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问题探索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及列举事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验证等途径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本文通过“问题探索法”在散打教学中的适用原理、应用实例、应用要点的分析,认为散打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索法”有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认识活动,提升散打教学效果,契合以提高学生自我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中心的新的体育教学观。
关键词:问题探索法;散打教学;教学法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书中指出:“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1]。高校体育课程散打课运用的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讲解为特征的“语言法”、教师示范为特征的“直观法”、学生练习为特征的“练习法”为主。上述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语言信息及形体信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依靠这种单向模仿式的学习方法,容易缺少自我心智活动,虽然能快速掌握动作外型,但对隐于动作外型下的散打“发劲”特点、技击原理和“心、意、气、力”的整体运动规律感觉抽象,而这些恰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和技击风格。因此,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是提高教学质量、达成优异教学效果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问题探索法”在散打教学中的适用原理
问题探索法是刺激学生认识活动的方法,巴班斯基认为:“使用问题探索法,主要是为了发展创造性的学习认识活动的技巧”[2]。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探索法”指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与学生一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事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验证等途径进行探究性学习,最终掌握动作技术原理与方法,掌握技术动作。从“教学任务”围度看,“问题探索法”适用于解决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创造性态度等教学任务,这和“以提高学生自我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中心”的新的体育教学观高度一致,有助于完成散打教学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发展学生心智,学会散打锻炼技巧形成终身体育的教学任务。从“教学内容”围度看,“问题探索法”适合于中等深度教学内容,拳打脚踢是人作为生物体具备的本能身体运动功能,散打是对学生已经具备的这些生物本能在技巧上的规范和力量、运用方面的提高,正可谓是中等深度的体育教学内容。从“学生特点”的围度看,大学生有一定文化基础,逻辑思维强,具备运用力学知识分析散打动作的能力,具有成为“问题探索法”学习主体的条件。从“教师围度”看,大学散打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拥有教师资格的专业人才,具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利用“问题探索法”组织学生散打学习的能力。
二、“问题探索法”在散打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的首要因素,也是“问题探索法”的第一步,理想的问题设计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联系,同时又是学生尚未知晓但是可以通过探索思考得以解答的内容。下面以散打教学的基础内容“冲拳”为例,简析“问题探索法”在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设置问题一,手臂“旋转”与动作效果。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人持手靶,一人戴拳套,让学生按照个人习惯自由冲直拳,因学生预先未接受过冲拳教学,个别人会出现翻肘撩拳、不是平拳等错误。此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怎样冲拳更有穿透力”?并以“子弹飞行”、“钻头钻物”等旋转现象启发,教师做出正确示范动作或选择冲拳正确的同学示范,要求学生观察拳心方向。待学生观察到正确冲拳应该为手心向下的平拳时,思考探索出冲拳需要“旋转”手臂且旋转的力度和速度越大,穿透力和破坏力就越大的结论后,强调拳心旋转朝向地面为冲拳的基本规格,反复练习。
设置问题二,脚“蹬地”与动作发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提问:“按照牛顿第二定律F=Ma,如何将身体重量转变为冲拳的质量”?并以牛顿力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理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考探索明白“蹬地”是冲拳时获得体重反作用力的关键,强化“蹬地”发力并加以反复练习体会。
设置问题三,腰“拧转”与劲力顺达。提出问题“如何把脚上蹬地的作用力传递到手上”,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腰的枢纽位置及“转腰”在力的传导方面的作用,进而提出“拧腰顺肩”的技术要求并要求学生加以练习体会。
最后,归纳问题,简化动作要素。按照动作的技术顺序,将三个问题归纳为:“蹬、转、转”的三个要素,分别含义为“蹬地”、“转腰”、“转臂”。“问题探索法”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行成了探究思考的学习行为,体育技术教学的学习过程最终要归结为学生的身体练习,学生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时间完整思考与技术相关的大段理论原理,“蹬、转、转”作为在理解基础上浓缩形成的动作技术要素,既可以作为教师指挥学生练习的提示性口令,也可以作为学生练习动作时心中默念的口诀,是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巩固动作的有效辅助。
三、“问题探索法”在散打教学中应用的要点
散打教学中使用“问题探索法”,需要考虑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他们使用“问题探索法”学习的水平。
首先,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紧扣散打技术核心环节,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索举一反三。例如,学生通过“问题探索法”思考探索出“转动”手臂的作用,明白“拳心对地”可作为检验冲拳手臂旋转的标准后,学习抄拳时,能自觉探索得出“手心对自己”的结论。同样,学生掌握了冲拳“蹬地”、“转腰”的技术原理,稍加点拨便可以在掼拳、抄拳中加以运用。
其次,“问题探索法”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问题现象和结论应具有因果联系,便于学生思考探索出结果。例如,关于散打技击的力学原理、引用的公式,既要体现出科学性,又应该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比对分析,归纳和推理。
再则,“问题探索法”不是散打教学的唯一方法,每节体育课的上课时间有限,“问题探索法”与“语言法”、“直观法”等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省时高效。使用“问题探索法”还须注意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问题探索法”应成为课堂传授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问题探索法”提出的许多问题往往涉及武术文化内容,本身就是课堂武术文化的“教育点”,例如“蹬、转、转”与拳理:“发于根,顺于中,达于梢”对应,进而关联到“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等武术的全身协调统一理论。
四、结语
实践证明,“问题探索法”使散打课堂教学增加了学生探索活动的成分,学生通过“发现”掌握的知识更为巩固,“问题探索法”扩大了散打课的课堂信息容量,有助于结合散打技术教学传授武术文化知识。同时,该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教学逻辑和丰富的知识面,教师在运用“问题探索法”时要充分考虑散打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能力以及采取方法的教学时间,才能使其在散打教学中发挥出优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育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35
[2]巴班斯基.教育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38
[3]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彭翔(1967.11-)男,四川省成都市人,学历:在读硕士,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论文作者:彭翔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散打论文; 学生论文; 动作论文; 教师论文; 体育论文; 原理论文; 技术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