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技术探讨论文_邓清连,邓建军,陈灵调

深圳市真和丽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关注,海绵城市的概念逐渐应用到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在城市应对雨洪自然灾害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的内涵入手,探讨低影响开发技术的主要内容,分析低影响开发技术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城市绿地;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在雨洪灾害防御功能的能力逐渐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海绵城市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设计目的皆在提高城市的适应环境和减少雨洪灾害的能力,建设具有“弹性”能力的生态居住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和维持生态平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如何突破技术难题,更好的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是社会和城市建筑界关注的焦点。

一、低影响开发的内涵

低影响开发理念是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针对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通过源头控制暴雨对城市所产生的危害和污染的一项新型城市建设技术。目的在于实现城市水文良性循环,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可以充分吸收,实现蓄水功能,还可以在水资源缺乏时渗水、净水实现再次利用。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生态的,景观的雨水处理方法,提倡城市绿地规划和雨水利用有机结合,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将低影响开发设计运用到城市绿地建设中,建造城市生态多样性,我国部分城市建设项目也在尝试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

二、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技术相关内容

低影响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地下渗透、透水路面。绿地建设是低影响开发的主要内容,也是城市原生态的有效保护措施。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是在低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对原有的湿地、河流、湖泊、池塘等进行保护性开发,对污染或遭受破坏的绿地进行修护,同时严格把握开发的强度,城市建设不透水下垫空间和城市绿地蓄水、渗透净化的空间有一个科学的比例,在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和过量雨水排放系统达到顺利衔接,最终建成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技术流程分文四个环节:首先是源头绿地蓄水,其次滞留无法渗透的水量至城市绿地带,第三是回收利用绿地滞留的水,最后一步是在雨水超过城市蓄水最大量时设计有效的排水途径。

三、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中的问题

(一)低影响开发理念落后

对于低影响开发我国城市建设多以第四步排水为设计重点,缺乏低影响设计中对人文生态景观、立体空间绿地设计、城市绿地蓄水的考虑,显然与国际上的设计理念不符合,没有体现生态人居的建设宗旨。

(二)低影响开发技术有待提高

我国国土辽阔,城市地质地貌差异很大,有些城市的土地蓄水能力弱常出现土地下陷,这与低影响开发中保存土地蓄水的理念造成冲突,不透水下垫面与蓄水面的比例不能合理把握,这也是在低影响开发中的难点,急需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来弥补。

(三)低影响开发操作标准不规范

我国低影响开发在全国只有几个试点投入建设,还没有全面执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阻碍了我国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的进程。

(四)低影响开发缺乏相关的法规

我国在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上涉足较晚,对低影响开发的认识和实践不足,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多以鼓励、倡导的形式鼓励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但是法规法制总是在实践之后出台,导致目前我国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无法可依。

(五)低影响开发施工管理不到位

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项目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牵涉城市排水、防水、道路、公园景观、小区绿地布局等等多个方面,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在低影响开发管理的经验缺乏也导致管理工作混乱,严重影响低影响开发的进程和工程效果。

四、改进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的对策

(一)引进低影响开发的先进理念,提高低影响设计水平

设计理念是低影响开发的核心,也是低影响开发设计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设立理念应当在充分展现生态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建设城市蓄水,用水,排水的雨水系统工程,集城市美观与功能于一体。在低影响开发设计中可以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理念和设计原理,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地理情况和需求,鼓励全民参与设计调研,将城市的水循环利用与城市的地理、人文特色有机结合,创造有中国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低影响雨水系统工程。

(二)提高低影响开发技术

低影响开发技术的提升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对于低影响开发本身技术而言,应当加快低影响开发在我国的开发研究,应用各学科先进技术和经验,研制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低影响开发系统,并付诸实行,在全国地理特征城市推

行低影响开发试验点,对于特殊地形地貌的城市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地质地貌的低影响开发方案;对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不仅要体现城市的人文还要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做到两者有机结合。低影响开发技术不仅包括设计思路还包括设计的可操性流程,施工标准,施工方式,维护方案,评估体系等。其次在低影响开发研究中还应当注意相关技术领域的开发、技术规范与匹配,比如城市绿地规划、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城市的净流控制系统、横向竖向规划等等,在设计时都应当考虑低影响开发的因素,比如,城市绿地建设,公园不仅要考虑生态景观,还应当在建设时合理规划公园纳入城市雨水过程,排出多余雨水的途径设计,小区居住绿地设计在低影响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空间,绿地可以上下分布,绿色屋顶,绿色阳台,绿色坡地等等,不仅增加绿地的蓄水排水能力,还提高了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美感。

(三)统一低影响开发的操作标准

在低影响开发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规范操作标准,比如在城市道路绿地的建设中,传统的道路绿地高于不透水路面不能很好的吸收道路上的雨水,在低影响开发设计中道路绿化带的水平面低于不透水路面,有利于绿地吸收雨水,增强城市蓄水功能,在道路绿化带设计时,绿化带与道路宽度的比例,绿化带与水平地面的差距等,在最合理的数据内既能有效吸收雨水又能保证不透水路面不致塌陷。

(四)完善相关法规

尽快完善我国低影响开发的法制建设,出台低影响开发政策,明确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原则,将城市区域建设中径流排水强制控制在法律中体现出来,同时地方性法规也应完善低影响开发的内容,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五)加强低影响开发施工管理

低影响开发的施工管理牵涉低影响开发项目是否能顺利进行,完善低影响开发施工管理,建立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保证施工每个环节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操作标准实施。

五、结语

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它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洪峰量,增加地下储水量,改善水质,提高城市应对洪水的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在设计理念上更加关注生态居住环境,提倡城市环保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的低影响开发应用较晚,在设计水平、设计理念上都没有可借鉴的案例,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我国对低影响的研究较少,缺乏长期工程研究,同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低影响开发流程,在施工管理上经验不足也影响低影响开发的进展,只有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技术,统一设计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实现我国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徐育红.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6.(02).

[2]王红武,毛云峰等.低影响开发(LID)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10).

[3]汤萌萌.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2.

论文作者:邓清连,邓建军,陈灵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技术探讨论文_邓清连,邓建军,陈灵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