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宗旨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宗旨_市场经济论文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党的宗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宗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奋斗目标,是始终不能变的。”〔1 〕在“三个不变”中,坚持党的宗旨不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坚持党的性质不变是对党的整体面貌的总判断、坚持党的奋斗目标不变是对党的历史方向的总判断的话,那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则是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每时每刻思想行为的直接判断。而这一个个直接判断的综合,又构成了对全党性质和奋斗目标的总体判断。因此,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宗旨不能变,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一个根本政治问题

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可以说从党建立之初就已经定位了。今天之所以重新尖锐地提出这一问题,是因为改革开放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党的建设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江泽民同志明确告诫全党:“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2〕。这个问题的基本意义是:

首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宣言》指出,党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而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不仅代表运动的现在,而且代表运动的未来。始终不渝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能够成为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政治核心的根本前提。离开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就失去了与其它政党的区别,因而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阶级基础。“在执政条件下,共产党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廉洁奉公,最重要的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用来为个人或小团体捞取好处。”〔3〕党员干部只能做人民的公仆, 而决不能做凌驾于人民之上的主人。离开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就会变质,自己最终也要被人民所抛弃。

其次,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不是要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而是坚信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坚持走群众路线。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曾经分析:“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现在物质条件比那个时候好一些,……为什么群众对我们还有那么多意见?这确实同我们脱离群众,特别是同高级干部脱离群众有直接关系。”〔4〕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后, 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危险更大。现在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实不少,但好办法归根到底只能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做出突出的成绩。”〔5〕

其三,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党员干部的工作是成功还是失败,是有成效还是没有成效,最终只能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毛泽东同志曾规定:“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6〕邓小平同志坚持以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泽民同志更加明确地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7 〕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的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行为天天都在关注,天天都在加以评说。这种评说既可能是有声的,也可能是无声的;既可能是当面的,也可能是背后的。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民心向背最终决定兴衰成败,而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必须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

其四,人民群众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监督力量。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公共权力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干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公共权力的掌握者不能坚持党的宗旨,就会出现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在逐步健全法律制度的同时,把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的严格监督之下。江泽民同志严正告诫:如果不注意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注意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也会蜕变,丧失人心。经济搞不好会垮台。经济搞上去了,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横行,严重脱离群众,也会垮台。反腐败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对于西方某些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平演变的预言,我们的回答是:“只要我们党自己不腐败,自己不蜕变,谁也演变不了我们”。〔8〕而要做到自己不蜕变,不仅要坚定信念,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要永远和人民群众一起同甘共苦,真心实意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宗旨面临严峻的考验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决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其间必然伴随着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刚刚确立时,江泽民同志就明确提出:“共产党员要用党性来保证和促进这个新体制的建立,同时要用党性来抵制市场活动中的消极因素,使这一新的经济体制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坚决防止权力商品化,坚决防止把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9〕这说明特别是在体制变革时期, 每个共产党员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第一,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发展机会的多种选择,能否自觉服从党组织的工作安排?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自主选择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做革命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是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发展市场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互相竞争的多种利益主体,个人也相应地面临着多种选择机会,并因不同选择而导致个人发展和社会定位的相当大的差距。党员作为公民,无疑有权力参与这种选择和竞争,以争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和最好的发展前途;而党的宗旨又要求他(她)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发展。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或某些专业特长的党员,如果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和发展前途,就不可避免地会采用各种手段去达到别人不可能达到的个人目的,其间就有可能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不能在必要时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就不可能真正坚持党的宗旨。

第二,面对利益单元的日益细化,能否维护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发展市场经济要求打破大锅饭,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利益责任,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人对社会整体利益关心度的下降甚至淡漠。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利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问题是怎样把握好造福一方与造福全国、造福现在与造福未来的关系。如果各地区、各部门仅看到自己身边的那一块利益,甚至同一单位内部的各个小单元也都只看到自己相对独立的利益,就不可避免地要为了自己那一局部的利益(其中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当政者自己个人的私利)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而不可避免地要去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整体利益。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社会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民的整体利益就不可能得到维护。整体利益得不到保障,局部利益最终也是没有保障的。

第三,面对日渐突出的急功近利倾向,能否维护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市场经济是十分重视效率的,但如果把效率仅仅理解为眼前的实惠,并且为此而忘了大义,不择手段,就必然会发生偏差。有些地区为了所谓的“迅速发展经济”,搞竭泽而渔,破坏了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其结果是破坏了生产力;有些地区为了眼前多一些财政收入,把注意力都放在“大款”身上,忽视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很慢;有些地区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闯红灯,打擦边球,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公正得不到维护,如此等等。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引发或激化社会矛盾,最终会使眼前的那点实惠也保不住。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要致力于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都是着眼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离开这些,就很难谈得上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面对发财致富的各种机遇,能否安心于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岗位而艰苦创业?发展市场经济尤其是在体制变革时期,社会生活中往往会有各种机遇,导致人与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机会不平等和发展不平衡,从而对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难以抵制的诱惑。党中央确定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的发展机制,无疑是正确的。事实上确有不少人依靠诚实劳动走上致富道路。问题在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经验的总结,特别关注的是那些不仅仅靠诚实劳动而迅速致富的人们,如期盼有个偶然机会,天上掉下个馅饼来;企图凭借某些特殊权力,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资源配置权和商品经营权;巴望通过行贿等手段打通关节,一时间成为暴富等等。还有外资企业、私有企业依靠雄厚财力对优秀人才的高薪吸引。面对这样的现实,党员干部还能不能安心做党所安排的工作?还能不能集中精力,发奋图强,全力以赴地去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还能不能服从组织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生活待遇相对低一些的行业去艰苦创业?这样的严峻考验随时摆在我们的面前。

第五,面对各种各样的物质引诱,能否抗拒腐蚀,秉公执法?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伴随着激烈的竞争甚至斗争。某些私有经济的经营者,甚至包括某些地方和集团利益的追逐者,为了获得正常秩序之外的高额利润,用各种手段对掌握实权的党政干部进行物质引诱,为其非法经营、偷税漏税等行为寻找庇护。这种状况的客观存在,使一些意志薄弱者变成了某些私有经济不法行为或特殊利益追逐者的俘虏。这是党内腐败现象得以产生并滋长的重要原因。这种考验现实地摆在每个党员干部面前,能不能保持高度警惕,“拒腐蚀,永不沾”?

第六,面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能否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但市场经济规则决不是我国社会生活的一般原则。党不允许市场经济原则侵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不允许共产党员在党内搞等价交换,更不允许为达到个人目的而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搞“等价交换”。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服务观念无疑是具有进步作用的,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服务他人。但是这种岗位服务职责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则有原则的区别。一是根本出发点不同,究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服务于他人,还是为了服务于人民群众而自觉奉献;二是服务的性质与方式不同,究竟是搞等价交换,待价而沽,还是能在人民群众需要时无偿奉献乃至作出牺牲;三是服务的结果不同,究竟是获取最大利润,还是为人民尽职尽责。共产党员必须模范地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同时还要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更高的人生目标不断地激励自己。

第七,面对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竞争机制,能否真心实意关心社会最基层人民的疾苦,维护社会的公正?为了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党和国家确定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机制。效率优先,就是要使有条件的地方和个人充分发挥其优势先富起来,以求推动整个社会更快进步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由于历史基础不同和发展机制自身的不够完善等原因,近年来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迅速拉大。于是某些党员干部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最应当关注的是那些致富“成功者”。但是,这些人毕竟只是社会成员中的极少数,社会的主体永远是那些默默无闻、诚实劳动的人民群众。因此,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党员干部应当更多地关注如何实现社会的公正,尽可能多地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公平竞争和发展创造条件,同时真正地关心处在社会最基层的工人、农民,特别是救助他们当中的贫困者。只有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才真正具有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全社会最广大的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才是真正实践了党的根本宗旨。

第八,面对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的激烈竞争,能否抵制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日益推进,世界经济正以空前的规模形成市场体系。中国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对外开放是中国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国际市场上充满了斗争与风险。现行的国际市场规则大都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很多地方对发展中国家不合理,但我们也不能不面对现实。经济的交往与文化的交往总是密不可分的,某些发达国家依仗其财大气粗,总是千方百计要将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在这方面发展中国家自然处于劣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既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又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西方一些资产阶级政治家们所不愿看到的。他们总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他们的面貌来改造世界,并企图通过发展中国家内部权力的变异而获取超额利润。在中国未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前,这种考验始终严峻地存在着。

考验当然远不止这些,但已足够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宗旨不能变,是一个多么严峻的历史性课题。我们必须正视它,研究它,解决它。

三、牢固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考验,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关系这一根本政治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

前提条件是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思想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尤其是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全新的历史性课题,我们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首要的是高举旗帜,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完整准确地掌握其科学体系,深入理解我国建设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历史任务、战略布局和奋斗目标,从而对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实行的政策和所面临的考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认真学习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充分理解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优势与弱点,以及实现的基本途径,从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还要学习研究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所面临的新环境、新任务,做好经受严峻考验的充分的思想准备。

中心环节是艰苦创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是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在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信念,为发展社会主义公有经济而艰苦创业。我们国家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应当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不能导致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第二,私有经济的发展不能危害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第三,各种经济成份的发展都要有利于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蓬勃向上的社会精神面貌。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关键不在于限制其它经济成份的发展,而在于党员干部带头艰苦奋斗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在“百舸争流”中保持公有经济的主体和主导地位,真正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根本要求是把握大局,坚持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江泽民同志提出:“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无论负责哪一级、哪一个部门的领导工作,都要时刻胸怀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坚持以大局为重。”〔10〕大局要靠自觉的纪律来维护。如果不顾全大局,大局受到损害,地方和部门的小利益也保不住。如果纪律松驰,软弱涣散,政出多门,各搞一套,我们的党就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国家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些事情明明中央已三令五申,他在那里仍然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有些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为了他那一点局部或个人利益,甚至连犯罪的问题都加以保护。这是党的纪律决不允许的。

基本途径是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呼声。要勇于讲正气,坚决维护社会公正。共产党过去带领人民闹革命,反对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追求的就是社会的公正。今天作为执政党,更要以维护社会公正为己任。要深入群众之中,真正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决不能高踞于人民群众之上当官做老爷。在社会变革时期,特别要注意扶贫救困,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市场经济的竞争必然造成社会的不均衡发展,而共产党员决不能忘记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现在有的人群众观点淡薄,不联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欺压群众,这决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

第一道关口是抗得住诱惑,坚决反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面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诱惑,党员干部一定要严守思想防线,决不能被突破。一是戒奢,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江泽民同志曾严厉批评:“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一桌饭吃掉的就相当于一个贫困户一年的口粮。这种奢侈之风,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腐蚀剂。”〔11〕二是戒躁,面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面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清醒的头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三是戒贪,面对不义之财,坚决做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我们的党、我们的干部、我们的人民,是绝不允许出现这种后果的。”〔12〕在我们共产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

中国共产党人在七十余年的风雨征程中,历经多少次艰难曲折和生死考验,非但未能被征服,反而历经磨难,党的事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完全可以相信,经过全体共产党员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经受住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改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胜利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注释:

〔1〕〔5〕〔7〕〔10〕1995年7月1日《人民日报》。

〔2〕1994年3月6日《人民日报》。

〔3〕1995年1月24日《人民日报》。

〔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7页。

〔6〕《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页。

〔8〕1991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9〕1993年7月1日《人民日报》。

〔11〕1997年1月6日《人民日报》。

〔12〕1993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标签:;  ;  ;  ;  ;  ;  ;  ;  ;  

市场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宗旨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