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羽毛球运动论文,群众性论文,现状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世界大赛中屡夺冠军,同时它具有自娱性、观赏性、锻炼性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在我国各个城市,成千上万的群众积极投身到羽毛球运动的行列中。然而,在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蓬勃开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本文旨在揭示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人口特征,人们参加羽毛球运动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群众性羽毛球的开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广西群众性羽毛球项目参与者990人以及从事羽毛球教练工作者42人。
1.2 研究方法
围绕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等问题,对10余名羽毛球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对群众羽毛球活动场所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相关问题与羽毛球爱好者进行了访谈和询问。
本次调查针对参加羽毛球活动的群众和羽毛球教练员分别设计问卷。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广西七省市对打羽毛球的群众随机取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当面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990份,回收率99.0%;有效问卷982份,有效率98.2%。对参加全国羽毛球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的教练员采用当面发放、当面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2份,回收42份,有效问卷4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5.2%。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羽毛球人口的特征
2.1.1 性别特征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其中男性占59.1%,女性占40.9%,反映出目前我国群众羽毛球参与者中男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见表1)。
2.1.2 年龄特征 我国羽毛球人口主要集中在16-25岁和26-35岁年龄段,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31.5%和43.5%。因为这两个年龄段正值青壮年,生性好动,体力充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羽毛球的参与率便逐步下降,这主要与兴趣爱好的变化以及羽毛球运动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有关(见表2)。
2.2 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
2.2.1 羽毛球深受群众的喜爱 对羽毛球的喜爱程度是开展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基本条件。这一运动在群众中的喜爱程度如何呢?非常喜爱、较喜爱的占大多数,达81.8%。羽毛球教练员对于羽毛球受群众喜爱的认同度更高,认为非常喜爱、较喜爱的共占87.5%。另外,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统计,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已成为除散步跑步之外群众参与最多的体育健身项目,参与率达42.6%。有关调查结果表明,羽毛球是不同年龄体育人口选择的主要项目。在对我国备有运动器材的家庭调查中,占比例最高的是羽毛球拍。本文的调查结果与其他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羽毛球运动在我国有普遍的群众基础,群众对羽毛球运动的总体评价是持积极态度的。
羽毛球之所以如此受群众喜爱,是由它所拥有的多项优点决定的(见表6)。
2.2.2 群众参与羽毛球活动的频率、强度 群众参与羽毛球活动的频率:每周0-1次的为53.1%,2-3次的为41.9%,4次或4次以上的为5.0%;群众参与羽毛球活动的强度,以每次1-2小时的居多,占41.8%;花更多时间的不超过10%。
2.2.3 群众从事羽毛球活动的场所 表7显示,群众从事羽毛球活动的场所分布比较广泛。排第一位的是经营性羽毛球馆,原因有三:第一,羽毛球轻巧,受风力、天气影响较小,球馆里环境、设施较好,打球、健身效果有保证;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进一步引发了群众对体育健身消费的需求;第三,球馆采取了一系列营销、促销手段,满足了消费者打球的多样化需求。此外,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拥有自己的体育设施,供员工工作之余打球锻炼;而像老人、学生这样的低收入和无收入群体则偏爱于在公共体育场所、住宅小区空地等室外场地打球[2]。
2.2.4 群众参与羽毛球活动的形式 群众参与羽毛球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与同事、朋友一起锻炼,选择比例高达76.2%,其次是与家人一起打球以及个人锻炼,分别占29.4%和18.7%,而参加社区或单位组织的活动、羽毛球培训班、俱乐部这样有组织的形式为数不多(见表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应作为推动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开展主力军的社区体育、羽毛球俱乐部的工作尚有明显欠缺,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群众性羽毛球组织的建设,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3]。
2.2.5 群众参与羽毛球活动的消费情况 由于羽毛球运动对场地要求不高,只要拥有一副球拍和球就能进行,无需额外消费,因此本文调查了群众在经营性羽毛球馆的消费情况。调查发现,群众的消费水平参差不齐,每次消费10元以下的占17.9%,而超过50元的仅10.7%,其中100元以上的更是只有1.7%。从总体上看,群众性羽毛球活动的消费属相对较低的水平(见表9)。
2.3 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2.3.1 运动场馆不足 尽管各地新建了不少羽毛球馆,许多综合性体育场馆也纷纷开辟羽毛球场地,但对于数量庞大的羽毛球爱好群体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被调查者中,认为目前的羽毛球场馆不太能满足和不能满足群众打球需要的分别占33.1%和18.1%。事实也是如此,每到周末,各羽毛球馆场地基本上都要预定,直接去打球的人经常会遇到高峰,往往要等上一两个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从事羽毛球活动的积极性受挫。
2.3.2 市场不成熟 我国羽毛球刚刚步入市场,市场化进程相对缓慢,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开展活动的经验不足,再加上群众比赛水平不高,观赏性不强,因此群众性羽毛球市场的社会关注程度很低,整个市场尚处于待开发状态,企业赞助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2.3.3 经费短缺 经费是群众性羽毛球运动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以及当地体育主管部门的拨款,其次是依靠参加比赛群众所交报名费,企业或社会赞助并不多,一些企业赞助也大多是在当地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撮合下形成的,或者是企业领导出于对羽毛球的热爱,作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由于羽毛球运动的市场开发程度较低,因此经费短缺势必成为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
2.3.4 管理不规范 在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管理方面,我国迄今为止尚无健全的规章制度,群众羽毛球活动缺乏从申报、审核到登记注册一条龙的整套程序,管理、评估和监督的条文也不明确,而且对活动缺乏统筹和战略规划。近年来,各级各类群众性羽毛球比赛数不胜数,如火如荼,给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甚至成为个人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被调查者中有62.3%的人曾不同程度地参加过群众性羽毛球比赛。然而,不少私营羽毛球馆面向群众举办的比赛,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参赛资格界定不清、赛程安排不合理、比赛规则不规范等,导致主办方与参赛方发生冲突的情况常有发生,形成群众性羽毛球比赛较为混乱的局面。
2.3.5 协会作用缺失 羽毛球协会是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然而羽毛球人口中竟然有53.9%的人不知道所在城市有无羽毛球协会,羽毛球协会似乎只是一个空壳。对于羽毛球协会在群众性羽毛球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调查者认为“一般”和“很少”的分别高达45.7%和29.8%。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利用
场馆设施是开展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合理规划场馆设施,加大羽毛球馆建设的投入,科学合理地规划运动场馆,改变以足球、篮球几个大项为主的局面;要因地制宜,利用小区、广场、校园、公园等较为避风的空地多建些室外球场,满足群众随时随地打球的需要。营业性场馆应加强管理和使用,延长开放时间;学校场馆也要转变观念,可以利用中午、晚上和双休日时间对外有偿开放,以馆养馆,促进良性循环。
3.2 加强群众性羽毛球俱乐部建设
羽毛球俱乐部是推进群众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它既能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一个结交球友、切磋球艺、增进友谊的平台,又能为培养羽毛球后备人才提供基础。群众性羽毛球俱乐部应由业余爱好者自发组成,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依托具有场地条件的机构,如体育馆、学校,聘请有羽毛球专长的教师、教练员、运动员担任俱乐部的指导工作;俱乐部实行会员制,收取一定会费,形成自我发展机制。政府也应对俱乐部这一公益性体育组织给予资助。
3.3 打造群众性羽毛球赛事品牌
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开展得最火爆的城市当属广州,广州羽毛球协会在多年策划组织群众性羽毛球比赛的基础上,2004年创立了纯业余羽毛球新赛制品牌,设立等级制及升降级,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吸引了众多参与者,使得这一群众品牌赛事更具社会意义,企业纷纷看好这一赛事并提供赞助[4]。广州的做法提供的经验是:品牌是效益,品牌是形象。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应当着力创新赛事,完善赛制,丰富活动内容,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增强赛事活动的参与性和娱乐性,使之在全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支持与赞助群众性羽毛球活动[5]。
3.4 充分发挥羽毛球协会的作用
羽毛球协会必须注重社会公益性,充分发挥好管理、组织和协调功能,团结和组织羽毛球爱好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推进群众性羽毛球活动[6]。首先,要加强对羽毛球运动的监督管理工作。要健全相关制度,做好审核、登记注册工作,规范群众羽毛球市场,杜绝乱收费现象,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再者,做好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工作。羽毛球协会应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充分利用现有体育活动场所,组织各种羽毛球活动;要与其他社会团体密切配合,开展好职工、妇女、青少年、老年等人群的羽毛球活动,不断扩大群众性羽毛球活动的领域和空间。其次,要为群众性羽毛球活动提供指导、帮助。如界定参赛资格,安排赛程,提供裁判;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培养裁判员、教练员等骨干力量;引导群众羽毛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