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的规模经济性和发展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三方物流论文,规模经济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物流从初期的实践到今天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仅仅经历了80多年的历史,作为现代物流业的标志和代表的第三方物流在西方出现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而当其在中国处于短短十多年的孕育发展过程时,欧美世界级的大型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走上并购、重组和联合的道路[1]。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其内在的规模经济特性。笔者试图从规模经济的支撑条件这个角度探讨第三方物流的规模经济特性,以寻求现代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第三方物流规模经济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随着厂商(或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出现平均成本下降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经济性的存在意味着当存在规模扩大可以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时,只要这种提高效率和降低平均成本的趋势没有穷尽,企业就会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从中获取利益[2]。
由于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活动是根据实际需要对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因此站在物流企业的角度看,物流的本质是对物品时空价值的创造。物流活动的这种时空特性决定了第三方物流业的网络生产特性:运输和配送是物流网络的链接纽带和工具——时空特性的最主要载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是物流网络的节点生产——时空特性的辅助载体;信息处理是网络运转的组织指挥——时空信息的生产载体。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将第三方物流(或第三方物流活动)的规模经济定义为在物流网络上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产出的扩大,物流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这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因为第三方物流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要素,因而我们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济的含义拓展为以下一些具体的表现形式:物流网络覆盖的规模经济,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网络的大小的规模经济性,例如配送网络的规模经济;物流设备的规模经济,即运输车队、仓储、装卸搬运工具、信息系统等设施的生产规模经济性;交易的规模经济性,即随着交易笔数的增多对平均成本的影响趋势。前二者可以看成是物流生产的规模经济,后者可以看成是物流销售(销售物流产品)的规模经济性。
三、第三方物流规模经济的内部支撑条件
(一)第三方物流规模经济的内部技术支撑条件——物流职能的技术水平
如前所述,物流职能可以分为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单个物流职能在技术经济上的规模经济性和职能相互之间的匹配程度决定了第三方物流的整体规模经济性。一方面对于单个职能而言,其规模经济性取决于其专业化水平。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的好处在于能够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3]。杨小凯和博兰(Yang and Borland,1991)曾证明随着分工的逐步演进,专业化带来的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是加速知识积累和生产率提高的动力[4]。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在相同的生产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产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平均成本下降。由于分工的演进受制于生产规模,因此获得的这种分工经济与专业化经济最终体现为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在现代社会,对物流效率要求的提高,要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相互独立的物流职能更加专业化来提高单个子系统的生产能力。在实际生产中就体现在专门的、高技术的、自动化的物流设施的投入和使用。
另一方面,对于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其优势不仅反映在专业化的子系统的生产能力,更多的反映在子系统的资源整合——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功能子系统相互匹配形成完好的无缝供应链。在物流的实际运作中,就反映在高度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体系的运用。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内部技术支撑条件,主要表现在物流功能子系统生产能力最佳配置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最佳结合的制约,其整体规模的经济性取决于是否能够对物流功能要素的匹配优化和整合,突破“水桶原理”中的短木板限制。
(二)第三方物流规模经济的资本支撑条件
规模经济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某些成熟的技术。第三方物流功能要素上的技术特性决定了物流技术经济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性。比如,高速公路网的修建,使得汽车运输的经济圈扩大,从而促进区域物流在更大的网络覆盖范围上获得经济性;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不同区域间的物流资源整合成为现实。技术上的有效经济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大型物流企业走向跨区域的大规模物流运作。但是,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实现更大规模的经济性,特别是欧美世界级物流公司采用资本购并的方式控制更多企业来扩大规模经济的效果的做法更是离不开庞大的资本投入。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集聚能力成为规模经济的重要支撑条件。
(三)第三方物流规模经济的另一内部支撑条件——管理组织能力
自从马歇尔将“组织”列为生产的四种要素之一,组织与管理成为经济学家和企业管理大师的重点研究对象。一些学者和管理者认为,当企业规模以算术级数增长时,特别是企业通过购并重组实现规模扩大时,其管理的复杂程度和组织协调工作量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对于第三方物流而言,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不仅反映在处理人员激励和约束等常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更多的反映在处理时空资源的优化运作上。由于物流的时空复杂性会随着时空的扩大急遽增加,因此,如何保证有效管理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
四、第三方物流规模经济的外部支撑条件
(一)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规模是第三方物流规模经济的重要外部支撑条件
1.自营物流规模不足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是物流外包的重要原因。第三方物流出现之前,生产和工商企业的物流活动基本都是自给自足。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产品作为全球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生产、销售和消费之间的物流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企业的快速化、及时化、多批次、小批量等物流特点对物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物流需求,需要建立配套的物流系统,但是由于自身物流的需求规模无法达到配套物流系统的生产能力而无法使物流平均成本下降,导致规模不经济。比如大部分中小企业通常会出现较高的自备车队空车闲置率和自建仓库闲置率。这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物流需求规模的不足达不到规模运作的经济性逐渐选择外包。但是,如果企业自身的物流规模比较大,自营物流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性。例如,美国的商业巨头沃尔玛,中国的家电大鳄海尔,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而实行自营物流,其前提条件之一是它们的市场规模巨大,具备强大的物流整合能力,可以避免规模不经济的约束。也只有类似海尔这样的企业能以自己的生产规模把物流高额成本以规模经济的方式进行分摊。
2.物流外包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第三方物流突破规模不经济而成长。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盈利为目的,只有从事第三方物流有利可图,第三方物流企业才有可能生存。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服务于多个物流需求企业,才能满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盈利目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服务于一个物流客户就可以盈利的现象不太可能存在,在实际操作中也很少见到。由于企业自身物流的规模有限且对物流的要求比较高,单个生产或工商企业自营物流一般是不经济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物流外包。这使得第三方物流的行业市场需求规模不断增大,促进了现代第三方物流突破规模不经济而迅速发展。同时,由于这种大容量市场的出现,使得已经构建了庞大物流体系的物流企业的能力逐步得到充分利用,一些欧美世界级的大型物流企业便开始走上并购、重组和联合的大规模发展道路。
(二)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范围是第三方物流的网络覆盖规模经济的重要外部支撑条件
市场范围与市场需求规模是密切相关的,市场范围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规模的另一种表现。在这里,市场范围指的是物流运作的网络空间。由于市场范围直接与空间转移方式——运输方式——相关,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范围对第三方物流的网络覆盖规模经济的影响直接反映在物流空间的有效经济范围和物流设施的空间布局的匹配上。比如,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和市场规模下,配送中心的合理数目和空间选址决策必须考虑规模经济因素的影响。
(三)第三方物流规模经济的交易效率支撑条件
第三方物流是契约代理多个企业的组织。第三方物流与生产、销售企业的联系是通过契约或合同建立稳定、明确的合作关系实现交易的。科斯(Ronald H.Coase)认为,以价格机制为导向的市场每一笔交易都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即交易成本,它包括谈判、签订契约、监督契约的履行等等的成本[5]。有学者基于交易成本学说将物流外包的交易成本归纳为八类[6],这些交易费用会随着交易笔数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而言,物流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节约可以推动第三方物流规模的扩大,从而实现较大规模的经济性。
五、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路网的规划和建设,提高物流设施的技术水平
建设一个结构合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运作效率的基础。在路网的规划时期,要把生产、消费和物流作为整体进行分析,做到三大系统的有效衔接和匹配;同时,将物流企业的选址纳入规划的范围,使其符合路网覆盖的优化和物流资源的空间整合。鉴于不同的运输方式对路网规模经济的利用程度的不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不同层级的网络节点,如像日本在全国根据整体网络设立等级化的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加强不同物流资源的空间组合,充分利用不同物流方式的技术性规模经济。此外,提高物流单个功能要素的生产技术水平,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二)创建一体化的物流联盟
1.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工商企业的垂直一体化战略结盟。通过垂直一体化方式,联盟各方可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物流企业由此成为客户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保持一定程度的市场需求规模时,随着客户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扩大自己的市场容量,从而解决需求波动造成规模不经济的外部约束;另一方面,稳定的垂直一体化关系可以增进联盟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和承诺,可以更顺利地达成交易,从而既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又可以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解决交易效率的外部支撑约束。
2.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水平一体化联盟。功能互补型水平一体化。由于物流的功能要素很多,每个功能都具自身的技术经济规模特性,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可能同时将所有功能要素都做强做专,尤其是成长中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管理等的缺陷只能专注于几个具有核心优势的运作层面。对于这一类企业,可以采取水平互补结盟的方式来实现物流资源重组优化。
区域互补型水平一体化。其最大优点在于实现物流的网络覆盖规模经济。由于物流规模经济受到市场范围的制约,具有区域规模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区域间的资源共享迅速扩大物流企业的地理覆盖范围,突破跨区域的规模不经济。这样一来,可以打破物流企业之间相互分割、过度竞争的局面,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组织化程度。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组织管理和外部交易的效率
组织管理和交易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决策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一套完备的信息技术系统是物流企业的中枢,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从内部管理角度来看,对物流时空信息的准确及时把握,是物流资源优化的前提条件,也是良好的客户服务的表现。
从外部交易的角度考虑,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比如,当货物从起运地出发,客户便可以获得到达的时间、准确的位置;联盟公司可以根据信息做好准备,做到使货物在几乎不停留的无缝供应链中完成时空价值的创造。交易效率的提高可以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的双赢。
(四)加强政府引导,优化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
随着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和成熟,第三方物流企业扩张实现规模经济势在必行。正如文章前面提到的一些欧美大型物流企业的购并与联盟的出现使得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物流市场绩效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在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注意引导企业的发展和竞争。我们认为,一方面,对于物流产业的整体规模经济有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重组和购并,政府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从法律法规上实施物流行业的准入制度,避免同一区域内处于低服务水平上的物流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而导致社会整体资源的浪费。
六、结语
总之,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和发展体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特性。在全球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和物流企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有效的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化运作将有利于产业的良性成长和企业的集约化生产,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节约生产成本和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探讨第三方物流规模经济含义及其支撑条件,希望能对第三方物流的运作规律和模式的进一步探索起到一点点的启迪作用,同时,我们将进一步从支撑条件的角度对第三方物流的规模经济性进行数理分析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