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
(泰安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治疗中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精神科2013年08月-2015年08月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0例,作治疗组,均出现顽固性幻听症状,本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治疗;同期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作对照组,同样出现顽固性幻听症状,本组所有入选患者采取伪刺激方案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治疗,治疗组入选患者阳性症状评分、幻听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治疗中,推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效果突出,可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伪刺激;顽固性幻听;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010-02
The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voices clinical effect
【Abstract】Obj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hearing voices in the low frequency for feasibilit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udy. Methods By random 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psychiatric 08, 2013-08, 2015 received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s treatment group, all symptoms of stubborn sex auditory hallucination, this group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plan; Choice of 5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me stubborn voices symptoms, all selected patients treated with pseudo stimulus, for all the patients clinical results were assessed.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have been completed this study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ymptom scores, auditory hallucination, symptom scores, mental pathological sco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resistant voices treatment, promote the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ffect is outstanding, can be promoted.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Pseudo stimulus; Refractory voices;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t low frequency
近几年,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已经在国内各级医院得到推广,而且在精神分裂症并发顽固性幻听患者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应用价值也已经得到认可。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治疗的预后水平、对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笔者选择2013年08月~2015年08月接收的精神分裂症并发顽固性幻听患者共50例进行重点分析,同期再选择5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观察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征,重点总结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案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精神科2013年08月~2015年08月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0例(作治疗组),均出现顽固性幻听症状。患者的年龄结构:最大77岁,最小60岁,中位值(69±4.06)岁;患者的性别构成:男性患者共有28例,女性患者共有22例;幻听症状的病程:最长有40年,最短有1年,中位值(20±9.85)年。同期选择精神分裂症共50例进行对照分析,同样出现并发顽固性幻听症状。患者的年龄结构:最大78岁,最小59岁,中位值(70±4.32)岁;患者的性别构成:男性患者共有27例,女性患者共有23例;幻听症状的病程:最长有39年,最短有1.0年,中位值(21±8.96)年。在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可作进一步对比。
1.2 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采取伪刺激方案治疗,治疗程序严格按照设计流程进行。治疗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治疗:(1)本院所用设备的生产是是美国的ADWELL企业,该设备有8字线圈。(2)对患者左背部外侧的前额叶进行刺激治疗,刺激频率设定为1Hz,刺激强度设定成80.0%运动阈值。(3)对运动阈值进行测定时,于患者C3前端0.5厘米至1.0厘米处进行,并将刺激强度的起始值设定为50.0%,再结合患者临床指征逐渐递增,待患者手指抽动频率处于最小值时,即选择该数值作为患者运动阈值[1]。(4)将患者的刺激频率控制为40次/min,每天坚持治疗20分钟,确保刺激总数维持在每天800次左右,一个疗程共有六个星期。
1.3 评定指标
对所有入选患者阳性症状评分、幻听症状评分以及精神病理评分等进行评定。
1.4 临床资料统计
本次研究活动中涉及到的数据都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针对文章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用t值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客观分析对比所有临床数据,如果发现2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就以(P<0.05)表示。
2.结果
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治疗,治疗组入选患者阳性症状评分、幻听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入选患者阴性症状评分对比后并无显著差距(P>0.05),数据见表。
表 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标 (x-±s)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极易出现幻听症状,而且危害性极大,会给患者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一般而言,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是药物治疗,患者服用药物后,其幻听症状就会消失,然而有部分患者的幻听症状十分顽固,药物治疗后仍然会持续存在,所以必须采取非药物方案进行治疗[2]。当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已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治疗中得到认可,该方案不仅属于无创性、无痛性技术,而且副作用非常少,用于临床治疗中,可以在脉冲磁场内形成大量感应电流,并对患者大脑皮层产生作用,产生微小电流,确保患者神经细胞达到“去极化”标准,从而使患者大脑皮层组织中电流活动轨迹发生改变,达到治疗目标[3]。不仅如此,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还能够对患者皮质抑制功能产生刺激作用,使机体若皮质层的兴奋性得到控制,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幻听症状以及阳性症状,确保其预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4]。
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治疗,且治疗组入选患者阳性症状评分(16.27±5.17)分、幻听症状评分(2.13±1.00)分、精神病理评分(30.19±6.27)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入选患者阴性症状评分(15.06±2.50)分,对照组(16.00±3.17)分(P>0.05)。本研究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治疗中,推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效果突出,不仅可以降低患者阳性症状评分、幻听症状评分以及精神病理评分,而且安全性非常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蒲绮霞,张春萍,黄雄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顽固性幻听的疗效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6):2500-2502.
[2]陈筱章,彭玉琴,邓凡.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实施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71-73.
[3]丛伟东,郑明坚,邹小芳等.无抽搐电休克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的临床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6):3903-3905.
[4]袁海,孟繁荣,袁成勇.利培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和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0):924-926.
论文作者:程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患者论文; 幻听论文; 顽固性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症状论文; 低频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