治;制订公正、持续的市场规则;建设自由、公平、透明的竞争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企业发展的社会成本,减少中国企业家成长的代价。

再次,全社会共同构筑诚信使中国企业家走出情感困惑。诚信是个体情感的依赖,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在内的情感系统都需要相互信赖为基础。因此,诚信不仅是社会良性运转的保证,也是人们情感系统不可缺少的支撑。

最后,理论界和媒体要为中国企业家走出困惑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社会进步需要观念革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宣扬分不开。马克斯·韦伯的资本主义新教伦理就曾对当时西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家走出心理困惑不仅需要社会舆论支持,也需要理论界对社会的观念引导。

总之,中国企业家创造的是社会的财富,中国企业家人才也是社会的财富,中国企业家走出心理困惑,走向成熟,应该得到全社会关注。只有全社会构筑起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国企业家才能健康成长,中国企业才能发展,中国经济才能腾飞。

标签:;  ;  ;  

中国企业家心理困惑的文化成因_企业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