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各种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但是也正是如此,在实践中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干扰因素也出现了,导致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受阻。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些干扰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干扰因素;对策
1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存在的干扰因素
1.1静电干扰
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使用过程中会存在电场通过电容器或者是通过电容耦合传输的时候受到干扰。如果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动力线中间存在非常大的电流,那么它的动力线之外的电场强度就会增加,最终导致动力线周围电容也会使装置遭受到静电干扰。另外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应用在工业领域中的时候,尤其是在夏季多雷雨天气中常常会受到静电干扰。
1.2磁场耦合干扰
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周围的线路中有了电流的存在后,装置的回路耦合就会因为周围磁场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这种现象就像是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中的动力线以及其中的电动机等等部件一样。由于像是动力线以及电动机这种部件,本身就具有一种很强的交变电磁场,如果在电子控制装置的应用过程中电子线路中发生了感应电流,就会对装置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影响其正常工作。这种情况就被叫做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受到了磁场耦合干扰。
1.3漏电耦合干扰
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中含有一些绝缘性器件,这些器件在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使用的过程中或者本身这部分装置中的这些器件的绝缘性就不高,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漏电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旦产生了就会形成漏电耦合干扰因素,就是对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造成直接影响。产生这种因素的情况有很多,比如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应用环境非常复杂恶劣,或者使用太久都会形成。所以这种漏电耦合干扰是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常常出现的一种问题。
1.4共阻抗类干扰
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中的一些电子线路上面存在公共阻抗耦合,这是与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相关的。但是如果这一个共阻抗类的两个回路中的电流发生在了一个公共阻抗类上面的时候,会产生共阻抗类干扰。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这种因素对于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影响非常明显。而且由于共阻抗类干扰因素非常复杂,共阻抗类干扰因素自身就容易遭受到电路干扰或者是遭受到一些电路线路中的长短、横截面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一旦对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形成了影响,就不太容易解决。
1.5电磁辐射干扰
这一种干扰因素主要是因为磁场和电场两个因素,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两者可能会发生交互关系,然后变化形成电磁波。等到电磁波产生之后,电磁波本身的信号就会对电子自动化控制形成干扰,在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应用环境中,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电磁波辐射干扰。一旦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发生了电磁辐射干扰,一些工厂中的电器设备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工业领域中常常使用的发电机以及电动机等等,当然还包括了常见的电话、电视塔以及雷达等等。
1.5电网干扰
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主要动力电源是电网,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在使用电网所提供的动力电源的时候,会因为电网中的交流电之间的变化受到影响。最为明显的影响就是自动化控制装置会受到存在于电网中干扰信号的影响,发生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干扰因素的控制策略
2.1静电干扰的控制策略
控制静电干扰因素对于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影响可以从静电平衡这一个关键点着手进行。金属导体的独特特征可以应用到解决静电干扰的问题,一般采用的方式是隔断电缆线,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静电干扰对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实践操作当中一些技术人员为了减少静电干扰对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影响,还会利用屏蔽措施的作用。将这种屏蔽措施应用到了具体的问题上之后,再对屏蔽体采取具体的接地操作处理方法,如此一来也同样可以让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受到的静电干扰减少。
2.2磁场耦合干扰的控制策略
针对这种问题,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操作人员或者是技术性人员都是处理干扰源或者是处理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外部,然后针对具体的部位采取设置高导磁屏蔽物的措施。这种方法一个很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确保将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周围的干扰因素控制在一个有限的区域之内,可以达到不让这种干扰因素向外辐射的效果。这种方式控制磁场耦合干扰因素的时候其实就需要切断传输干扰源的路径,这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信号传输距离太长的缘故,导致方法无法应用。从根本上控制磁场耦合的干扰可以使用双绞线代替信号线。
2.3漏电耦合干扰控制策略
针对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定期进行维修保养是减少这些干扰因素对其影响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针对漏电耦合干扰因素的控制,更是需要工作人员针对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进行定期维修。主要是针对装置线路中或者是周围的杂物进行清除,集中处理信号线路。这种方法可以让电子自动化控制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之下工作运转。从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生产设计角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将装置与信号线的距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尽量确保存有较大的间隔。
2.4共阻抗类干扰控制策略
针对这种干扰因素对于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影响可以采取扩充电源功率容限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电源电阻,使其降到最低。然后针对数字电路以及模拟电路两者之间的设置工作做好,一般要按照要求分开设置,可以将数字电路以及模拟电路分别与各自的电源输出端口连接起来,使其达到控制或者避免共阻抗类干扰因素的效果。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操作当中还可以采取扩大地界线同电源导线横截面的方式,然后尽量将缩短线路的长度,最终实现控制共阻抗类干扰因素的影响。
2.5电磁辐射类干扰控制策略
控制电磁辐射类干扰因素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低电阻金属材料,然后通过屏蔽层使其能够在发生反应的时候产生涡流反应。涡流反应会影响到高频电磁场,好处就是可以让电磁辐射程度被削弱。在具体的操作当中,还可以采取屏蔽措施控制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
2.6电网干扰控制策略
针对这一种干扰因素主要是采取压敏电阻吸收电网中的浪涌过压的方式进行有效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抑制调频干扰成分。另外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技术人员还会选择使用直流稳压电路的措施来控制电网干扰因素。这几种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应用,而且并不能够保证完全清除电网干扰,仅仅起到一种控制和削弱的作用。
结语
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确实在实际运转中会发生很多的问题,这些干扰因素对于设备和装置的价值发挥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在使用电子自动化装置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技术性人才操作自动化控制装置,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质量,让其能够更好地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琨.电子自动化控制中的干扰因素及处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3:106.
[2]姬翔.电子自动化控制中的干扰因素及改善分析[J].科技传播,2014,24:119+116.
论文作者:黎启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干扰论文; 装置论文; 自动化控制论文; 电子论文; 因素论文; 阻抗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