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孙洪英

辨证施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孙洪英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绥芬河 157300)

摘要:目的 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11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82.9±4.6)%、(95.3±2.1)mmHg、(41.5±2.6)mmHg;对照组分别为(73.1±2.5)%、(84.7±3.2)mmHg、(48.1±2.9)mmH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辨证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辨证施治;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取辨证施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标准,经临床明确诊断;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3例,女9例;年龄33~75岁,平均(52.6±4.1)岁;病程2~15年,平均(7.1±2.2)年;其中3例画着合并肺心病,2例合并支气管扩张,2例合并肺纤维化;对照组男14例,女8例;年龄31~73岁,平均(52.1±4.3)岁;病程2~16年,平均(7.3±2.1)年;其中4例患者合并肺心病,2例合并支气管扩张,1例合并肺纤维化;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止咳平喘、抗感染、化痰等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分型,将患者分为痰热壅肺型、风寒袭肺型、肺热炽盛型、心血瘀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①痰热壅肺型:患者表现为咳嗽、气喘、痰多、发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口舌干燥,治则采取降气平喘、清热化痰为主;方药选择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石膏30g、鱼腥草20g、前胡12g、桑白皮12g、杏仁10g、桔梗12g、麻黄9g、甘草6g;②风寒袭肺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咳痰,舌红,脉浮紧;治则以宣肺止咳、疏风散寒为主;方药选择麻黄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为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半夏10g、苏子12g、白前10g、生姜6g、甘草6g;③肺热炽盛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气喘、口渴、发热、脉数;治则以清热泄肺,止喘通腑为主;方药选择泻白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石膏20g、麦冬12g、桑白皮12g、杏仁10g、栀子10g、地骨皮12g、甘草6g;④心血瘀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喘咳,脉结代;治则以理气通络,活血化瘀为主;方药选择丹参饮合五苓散治疗,药物组成:丹参15g、茯苓20g、泽泻15g、陈皮12g、车前子12g、白术12g、砂仁9g、桂枝6g、猪苓9g、檀香9g、甘草6g。以上方剂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及呼吸功能进行判定,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检查均恢复正常,患者能够进行正常日常活动;好转:疗程结束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临床检查各项指标相比治疗前有所恢复,患者能够简单的劳动;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症状相比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呼吸功能未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愈11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血气分析

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82.9±4.6)%、(95.3±2.1)mmHg、(41.5±2.6)mmHg;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73.1±2.5)%、(84.7±3.2)mmHg、(48.1±2.9)mmH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来延缓疾病进展,部分患者需要终身用药[1];随着环境的该病、工作压力增加及人口老龄化,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上对该病高度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肺胀”、“喘病”范畴[2],多由久病肺虚,肺气壅滞不能敛降,治则应以补肺纳肾、益气活血、化痰平喘为主[3];本研究将患者分为痰热壅肺型、风寒袭肺型、肺热炽盛型、心血瘀阻型,通过辨证施治,达到标本兼治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俞凤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辨证论治与预防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15(2):77.

[2]李建生,余学庆,王明航,李素云,王至婉.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的策略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6(20):1607-1614.

[3]王檀,张丽秀,朱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83-1185.

论文作者:孙洪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辨证施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孙洪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