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水利工程也经历了实质性的发展和升级。然而,与此同时,随着发展的进行,仍存在影响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各种问题因素。因此,为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有必要加大水利水平,监督施工质量,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延长工程寿命。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监理水平
引言:随着我国国有市场经济的不断崛起,虽然我国的水利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能顺利解决的监管问题,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国水利工程监管工作,为中国水利工程做出更好的贡献,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水利建设工程监理现状
1.1水利建设监理工作的误区
1.1.1 对监理的定位错误。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有些同志(甚至领导同志)对水利工程建设中项目监督的任务和业务仍有误解。有些人认为监督员是项目法人指定的质量监督员,只要质量关闭给业主;有些人认为,只要施工计划结束,主管就是协助承包商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顾问。有些人认为委托监督是最后的手段,只是为了应对上级的检查或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在问题出现时成为不良后果的“替罪羊”。
1.1.2对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主通常决定项目建设的问题,另一方有最终决定权,即使在监管合同中,监事也被授予“三个”。在实际操作中,控制权还必须经过所有者的表决,这种现象在小型项目的建设中尤为突出。在一些项目中,业主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行业规范的要求,用当地行政法规取代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甚至用不成文的“地方做法”来确定项目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并任意“敲头”决定,导致监督人员不知所措。有些业主不了解监管单位的优质服务与劣质服务的区别,他们认为,只要监督单位能够胜任监督工作,监督费用是衡量中标人的唯一标准,或者实施区域保护。还有业主认为监理人是他们雇用为其服务的,必须听他们的。责任是监督单位,权利是所有者,委托监督只是为了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很好的推卸责任而已。
1.1.3监理工作不配合。我国水利行业法规明确规定,工程承包不允许分包和非法转包。但是,目前在一些地区,项目建设没有严格遵守本规定,导致项目管理工作严重断线,导致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或承包商中标后,没有按照合同中的承诺及时提供有关人员。结果承包商对项目的建设和生产管理感到困惑。监理工程师在监督工作中成为施工单位的质量检验员。某一部分建设完成后,未进行自检自检,被称为监理工程师接受检查,其自身质量体系未能有效运行。有些业主认为,监管人员是“监督工人”,任意要求监管人员盯着现场,向监管部门施压现场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大大增加了监督工作量,也无法在出现事故后确定责任方。
1.2水利建设监理业务的局限性。由于种种原因,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工作基本上只停留在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上。主要内容是控制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开展项目施工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协调相关单位。“三控,二管,一协”之间的关系,不涉及项目前期投资计划,投资估算,价值分析,工程设计和工程招标等高科技服务,在监督水平上,技术监督水平停滞不前。
1.3监理收费偏低。我国目前的工程监理费标准约为项目一般(预)计算的1%至2.5%。国家调整了2007年的监管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建设工程监理及相关服务收费条例”的通知。(发展和改革价格[2007]第670号)监管费用已在不同的行业和子专业进行调整和调整。虽然经过调整,但远低于5%至10%的国际水平。由于成本低,监管行业一直处于低水平,公司发展水平较低,也无法吸引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导致部分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低。除了监管市场的不良竞争外,监管单位中标后,为了节省成本,人员和设备的投入无法满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监理单位自身技术力量差、资源不足、监理人员素质偏低。
1.4.1监理技术文件编制质量差。编制监督技术文件,不积极主动,不能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文件,在编制多专业技术文件时,严重缺乏相关技术人员。
1.4.2监理单位人力资源不足。获得监督单位的资格是“一纸考试和认证”的批准。决定监督单位资格的最重要因素是监理工程师资格的数量和专业结构。为了获得监督资格或监督资格的提升,监督单位的许多人员是空的,没有证书,甚至在获得监督资格后,再次转移监督证书。在后期,监管单位缺乏评估,评估和信用记录,即使是对监管资格的年度审查也仅限于书面材料的年度审查。监理单位技术力量,特别是专业综合能力差,监督设备不足,没有稳定的监督队伍,人力资源不足。监督单位的主任有多个角色,负责一些项目,在完全开展工作中很难扮演总监的角色。
1.4.3监理单位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由于水利监管市场环境恶劣,对人才缺乏吸引力。此外,获得监理工程师资格的是“一个测试证书”,可以使用注册。监事缺乏法律,经济,商业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缺乏知识专业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在某个阶段有资格进行监督工作。
2水利工程监理企业现状改进措施
2.1监理企业自身提升。监管企业是一个依靠企业信誉求生存和发展的产业,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施工监理计划,监督纲要和专项监理实施细则,制定项目检查,验收和评估制度;建设单位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实施施工。三检制度,特殊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组织措施等,设计单位应当建立现场服务体系,及时提供施工设计图和解决现场设计问题。
2.2有待于提高业主对监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监理合同是委托合同,业主对监督单位信任的认识,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对设计和施工图纸的理解,对施工程序的理解,对施工问题的理解,以及在个别情况下,所有者的代表个人行为而不是所有者的合同行为与主管的行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主管工作的艺术表现在:是写书面材料会议还是个人交流;是立即解决还是通过调查平静解决一段时间;是基层解决方案或找到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
2.3 有待于提高承包商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承包商是建筑产品的生产者,监督的所有活动必须在监督合同和工程合同的基础上进行。这是一个公正的第三方,而不是承包商的质量检查员,有些施工单位忽略了各种验收程序,有些中间产品或某些工艺环节不进行自检,直接监督检查,承包商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无效。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不明确,问题也相互挤出,这在一些中小型项目和当地筹资建设项目中并不少见。
2.4 提高水利工程设计质量,提高设计人员对工程监理工作的支持和尊重。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质量对整个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设计单位必须提高责任感,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高度重视项目的设计质量。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逐步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平台,提供设计单位资质,技术实力,信用评估,项目审查结果验收等信息,督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选择了良好的声誉,一个调查和设计单位,具有很强的实力和符合工程等级要求。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水利工程监测监督部门应当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质量监督检查活动,规范施工程序,随时掌握质量动态,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过程始终处于控制之下,从而有效地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凤云,司恩来.水利监理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9):28.
[2]李海松,胡松样,金奇彪等.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行业发展之浅见[J].价值工程,2010,29(12):39-39.
[3]张法.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的不足及提高监理水平的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论文作者:王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质量论文; 单位论文; 项目论文; 工作论文; 承包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