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广东省 潮州市 521000
摘要:饮用水水源监测工作的开展,是保证饮用水水源质量及安全的重要途径与措施,本文谨就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水质监测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探讨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标准的优化方向,以期更好地保障饮用水水源质量安全。
关键词:饮用水源安全;水质监测;水质污染
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工业及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这种情况下,对于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有效监测成为保障用水安全的重要途径。
1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水质监测方法
地表饮用水水源的监测项目,可以分为选测项目、必测项目及特定项目。针对这些不同项目,应当基于水体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的监测要求。地表水体又可以分为地表径流、湖泊水库及地表饮用水三种不同的类型。在我国,地表水污染主要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90年代后,我国对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进行总结与发布,提出58种有毒有机物,及10种其他有机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标志着水质监测逐渐从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转变,对于地表饮用水的监测路线,由重金属监测及综合性监测指标向有毒有机物监测的方向转变。
1.1 五参数监测
地表饮用水水源监测中,采样现场测定的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参数(即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浊度)。pH值监测主要是对饮用水的酸碱平衡状态进行监测。温度变化会对酸碱平衡造成影响,水中的pH值,会随温度的升降而产生变化,水温每升高25℃,pH值就会下降0.45左右,另外,pH值也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溶解氧是监测水中含氧量的饱和情况,含氧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水体保持优良情况,过低容易致使水中生物由于缺氧导致死亡,过高容易引发水体藻类繁殖太快引发水华。电导率是对水中离子态的动态监测,电导率越高,说明水体所含的离子化合物越多;浊度是指水中的悬浮颗粒及微生物,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变化,会直接导致水质浊度发生变化。当水体浊度较高时,随着时间的发展,水中的微生物会大量滋生,严重影响饮用者的健康,降低水的浑浊度,可以对水中细菌及病毒加以有效凸显,降低水中细菌含量。
1.2微生物监测
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微生物是其中的关键指标,也是重要的水质衡量标准。对于人类而言,饮用水中所包含的微生物危害性较强,微生物数量超标,有可能导致饮水者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染病事故。对于饮用水源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可以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等方法进行培养实现。
1.3有机物监测
饮用水源中的有机物污染问题通常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NOM及SOC。NOM有机污染物包括腐殖质及微生物分泌物等污染物质,SOC则包括能够导致突变、癌变及畸化的有机污染物。实际上,饮用水源中的有机物种类繁杂,对于有机物进行监测与衡量,可采用总量评价指标作为衡量方法,常规的总量评价指标包括TOC、DOC及COD等多种类型。对于饮用水源有机物进行监测,可以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有效测定。在进行饮用水源有机物监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水源具体情况及水质监测的具体标准与需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合理运用水质监测方法[1]。
1.4 重金属监测
水源中的重金属含量监测同样至关重要。金属离子作为水中的微量元素的存在,对生物机体的正常运转意义重大。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水体重金属含量发生异常变化,致使水体污染,有可能影响饮用水者的健康安全.对于饮用水源的重金属进行监测,可以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等方法实现[2]。
1.5监测方法与技术路线
地表水源的监测工作,自动监测、应急监测及常规监测是其中主要方法,而自动监测可充分采用国家所认可的仪器分析方法,可充分运用生态环境部所提倡的自动监测技术加以执行;应急监测方法主要采用国家所认同的监测项目,采用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在缺乏标准方法的情况下,还可采用效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监测;常规监测方法的应用则更加普遍。地表饮用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可针对不同流域及水质管理的具体要求,充分运用多种监测方法并加以创新。
图1 水质在线监测体系
2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的优化方向
2.1对水质监测指标项目加以完善
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指标包含多种组成,随着人们对于饮用水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人们对于有毒有害物质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的重要价值日渐凸显,现行的通用水质监测标准也进一步将有机物纳入监测标准当中。我国的水质监测重点规定了农药残留、有机物等监测指标,对监测项目有所增加,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质监测标准而言,我国的水质监测指标项目数量依旧较少,指标体系的综合性及全面性不足。
2.2对水质监测指标体系加以健全
我国应当对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标准加以充分健全及完善,制定两级饮用水标准,分别在公共给水系统的强制性标准,以及非强制性标准,保证监测标准的实用性、全面性及针对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项目,因地制宜。与此同时,还需要合理制定污染物标准值,以便于对水体状况进行评价。
饮用水源水质的有效监测方法,应当能够有效保障饮用水安全,并为水质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将其作为水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我国现行地表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法律依据,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技术规范,全面开展地表水环境的优化与保障工作[3]。在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的执行与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由县级及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其自身职责加以分工监督。地表饮用水源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之后,才具备饮用条件。
结语
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应充分考量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适当扩大饮用水污染物的监测指标,并立足于各地方的实际情况,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强化对于水质特定指标监测频率,降低水质监测成本,确保能够及时预防水污染现象,并作出及时响应与处理。
参考文献
[1]梅群,肖植国,吕晋等.瓶、桶装饮用水污染物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16):2019-2020.
[2]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尹芝华,翟远征,王金生等霞.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水质监测分析[J].科技导报,2017,35(05):54-58.
论文作者:蔡京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水源论文; 饮用水论文; 水质监测论文; 地表论文; 有机物论文; 水体论文; 方法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