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要领会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课前一定要设计有趣、生动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进入状态,进入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关键一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情境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初中生学习语文。
一、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直观情境
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直观情境,就是要求教师以情境教学特征为抓手,在语文教学中变抽象的课文内容为形象的艺术形式,通过创设让学生感同身受的视听结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创设直观情境,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音乐辅助等;还可以给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情境、个人或小组答题比赛情境、游戏教学情境等。创设直观情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直观情境时要结合课文内容,也就是说要以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授古诗词时,课文短小精悍,形象鲜明,教师要创设直观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例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为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讲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拿出彩笔画一画自己心中所想象的画面,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用画笔和语言尽力去描绘自己心中想象的画面。当学生们观看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倾听同学描述着自己心中想象的美好画面时,也都在自己的心里勾勒着一幅幅奇妙的景象。这时,学生们就会对这首诗产生更大的兴趣,并投入到深层次的学习中。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绪,让学生的思绪飞出小小的教室,飞到更广阔的天地,自由翱翔,使学生进入忘我境界,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并被学生瞬间掌握。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与教师可以积极互动,学生的灵感仿佛山泉溪流一般源源不断。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但享受着学习的轻松与愉悦,而且才思敏捷,灵感不断,在无形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教师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总会有部分学生对其难以理解。如果教师播放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那么大部分学生都会无动于衷,对歌曲没有感觉,这是因为很多当代初中生对年代久远的邓丽君歌曲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无法产生共鸣。但是,如果教师在配乐伴奏下亲自吟唱《明月几时有》这首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教师的演唱技能和生动的神情很重要),就会使学生首先关注教师的演唱,进而关注演唱的内容,并能很快进入歌曲的情境中,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月下无眠及对月沉思的情绪的体会,能够理解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出的人生哲理。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喜好,并进行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创设出最恰当的情境,让学生与情境互动和交融,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创设充满情感的情境
创设充满情感的情境,必须有情感的真实投入,没有真切的情感就创设不了精彩的教学情境。作为纽带的语文情境教学中的感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学生只有深切感受到教师的真情实感,感受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的情感,才能被感染,被打动,才能带着真情更好地学习。
例如,学习《雨的四季》这篇课文时,学生虽然对下雨并不陌生,但是对下雨的细节却不甚清楚,对于春夏秋冬的雨有什么区别就更不了解了。因此,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投入情感,并创设充满情感的情境,让学生边朗读课文边倾听有关雨的乐曲。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说说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或者能够引起丰富联想的部分,以及它们让自己想到或感受到了什么。接着,学生放松情绪,倾听乐曲伴奏下的教师的朗读,并在倾听过程中展开对四季的雨的联想。教师朗读春雨时语速适中,温柔、希望和憧憬并存,让学生体会春雷隆隆唤醒大地万物的春雨情境;教师朗读夏雨时语速稍快,热烈、粗犷和激昂并存,让学生体会暴风骤雨后的彩虹当空;教师朗读秋雨时语调低沉、语速缓慢,含情脉脉,并带着沉静和深思,让学生体会到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教师通过创设充满情感的情境,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语文情境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初中生学习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直观情境、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充满情感的情境等适合学生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与素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论文作者:于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情感论文; 语文论文; 直观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