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育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已逐渐高度重视起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本文以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展开,在生活中引导幼儿细心观察,以熟悉的环境与事物着手,加以诱导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探索各种方法,循序渐进,以奥尔夫“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理,与孩子们一起“玩转节奏”。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 幼儿 节奏感
著名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指出:“能够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融为一体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生命”,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习培养节奏感是一件比较枯燥困难的事情。本着奥尔夫的教育理念,我积极进行音乐教育的探究学习与实践工作,依据《纲要》精神,以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从“兴趣、感受、表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尤其是幼儿的节奏感增强了。
一、善于引导、发现生活中的节奏
1.语言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节奏。音乐带入语言的学习,不仅学得更有趣更有创意,而且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得更好,像从认识自己的名字开始,当自己的名字一再被朗诵是多么得意又神气的事,表示受到大家的注意。
2.随机发现,“即兴”创作。“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最吸引人、最具魅力的地方。在日常中培养节奏感的优势是:没有过多的局限性,只要善于观察发现,可以随机进行。充分发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中的即兴(创造)性。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大都可以去挖掘、创作、发挥想像力。杯、碗、筷子、报纸等都能代替音乐进行节奏训练或演奏。如:准备若干碗、筷子。一只碗表示四分音符,念法:ta;两支筷子表示八分音符,念法:titi;没有表示休止。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物品任意的组成不同节奏让幼儿练习。
除用语言节奏外,还可让孩子用拍手等肢体动作表现节奏。要注意的是:在节奏练习中,“休止部分”孩子较难掌握,要让其知道节奏型中空白或有休止符的地方表示休息(停止),不能发出声音,可以用握拳、点头等无声动作替代。教师在摆放节奏型时尽量不要把休止部分放在开头第一个,幼儿会较难控制拍子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以上方法可变化出各种节奏型也称基石,无论哪种基石都应反复多次,基本找到感觉再进行下一项。在练习中,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节奏感,稳定的拍率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丰富多变的节奏教学形式,玩转节奏
1.“生动”的言语,“活跃”了节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语言中的语调、语气在某种程度上跟音乐要素中的音长、音色、音量等都是相通的,甚至可以用这些要素进行创造音乐作品。比如前面提到的语言节奏,在朗诵时可以适当变换音色、音量、速度等,如:模仿老爷爷的声音、妈妈的声音、小弟弟的声音念出等。甚至还可以演变成两个或三个声部进行朗诵,丰富的形式会增加幼儿参与的兴趣。
2.“声势”练习,“动”感节奏。“声势”是指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主要包含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四种基本形式。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以儿童身体做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集中及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3.在乐器演奏中培养节奏感。打击乐器的最大特点是节奏鲜明、色彩丰富、容易操作,他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为即兴演奏、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田地。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打击乐器种类有:木质类、皮革类、金属及散响类。活动中我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长音、是短音,怎样敲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节奏是一个最有力的音乐源泉
节奏游戏是最直观、最能激起兴趣的活动,我常在教学中穿插节奏游戏。如:游戏走、跑、跳就是让幼儿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最好的游戏活动。二分音符是大步走,四分音符是走、八分音符是跑、十六分音符是跳。通过听乐曲走、跑、跳掌握音符的时值,还有节奏回声的游戏更是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先拍节奏,开始二小节逐步过渡到四小节。速度先慢后快不断变化,从简单逐步增加难度,训练幼儿的听觉、反应能力及记忆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幼儿感知节奏后,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可以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
奥尔夫的节奏教育方法,不仅要求幼儿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 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可以说,奥尔夫节奏教学是完全符合儿童心理的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
论文作者:薛彩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节奏论文; 幼儿论文; 音乐论文; 节奏感论文; 音符论文; 奥尔夫论文; 语言论文; 《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