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特殊规律_农民论文

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特殊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载体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规律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7)05-0190-05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中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必须厘清其发展脉络,探索其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只有把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特殊规律,才能建构实效载体,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殊规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向规导律

这个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描述、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必须反映、遵循一定时期执政党的意志和意愿,规范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审美和信仰等方面的价值理念,并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外化行为给予价值判断。如图1所示: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处理中心,把执政党的意志和意愿输送给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输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同时,规范、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对农民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监督、评判和矫正。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描述、承载、传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必须反映、遵循一定时期执政党的意志和意愿。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充分反映政治性。斯大林曾精辟论述了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他指出:“在国家和党的任何一个工作部门中,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高,工作本身的效率也愈高;反过来说,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低,就愈可能在工作中遭受挫折和失败。”[1] (P461)把政治性提高到思想政治教育命脉的高度来看待,使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载体神圣的政治“光环”。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描述、承载、传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必须反映、遵循一定时期执政党的意志和意愿,如思想意志、政治意识、价值观念,以便使广大农民了解、认同、支持、践履执政党的思想意志、政治意识、价值观念、发展趋势、前进方向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只是机械传导目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要传导具有前瞻性的能够代表一定时期执政党思想政治教育意愿的内容或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传导具有传承性、连续性,保持传导的一脉相承性,并使两者相统一,从而达到扩大执政党的群众基础和影响,使农村经济社会得到稳定发展,增强执政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永葆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规范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审美、信仰等方面的价值理念。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规范和引导农民的政治、思想、道德、审美、信仰等方面的价值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可能面对的农村居民包含有一些很不相同的组成部分,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本身又按各个地区而有所区别。”[2] (P485)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使我国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审美、信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相矛盾,甚或相冲突。

社会转型期,伴随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农村正处在信仰危机期或潜在危机期,许多农民存在信仰困惑和危机。没有信仰的农民是个危险的群体,其外在表现诸如搞封建迷信、赌博、卖淫等。而封建迷信最甚,“农村是滋生封建迷信的温床”[3] (P249)。传统思维认为,经济发展了封建迷信自然会减少甚或消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调研发现,有些经济发达的农村更是花大量的钱财看风水算命等。此外,“六合彩”在农村的泛滥,农村少女出外从事卖淫活动(被称之为“站街女”),青少年外出游离城市从事犯罪活动(如广西温江村的“砍手党”)等等,这些异化行为本质上都是价值观念缺失、信仰缺失的缘故之一。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要规范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行为,旗帜鲜明地阐述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要高扬社会主流的健康价值观念,唱响主旋律,对各种不健康行为予以大胆批判和强烈谴责。开展多种形式的是非讨论活动,针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丑陋现象引导广大农民参与讨论、思辨。合而言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要在广大农村扬善抑恶、扬美抑丑、扬是抑非、扬正抑邪,最终达到规范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审美、信仰等方面的价值理念的目的。

二、内需梯度律

这个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是与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精神文化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所呈现的梯度发展趋势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精神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指出,人们的需要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 (P329)。人们唯有对事物的追求才会努力去实践,参与社会活动,努力改造客观世界和丰富发展主观世界。人们内部需求的增加提升了人对事物发展符合自身发展的诉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够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广大农民群众对载体的需要不断增长。在新中国建立以前,农民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需求往往不能够得到明显的体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往往是统治阶级的需要而不是广大农民的内部需要。换句话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以实现统治阶级的需要,农民根本没有机会也不可能通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自身发展的企求。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让广大农民有创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而这些需要则内在地促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并随着广大农民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需求节奏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广大农民的需求节奏进行考量。

(二)农民内需的梯度性决定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呈梯度趋势,表征为从低层次载体需要到中等层次载体需要再到高级层次载体需要的梯度上升过程。一般而言,人总是要有某种需求的,并且是呈现出一定节奏性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的“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4] (P79)。人的需要总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增加的,当一定的需要达到满足时,新的更高级别的需求也就会自发产生。如果某种需求的满足极为简单和容易,那么新的、更加高级的需求频率也就越来越快,甚至会滋生一些极其荒谬的需要。总而言之,在广大农村,农民内需普遍呈梯度发展趋势,主要是三个层次,即低层次的需要、中等层次的需要和高层次的需要,每一个梯度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这些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层次性,也决定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梯度频率。

农村低层次载体需要的原始生成。在早期,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需要的生成是在原始状态下产生的。这种需要主要是为了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家庭、家族、村落村民之间的道德对话。如语言的产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为满足交际需要而自发产生;如乡村文化、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广大村民在社会生产、交往过程中创造、丰富和发展的。这种文化往往是经历了几代村民、甚或是经历十几代村民的积淀而成的一种文化契约,为本乡村世代相袭的、能够体现自己特色的、为村民普遍认同的文化默认。如在广西三江侗族地区的钟鼓楼、风雨桥等,这些建筑文化至今仍然被侗族人民世袭着,成为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

农村中等层次载体需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农民从经济人向文化人、文明人过渡的中介。“仓禀实而知廉耻”,当农民物质需要达到一定满足时,就会产生精神方面的需求,如农民在休闲时间看看报刊杂志,关注世界时事、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在农闲时期搞些乡村活动,如舞狮比赛、歌舞团比赛、篮球比赛、对歌等等,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农村高层次载体需要是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主要的就是要培育一代代新型农民,只有农民的现代化,才有农村的现代化。塑造新型农民根本上说就是提升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诉求,提升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涵养和价值判断能力。在信息化高速运转的社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信息化就成为时代的召唤,每年有以亿为单位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频繁的人口迁徙,数亿人口的城乡流动,增加了城乡之间的幸福观念、价值观念、消费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交流与互动,给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注入新的血液。农村新型农民的时代精神文化的需求促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向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如网络日益成为农民获取生产技术、销售市场、价格波动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农民“产前获取信息-产中获取技术-产后获取市场”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平台;此外,网络也成为农民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平台。“三电合一村村通”工程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能满足农民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低层次的需要→中等层次的需要→高层次的需要,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轨迹,昭示农民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现代化的需要,是农村新型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然。

三、协同互推律

这个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协同互推规律表征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综合等方面发展的互相协同、互相推动的规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之间是相互协同、相互推动发展的规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要素之间的互相协同、互相推动的规律。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的互相协同和互相推动的规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根本上是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决定的,是与民族文化相承接的,是与各方面发展相协调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与农村政治发展相协调,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建设、发展群众性民间组织、协会、社团等,根本上来说要靠党的领导。党在政治方向上引导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促进载体朝着为广大农民谋求福利、提供健康信息的方向发展,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反之亦然,党的政治思想也需要通过载体来传播给广大农民,这就促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与农村政治发展的步调一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5] (P28)深刻领悟到社会主义“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5] (P378),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社会的和谐稳定,不仅仅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削弱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农村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农村文化的发展。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之间是相互协同和相互推动发展的规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旨归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标准和评判手段。一个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是这个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建设的重要表征。所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是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目标和衡量手段。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决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方向。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如同水管道一样,纯净的水与被污染的水,甚至有化学污染的水对水管的腐蚀程度是不一样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有利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伴随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如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这给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如“十一五”规划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建立电信普遍基金,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农村邮政和电信,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6] (P16)的目标,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也推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和效果的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传播,新时代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推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如大众传媒载体、网络载体在乡村的广泛运用,使广大农民及时有效地了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效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途径需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载体等要素,而载体成为其中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合而述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之间是协调关系。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要素之间的互相协同和互相推动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与相互作用的描述。随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发展,载体系统要素不断增加和提升,如古代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要素显得比较单调,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载体不断涌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的要素也不断扩展。总而言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发展存在着一种“非加和”性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在矛盾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的发展。

四、风险超越律

这个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在描述、涵化、传导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内容和规导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过程中是由低风险不断向高风险发展的过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越超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然,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越超前,风险系数就越高,如图2所示: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在描述、涵化、传导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内容和规导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过程中是由低风险不断向高风险发展的过程。超越意味着黏附风险,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个风险性载体,在当前高风险社会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风险也不断增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承担的风险是一个由低风险向高风险发展的过程。传统乡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描述、涵化、传导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或内容比较单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或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有描述、涵化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内容不断扩展,而且复杂性、多样性也不断增加,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面临风险不断增大,即准确描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内容的风险性增加。易言之,大量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内容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难以准确、及时传导和涵化,甚或出现载体系统崩溃的危险。不能及时传导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往往使得统治阶级不悦,导致受限制或禁止的危险性增加,如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查禁民间书籍、清佛事件等。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由单纯性向复杂性转变,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规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风险性不断增加。传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比较纯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规导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比较容易,风险也比较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个性不断得到解放,尤其是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辗转农村与城市之间,受城市风气影响农民思想比以前要复杂得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规导农民的难道加大,甚至有遭到抵制和破坏的危险。并且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农民健康需求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其风险性也显著增加,比如农民可以通过大众媒体表达自己的心声,发出自己的诉求等,这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载体的风险。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越超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然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越超前,风险系数就越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既要立足现实又要放眼未来。所谓立足现实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要满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需要、适应客体接受水平和发展的需要、符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所谓要放眼未来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超越现实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然,代表一定时期执政者思想意识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载体的发展趋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越超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然,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即成本投资风险和适应未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风险就越大。

成本投资风险系数不断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一种资本,其发展需要社会其他资源的投资,而投资就意味着有风险。换言之,投资具有盈利的可能,也有失败的风险,盈利系数越高,意味着风险性越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如网络、大众传媒、手机电视、手机网络、卫星电视的发展,它们开发的成本高,社会投资大,且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的好,可以很快“盈利”,即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如果用的不好,可能恶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网络传播的不健康的、不道德的、腐朽的、落后的文化价值观念充斥农村,加速农村传统道德的瓦解和崩溃,增加了农村道德文明重塑的难度。因此,这些高科技的载体进入农村已超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然,超越普通农民的思想道德品质水平和鉴别能力,其风险性必然会很大。

适应未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风险性增加。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展望未来,必须以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在内需梯度规律里面阐述了人的需要的梯度性,如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只为满足农民的低层次需要,其不需承担什么风险,但是人的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适应这种需求过程中充满风险。表现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稳定性与农民快速提升的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大众性与多层次农民需求的零散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两种矛盾冲突容易导致农民对载体的不信任甚或反感。缺少农民的认同,意味着载体的失败或失效,这是最大的风险。譬如,如果电视收视率低、农民普遍对电视节目不满意,表明这种载体进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失效的危险。

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应该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超越系数与风险系数保持一定的张力。这样既可以适应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又可以降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风险,而保持这个张力就要把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载体,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展。

标签:;  ;  ;  ;  ;  ;  ;  

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特殊规律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