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综合评价论文,人力资本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共识。本文以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各个地区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
一、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综合评价
人力资本是凝结于人体内的各种质量因素的总合,表现为人的知识、信息、技能、健康等存量。人力资本的这些组成要素是难以定量测算的,这就给对人力资本的度量带来了困难。这也是人力资本理论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度量标准和方法。在现有文献中,有许多人力资本的度量方法,归纳起来无外乎从两个角度:一是从人力资本的产出角度度量;二是从人力资本的直接投入角度度量。但很多度量方法仅是从劳动者受教育状况方面考虑的,这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为了更为全面地反映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借鉴现有一些度量方法的思想,结合中国人力资本状况,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
1.指标体系的建立
由于构成人力资本的很多要素(如健康状况)是难以直接从产出的角度进行衡量的,因此,本文在建立指标体系时,一方面考虑人力资本的实际产出水平,另一方面也考虑从人力资本投入的角度间接反映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实际上,这种方式也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的人力资本形态或形成方式,如家庭教育、边干边学等,且这些方面的数据资料也难以获得。因此,在指标体系中,舍弃了这些方面对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此外,一些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影响较小的因素,如国际移民等,也不予以分析。具体指标体系如下:
第一类:人力资本产出指标(直接指标)
①人均受教育程度指数。这一指标反映区域人口的文化素质高低。具体计算可采用学历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人口总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16+高中和中专×12+初中×9+小学×6
人均受教育程度指数=
②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这一指标反映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中,专业化人力资本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10000
③15岁及以上人口中非文盲人口比重。这一指标反映区域15岁及15岁以上,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基本文化素质状况。计算公式为:
15岁及以上人口中非文盲人口比重=1-×100%
④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 这一指标反映区域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人员占应受教育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100%
⑤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这一指标反映区域人力资本个体参与劳动以及形成生产力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100%
⑥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重。这一指标反映区域所有劳动者中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个体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重=×100%
第二类:人力资本投入指标(间接指标)
⑦职工年平均工资。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了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水平以及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基础;
⑧人均教育经费。这一指标反映了区域在教育方面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⑨每百万人拥有职业介绍机构数量。这一指标用来反映人员流动和迁移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
⑩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该指标反映健康保健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
2.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指标差异分析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本文收集整理了反映中国2001年31个省、市、自治区人力资本水平的各项指标数据。通过对各项指标数据作简单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指标差异
指标 均值 极差 极差倍数 标准差 标准差异
(倍)系数(%)
人均受教育程度指数 7.01 6.59 3.20 1.16 16.54
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人)275.96
789.84
6.35 148.9453.97
15岁及以上人口中非文盲人口比重(%)
88.9842.321.80 8.31 9.34
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 4.44 16.0912.103.16 71.20
比重(%)
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 47.8723.551.64 5.57 11.63
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重(%)
6.25 18.4093.003.73 59.64
职工年平均工资(元) 11110.13 13873.00 2.75 3684.96
33.17
人均教育经费(元)366.25
1661.26 12.08331.1290.41
每百万人拥有职业介绍机构数量(个)23.3051.0720.2011.51 49.40
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张)27.8037.253.40 9.00 32.38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各地区的各项人力资本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 说明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在总体上差异较大。相对差异最大的是“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重”,极差倍数达到93倍,标准差异系数为59.64%。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重最高的是北京,这主要是因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高校林立,科研院所遍布,而且每年还吸引了大量其他地区的高素质人员来北京工作和创业,形成了人力资本不断集聚的机制。相反,西藏等落后地区中教育条件落后,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员中很大一部分又流动或迁移到其他发达地区,造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差异最小的指标为“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极差倍数只有1.64倍,标准差异系数为11.63%, 这说明中国各地区的劳动就业率相对比较稳定,彼此差异不大。
3.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为了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反映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10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依照由高到低的次序对中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综合指数予以排序,结果如表3“人力资本综合指数”及其排序所示。
表3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比较
地区 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经济发展排序 人力资本综合指数 人力资本排序
上海 2.574871
1.32973 2
北京 2.213542
2.15818 1
天津 1.197333
0.79189 3
广东 0.708504
0.13542 8
浙江 0.656785
0.11187 9
辽宁 0.388566
0.39951 4
江苏 0.255057
0.05576 12
福建 0.188158
-0.0086613
吉林 -0.00887
9
0.23114 5
黑龙江-0.04528
10 0.18023 7
青海 -0.07910
11 -0.5490729
山东 -0.08911
12 -0.0519816
宁夏 -0.13611
13 -0.1488621
新疆 -0.15871
14 0.18760 6
山西 -0.17671
15 0.10198 10
陕西 -0.23653
16 0.05847 11
内蒙古-0.25240
17 -0.0544617
河北 -0.30468
18 -0.1007618
海南 -0.32264
19 -0.2080423
湖北 -0.32622
20 -0.1485620
云南 -0.42860
21 -0.4555827
安徽 -0.46419
22 -0.3313526
江西 -0.47682
23 -0.1535822
湖南 -0.48224
24 -0.0396014
重庆 -0.52312
25 -0.2171324
四川 -0.54411
26 -0.2381725
甘肃 -0.55606
27 -0.5390728
河南 -0.57977
28 -0.0519015
西藏 -0.61285
29 -1.6500031
广西 -0.64785
30 -0.1460619
贵州 -0.730184 31 -0.6489730
二、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众多的指标虽然对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很难给人们一个概括、简明的概念。因此,需要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1.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资料收集的可行性,以及对区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所构成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五大要素18个具体经济指标,作为评价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标准。具体指标包括:
第一类:整体经济实力
这类指标主要反映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包括反映区域产出能力、投资发展能力、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资源投入的经济效益状况等。主要指标有: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收入;社会综合生产率(GDP/从业人员人数);出口商品值占GDP比重。
第二类:经济结构状况
这类指标主要反映区域的经济结构状况,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主要指标有: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均工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附加值。
第三类:基础设施状况
这类指标主要反映区域所拥有的基础设施状况、技术基础设施竞争力。主要指标有:人均邮电业务量;公路密度。
第四类: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
这类指标主要反映区域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以及收入的可支配状况。主要指标有: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平均纯收入;居民消费水平。
第五类: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状况
这类指标反映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综合实力、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以及人员流动状况。主要指标包括: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每百万人拥有的职业介绍机构数量;每百万人中专利批准量。
2.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差异分析
根据上面所建立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度量指标体系,本文收集整理了反映中国200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数据,对各项指标数据作简单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差异
指标 均值极差 极差倍数标准差标准差异
(倍) 系数(%)
人均GDP(元) 9377.13
34487 12.91 7165.62
76.42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元)3385.67
11051 9.07
2577.87
76.14
人均财政收入(元)734.023543.83
16.25 820.71111.81
社会综合生产率(元/人)
19189.43 66256.98 13.63 13693.38 71.36
出口商品值占GDP比重(%) 13.57 71.68 29.67 16.64 122.65
非农业人口比重(%)
28.82 48.1 4.49
12.67 43.95
人均工业产值(元)8235.98
42714.82 63.83 9295.88
122.87
人均三产业附加值(元)3725.19
14521.06 15.11 3182.98
85.44
人均邮电业务量(元) 406.391433.31
12.22 339.2283.47
公路密度(m/km[2])
363.37935.8333.35 237.6265.39
职工年平均工资(元) 11110.13 13873 2.75
3684.96
33.17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903.47
7616.04
2.45
1994.32
28.89
农民平均纯收入(元) 2525.46
4466.94.18
1121.96
44.43
居民消费水平(元)3605.65
10931 7.70
2215.44
61.44
每万人中专来技术人员数量(人)275.96789.846.35
148.9453.97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人) 39.34 61.24 3.70
13.47 34.25
每百万人拥有的职业介绍机构数量(个) 23.30 51.07 20.20 11.51 49.40
每百万人中专利批准量(项)78.90 443.2653.96 100.09126.85
从表2中不难发现,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体现在18项指标上, 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说明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相对差异最大的是“人均工业产值”,人均工业产值最高的是上海,最低的是西藏,极差倍数达到63.83倍,标准差异系数为112.87%。这也说明, 中国的工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特征。相对差异最小的是“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极差倍数只有2.45倍,标准差异系数为28.89%。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各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的相互交流(如人力资本个体的区域间流动或转移),使得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都得到相对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整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也仅有12883.46元,最低的河南省为5267.42元。
3.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对反映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18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依照由高到低的次序予以排序,结果如表3中“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其排序所示。
三、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可以进一步分析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
表3中,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人力资本水平的排序情况,除个别地区外,基本上比较一致或接近,这初步说明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人力资本水平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将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人力资本综合指数绘制成线性图,就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人力资本综合指数相关关系图
注:图中横向坐标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区,与表3中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排序序号所代表的中国省、市、自治区相一致
进一步,为了具体衡量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现代统计学软件SPSS对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人力资本综合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人力资本综合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4205,这说明两者之间正相关,而且相关程度比较高。
通过以上的综合评价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基本趋于一致,即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甘肃、西藏、贵州)也往往是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力资本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大量人力资本的集聚与积累,大大提高了这些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成为促进这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