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人民医院 四川 德昌 615500
麻醉是在进行某些特殊诊断检查或施行手术时能够为患者消除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而采用方式,能使病员暂时失去对外界刺激反应性的一种状态,能够抑制疼痛。在临床医疗中,安全、有效的麻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也是医疗安全的“守门员”,根据不同的人群,个体特性选择合理有效的麻醉方法。达到“因人施药”,才能够取得最佳手术效果,确保患者安全,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麻醉中个体用药的几个方面:
1.年龄差异:老年人与儿童属于麻醉的特殊人群,儿童在各个不同发育阶段(新生儿(1个月以内)、婴儿(1岁以内)、幼儿(1~3岁)到儿童(3~12岁))生理功能都发生急速变化,与成人的差异很大,有非常明显的个体特殊性。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差、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麻醉中容易发生心率变化,对呼吸抑制药耐受性比较差,麻醉后清醒延迟。因此熟悉和掌握与麻醉相关的儿童生理、药理等特点,根据小儿年龄不同阶段选择使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和监测设备,才能使其安全渡过麻醉期和手术期,确保在术后顺利恢复。而老年人因全身器官功能衰减,肾脏的代谢功能减退,使血液内药物浓度升高,对药物敏感,麻醉耐受力下降,所以在对老年人进行麻醉之前,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包括并发症及日常服药情况。在选择麻醉药品、骨骼肌松弛药、止痛药的用量应酌减为成人剂量的3/4。在麻醉时充分考虑麻醉药与术前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尽量选择对生理干扰小、安全的麻醉方法,麻醉过程应保持循环稳定,麻醉中应及时监测和注意呼吸是否受抑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性别差异:男女身体构造有差异,相对于女性,男性体重较重,体内肌肉含量大于女性,肺活量比较大,对药物吸收效果更好。要达到相同程度的镇痛效果,男性用药量要比女性增加38%以上。肝脏是代谢麻醉药的重要途径,女性心输出量小于男性,所以麻醉消除效果较慢,如果想要尽快苏醒,女性用药应酌情减量。另有研究表明,女性对于阿片类药物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背痛等副作用,较比男性高出60%左右,故应小心谨慎用药。
3.体重差异:目前临床上麻醉用药的应用剂量计算主要按照实际体重给药,但对于肥胖患者效果却有差异,肥胖患者由于体重过大、脂肪量高,给麻醉用药与操作都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对此类患者要选择去脂肪体重的麻醉方案。用药应按照约2倍去脂肪体重给予药量,减少药效上的个体差异,去脂体重公式如下:
男LBM=9.27×10³×TBW/(6.68×10³+216×BMI)
女LBM=9.27×10³×TBW/(8.78×10³+244×BMI)
肥胖患者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并经常伴有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所以在麻醉前应充分了解病人病情及检查各脏器功能,测量身体各项数值,术前应尽量将各项指标控制于正常范围。肥胖患者独有的情况可导致心血管、肺和血栓栓塞并发症。所以麻醉期间应严密监测各项数值,随时观察手术操作对病人生命的影响,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随着科学手段的不断进步,麻醉药物对人体毒副作用越来越小,但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来说,麻醉过程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孕期或者哺乳期,没有紧急特殊原因,尽量避免手术,如非要手术要在选择麻醉方案时尽量选择局部麻醉或者区域阻滞,要最大限度保证在妊娠期或哺乳期间母体与胎儿的安全,减少对腹中胎儿不良影响。手术同时要监测胎心,与术前胎心监测进行比对,确保安全。
5.个体差异: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相同条件下临床使用同剂量同类别药物,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敏感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药物受人体基因、药物作用的靶受体、机体药物代谢酶基因、药物运转蛋白等都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患者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是相似的,只有极少数患者会异常临床表现,有的甚至出现过敏、高敏反应等。个体差异表现有的患者反应明显,有的则对正常药物剂量只有微弱的药效,乃至无效。耐受性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多数与遗传有关,后天则有可能是反复使用过特殊药物,产生了耐受性,这种情况下,应间歇或其他药物交换使用,以防耐受性产生。
综上所述,麻醉对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药物种类与剂量上效果是千差万别,这体现了在麻醉中考虑个体特性合理用药的重要,要求每一个麻醉医师要在精湛的医学技术和高度责任心的双重保障下提高麻醉质量与安全,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论文作者:刘成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体重论文; 剂量论文; 差异论文; 个体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