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分销信息化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中国医药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目前,随着人们对医药产品需求的大幅增加,医药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1]。行业增长伴随着国际国内竞争的加剧,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医药流通领域对外资开放,中国医药流通企业所处的形势更加严峻。全国医药商业的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而销售利润率却小于1%;美国医药批发商的利润率为1.5%,而医药流通费用率仅为2.9%[2],可见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力亟待提高。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医药分销企业必须在完善内部管理的基础上,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能够大大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并具备降低流通成本、优化库存管理、拓展覆盖领域、全面提高管理效率的巨大潜力[3],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来改进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企业信息化不仅给中国医药分销企业带来了提高流通效率的机会,也中国医药分销企业提供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后发优势的机会[4,5]。
但从目前我国医药分销企业的信息化实施效果来看,并不乐观。尽管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GSP认证和信息化改造,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结果导致有的企业放弃信息化建设,有的企业闲置设备,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6]。因此,对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是探索信息化对医药分销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关键影响因子,找准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切实有效地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改进和竞争力的增强。
2 文献回顾和理论假设
现有文献对信息化关键要素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一是从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外部因素角度探讨信息化成功必须具备的组织、管理以及技术等条件要素;还有一种思路是从信息化本身出发,研究成功的信息化必须具备的功能要素。信息化的成功必须具备有利的条件、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落实措施,但这些还不够,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工具和方式,不会直接提升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信息化”只有发挥了它应发挥的关键功能才能促进企业绩效的改进。医药分销链中涉及的经济主体多,性质复杂,范围广层级多,而且由于政府对于医药流通企业的规制和监管,对于药品这种特殊产品要求严格的批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对于医药流通企业的规范和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相关文献和医药流通企业特点,本文从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整合与共享、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这三个维度来测量企业信息化水平[7~9],探讨信息化水平对医药分销过程中的供需协调和企业绩效的影响。
2.1 企业信息化与供需协调
随着现代供应链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90年代早期,供需的匹配和整合(Sales and Operation Planning,简称S&OP),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平台进入到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视野,其目标是促使供应链各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将销售预测整合到企业运营的流程中,以实现供需整合和匹配[10,11]。Wing和Perry针对医药行业的情况提出,S&OP是企业规划的核心,是一个由战略规划、销售计划、订单承接、生产计划、运输管理、供货商规划等一系列职能活动构建的工作流程[12]。
信息化在供应链中发挥的典型作用是,通过低成本的信息流通减少了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交易摩擦[13];然而,信息化更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实现了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整合,促进了供需协调,例如Lee and Whang把信息化看做是缓解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关键因素[14];此外,信息化还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7]。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共享、整合将有效缓解医药分销供应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2],减少了供应链中需求和预测的不确定性,使供应链成员对相关环节的库存和需求有了更明确的了解,从而使订单执行更具效率[15];其次,供应链成员的信息共享和整合还将促进供应链成员协同计划的制定,据此协调各成员的经营目标,实现对分销渠道更高效的管理和协作,提高供需协调性并最终促进企业绩效的改进[16,17]。因此,本文假设:
H1a 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对供需协调性有正效应。
H1b 信息共享和整合能力对供需协调性有正效应。
H1c 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对供需协调性有正效应。
2.2 企业信息化、供需协调性与企业财务绩效
信息和人力资源、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一样是企业的重要资源[18],信息化无疑将增强企业获取信息这种资源的能力。在客户导向或市场导向的推动下,获取、追踪、预测客户信息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因素,信息的获取和挖掘使企业得以及时跟踪顾客选择的变化,并及时反馈给决策系统,进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进而改进关键因素,促进销售目标和盈利率的实现[19]。对企业内部运营资料的收集和挖掘将有利于企业更加了解自身的缺陷,为不断改进提供线索和依据,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营运效率。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信息技术的采用和公司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性的关系[20]。
因此,本文假设:
H2a 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对财务绩效有正效应。
Grover和Malhotra等人认为信息整合和共享提高了企业传递、加工信息的能力,并进而使同步决策成为可能,而同步决策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石。Nada和Robert通过实证资料研究证明,信息共享和整合技术有利于实现公司内部整合及企业间的外部联合[21]。分销渠道成员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上下游企业资料顺畅交换,信息实时共享,尤其是客观真实的反映客户需求资料及时共享和挖掘,将提升对客户需要的响应能力,并据此协调各成员的经营目标,建立成员间的互相信任,进而激发战略联盟关系的形成,实现对分销渠道更高效的管理[16]。有研究表明,医药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将增强医药分销企业内部的渠道覆盖、渠道管理能力[22],进而改善医药分销企业绩效。因此,本文假设:
H2b 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有正效应。
Berger[23]研究报告中指出思科公司借助于信息化和网络技术,重构了公司的内部流程及完成了与供货商、客户的整合,最终实现了5亿美元的开支节省。2001思科公司就有90%的销售在网上实现,信息化和Intel使思科得以用自动化的订单处理取代数百订单处理员工[24,25]。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是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以及交易成本都出现了相对收缩即边际成本递减[26]。在医药分销企业,成本管理尤其是库存成本的管理占有重要位置,信息技术如及时补货技术,提高了企业自动化信息处理和监控的能力,对于库存具有替代效应,信息化使企业减少了库存量,降低了库存管理成本[27]。因此,本文假设:
H2c 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对财务绩效有正效应。
供需的匹配和整合(S&OP)是分销企业财务绩效最基本的保证[28]。供需匹配和整合的优化,将促进企业的销售、营销、财务和运营各部门共同制定最贴近需求的年度预测和计划,从而更好地实现业务目标。因此,本文假设:
H2d 供需协调性对财务绩效有正效应。
3 资料收集与测量
3.1 样本及其特性
本研究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所有问卷于2005年7月到2006年3月投放并收回。问卷通过两个渠道投放,一是海虹平台的参与用户,二是中国人民大学医药MBA班。两个渠道共投放666份问卷,回收225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其中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30家,占25.2%;年销售额在3000万到3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52家,占总数的43.7%;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37家,占总数的31.1%。
3.2 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变量的所有问题使用李克特(Likert)从“非常差”到“非常好”的5点量表,要求被调查者表明他们对每个题目认可的程度。在获取量表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探测信息化三要素: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信息共享和整合对企业财务绩效和潜在竞争力的影响。在量表的效度方面,运用正交旋转的因子分析法对模型构念进行了探索性检验,结果表明本问卷设计的指标较好体现了研究模型的构念。关于量表的信度,在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指标(IF1)方面,测量了相应3个方面的问题,题项包括“供求信息的获取能力”,“所获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和挖掘能力”,Cronbach's α值为0.8180;在信息共享和整合能力指标(IF2)方面我们测量了5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按需下单能力”、“分销配送的控制能力”、“信息在本企业内部的分享程度”、“信息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分享程度”以及“给上下游企业提供有用信息的能力”,Cronbach's α值为0.8925;在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指标(IF3)方面,测量了4个问题,题项为“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仓库管理系统(WMS)建立的状况”、“需求信息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对信息的监控能力”,Cronbach's α值为0.8798;在供需协调性指标(S&OP)方面,测量了4个指标,分别是“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采购与分销计划的平衡程度”、“人财物资源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分销供需计划的完成程度”,Cronbach's α值为0.8877;在财务绩效指标(FP)方面测量了4个问题,分别是“最近3~5年终端纯销售增长率”,“最近3~5年商业调拨销售增长率”,“最近3~5年间净利润”以及“最近3~5年资产报酬率”,Cronbach's α值为0.7660。
4 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我们利用通径分析进行模型检验,表1为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表2是关于信息化三要素对供需协调影响的回归分析(模型1)。从方程的检验结果看,模型1解释了26.7%的企业供需协调的变化。
(1)H1a得到证实。在参考模型1.2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并且信息获取和挖掘的容忍度(tolerance)和方差膨胀因子(VIF)分别为0.836和1.197,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信息获取和挖掘在α=0.05条件下对医药分销企业的供需协调性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信息获取和挖掘对供需协调性的变动增加了解释效度(△=0.199,P<0.05),其效应表现为如果其他因素不变,信息获取和挖掘与供需协调性之间存在较强线性关系,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提高一个百分点,供需协调性变化率为48.8%。
(2)H1b得到证实。在参考模型1.3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且信息共享和整合、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的(tolerance,VIF)值分别为(0.662,1.512)、(0.658,1.519)、(0.395,2.5327),说明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信息共享和整合在α=0.05条件下对供需协调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增加了对供需协调变化的解释效度(△=0.047,P<0.05),其效应表现为如果其他因素不变,信息共享和整合与供需协调性之间存在较强线性关系,信息共享和整合提高一个百分点,供需协调性变化率为26.5%。
(3)H1c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在P=0.1条件下,回归检验结果并不显著(参考模型1.4,P=0.304),可以认为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对供需协调性几乎没有作用。
表3是信息化三要素和供需协调对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模型2),其中,信息获取和挖掘(IF1)、供需协调(S&OP)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效应得到验证,但数据显示信息共享和整合、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对财务绩效的作用不显著。从检验结果来看,模型2解释了44.8%的财务绩效的变化。
(1)H2a得到证实。在参考模型2.2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信息获取和挖掘的tolerance和VIF分别为0.827和1.212,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且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变化解释度高(△为0.121),其效应表现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每提升一个百分点,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变化率为38.3%(P=0.000)。
(2)H2b没有得到证实。在参考模型2.3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共享和整合的(tolerance,VIF)值分别为(0.656,1.524)、(0.688,1.453),说明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但该变量的增加并没有在多大程度上增强解释度(△为0.003),其效应表现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的改善没有影响(β=0.065,P=0.552)。
(3)H2c没有得到证实。在参考模型2.4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共享和整合、自动化处理和监控的(tolerance,VIF)值分别为(0.524,1.908)、(0.596,1.677)、(0.415,2.410),说明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但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对财务绩效变动的解释度也较弱(△为0.011),且出现了在统计上不显著的β值(β=-0.164,P=0.247),可以理解为信息自动化处理对财务绩效的改善没有影响。
(4)H2d得到了证实。在参考模型2.5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共享和整合、自动化处理和监控以及S&OP的(tolerance,VIF)值分别为(0.468,2.138)、(0.586,1.707)、(0.413,2.423)以及(0.643,1.555),说明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且供需协调对财务绩效的变化有较强的解释度(△为0.448),该效应表现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需协调和企业财务关系存在强相关关系,供需协调提升一个百分点企业财务绩效变化率为53.4%(P=0.000)。
由表4可知,信息获取和挖掘对财务绩效的通径系数为0.380,且同时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和挖掘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财务绩效变动率为38%;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的通径系数为0.116,说明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有正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共享和整合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财务绩效变动率为11.6%;但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的直接作用不显著,即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可以认为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没有直接影响,其原因可能是我国医药分销供应链并没有真正建立,而信息共享和整合若仅局限于某一企业内部,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是有限的。
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对财务绩效的通径系数为-0.214,说明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对财务绩效有直接负面影响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投入增加一个百分点财务绩效将变动-21.4%。同时该要素通过供需协调性对财务绩效产生的间接作用不显著。说明目前我国医药分销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对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的投入并没有带来财务绩效的改善,反而降低了财务绩效。本文研究的概念模型路径分析如图1所示。
注:虚线表示该路径不显著。
图1 当前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对财务绩效的作用
5 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通径分析,检验了概念模型和假设,分析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模型假设基本上得到了数据上的支持。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共享和整合、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功能对医药流通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研究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1)企业信息化能否促成企业财务绩效的改进,不取决于上了什么信息系统,应用了那种信息技术软件,也不在于是否建立了现代化的医药物流中心,而在于信息化建设是否真正实现了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共享和整合、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功能,并确保这些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这三个方面也是我国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要素,也是构建医药电子供应链的必备条件。(2)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因子对财务绩效的负作用(-21.4%)充分说明了中国当前医药分销领域对自动化方面的巨额投资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信息技术的采用和公司生产效率的提高没有显著性的关系。本文研究的结果和Elliot的研究结论一致[291。他认为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时候,要考虑到现行的企业运营流程以及客户订制化等因素,如果忽略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对企业绩效并无显著的作用,甚至有负面的作用。中国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缺乏规划,存在着盲目性和闲置率高的状况,只有“仓库”,没有“物”流,信息技术的采用并未真正提高医药分销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信息技术本身的局限,而是信息化实施小组或部门在没有弄清信息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情况下过分地关注技术本身而不是企业的业务流程,也削弱了信息技术的实施效果。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通常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如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和现代化物流中心,开发相应信息交换平台等,但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的基础设施建成后,若没有相应的商流和物流支持,相反却会成为了医药分销企业的包袱。在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资料中可以看出,120家企业中,有82家(占70%)企业已有或正在建设医药物流中心,这无疑不利于医药物流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而医药分销企业通常认为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就具备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事实上,由于商流不足以支持物流中心的运作,具备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只是一副高贵的脚铐。(3)医药分销领域的信息共享和整合并没有真正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有助于提高成员企业的供需协调、库存管理、渠道管理、市场响应等关键能力和素质,促成供应链成员之间的联合和协作,并最终改善成员企业绩效表现[21]。但当前中国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的正向作用十分微弱,只有6.5%,且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当前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整合的功能,这也证明了前人关于中国医药电子供应链没有真正形成的判断[2]。
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我国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和运营现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信息化建设必须和优化内部流程、提升管理理念紧密结合。流程再造的支持者们认为,信息化要转化为企业绩效,必须在信息化的同时进行企业流程的再造[30~32],如果只是单纯地应用信息技术,例如“开票自动化”技术的实施不太可能导致企业绩效的提高[33]。本研究也证实了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对财务绩效的改进作用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促进企业流程因素的完善如供需协调而实现的。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更新管理理念不断优化企业流程的过程。(2)继续加强GSP、ISO9000等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和改进,重视对企业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利用。从实证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分销企业的数据获取和挖掘对企业财务绩效有十分明显的改进作用,这与我国近年来强制推行GSP和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两者都强调对流程和运营的质量管理,尤其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企业的任何业务操作都留有记录,从而推动企业重视基础运营和管理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再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该功能,最终促进财务绩效的改善。(3)加强医药行业的联合与兼并,促进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整合和共享。信息整合和共享的内容必须是广泛和充分,不仅仅只是订单和确认单等业务信息,更重要的是实现对运营、物流甚至战略计划信息的共享和整合。此外,信息化只是实现信息整合和共享的手段,信息整合和共享的实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之间的联合、合作协议的达成,并进行相应的流程、组织和战略上的调整[34]。(4)加强医药行业物流标准化建设。行业标准化程度低也是制约医药分销企业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的重要原因。只有实现了药品物流的标准化才能使物流中心数据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时的、动态资料集合,物流的效率、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本研究有三个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关注,这也是本论文存在的局限性:信息化绩效的体现通常有较长的时滞[35],而研究资料主要是中短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医药行业尤其如此),因此,未来可以对信息化带来的绩效进行追踪研究。另外,信息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除了通过优化供需协调最终影响财务绩效外,还有其他影响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考虑。
标签:大数据论文; 供应链物流论文; 供应链系统论文;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中国医药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财务绩效论文; 渠道分销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