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桥梁基础施工阶段补充地质勘探论文_霍从顺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61

摘要:在生活中,地质学的运用随处可见。比如建筑在地面上的物体在建筑之前,都要搞清楚地下的情况,要了解是否是水的源头或者土壤是否疏松等问题。地质勘探主要用来寻查地表或岩层是否有矿产资源,并对勘测到的资源进行开采,为工业的发展提供矿产能源。地质勘探人员利用勘探技术对特定环境的地质进行勘探研究,提供地质资料。而勘探技术通过采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对一些特殊的地球物理地质进行勘测,并对多勘测的结果进行研究,由此得出地势变化的推测。本文主要针对地质条件复杂,在桥梁施工阶段有时难以搞清桥址区地质情况,介绍了桥桩基施工时的地质勘查方法,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基础设计、施工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地质条件;桥梁基础施工;地质勘探;

一 工程实例分析

本工程区位于甘孜州康定县舍联乡野坝村,舍联乡位于康定县东北部,周边有姑咱镇和三合乡。距康定县城约80km,距姑咱镇约30km,有县道、乡道通达,交通较不便利。工程区地貌上表现为高山、极高山、峡谷地貌,工程区危岩岩性主要为太古界第四系花岗岩。地表偶见基岩出露。危岩(危石)多以危岩带形式发育,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共分布危石2处,危岩带4处;危岩(危石)分布带与坡脚居民区相对高差约100~160m,危岩(危石)所在斜坡中下部坡度约30°~45°,中上部坡度约50°~70°,局部近直立。

二 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桥梁基础施工阶段灾害体分布

野坝危岩位于甘孜州康定县舍联乡野坝村后山斜坡体上,斜坡前缘至坡脚居民区,分布高程约1450-1520m,后缘至分水岭,高程约1900~1950m。相对高度约380~470m,微地貌上表现为上陡下缓,坡体上部平均坡度为于50°~70°,局部局部近直立;下部平均坡度约为30°~45°,斜坡沿南北走向方向长约690m。

根据勘查,危岩区主要分布于高程1628~1684m之间的基岩出露处,同时根据危岩分布特征,由北向南,将危岩区划分为2个危石和4个危岩带,编号WS1、WS2和1~4#危岩带。同时区内岩体受岩性、结构面、微地貌的控制,根据危岩体形态规模,崩塌方向等的不同,危岩带共有8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危岩单体,编号WY1-1~WY4-1,危岩单体形态上呈块状和不规则状。在斜坡的中下部零星分布着少量危石。

三 灾害体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地层条件勘探

3.1 区域地质条件

工程区位于舍联乡野坝村,斜坡中上部多基岩出露,且地形较陡,出露元古界第四期花岗岩,为岩浆岩,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等。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多呈块状-碎块状结构,易发生崩塌和掉块;下部斜坡为第四系崩坡积松散堆积层,主要由碎、块石土组成,多为1~10cm,底部堆积为大块石,粒径一般为20~50cm。

3.2 地层岩性

勘查区地层主要由填土层(Q4ml)、崩坡积层(Q4col+dl)及冲洪积层(Q4al+pl)和元古界第四期花岗岩地层组成(照片2.3-1、2.2-2)。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主要分布于坡脚居民区,为修建房屋和道路时填筑,成分以碎石土为主,表层多含建筑垃圾和植物根系,土层厚度还有待进一步查明。

(2)第四系更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

主要分布于斜坡表层,以碎石为主,物质松散,其中坡体中部和坡脚分布较多落石,落石块径主要为50~100cm,少数大于200cm。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

上部为粉质粘土、砂土,厚0.5~1.5m,下部为砂砾石层,厚3~12m。主要位于二级阶地缓坡平台上。

(4)元古界第四期花岗岩(δ)

为场地内主要地层,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受构造及卸荷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如下图。

3.3灾害体规模勘探

野坝村危岩主要发育2处单体危石,危石特征详见表2.5-1。

表2.5-1 危石特征及稳定性表

危石编号危石尺寸(长×宽×高)危石体积(m3)危石所在位置高程(m)危石所在位置斜坡坡向、坡度现状基本特征危石典型照片

WS18.0m×6.0m×2.0m961654.0~1656.072°∠39°危石下部垫有碎石,架空现象明显,岩体完整,在上部危石挤压和雨水冲刷作用下,碎石易向坡外滑落,从而导致危石发生整体失稳滚落,主要威胁山坡上的民房

WS23m×2m×5m301648.0~153.069°∠47°危石后部紧靠一陡岩,危石搁置在碎石上,架空现象明显,底部生长有树木,可能在地震和雨水冲刷作用下,块石失稳后发生整体滚落,主要威胁山下公路

四 勘察方法与工作量?

4.1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a、本次勘探钻孔为逐桩钻孔?b、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延伸勘探范围,加布原位测试点?

4.2勘察方法?

本次勘探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勘探手段以钻探为主,原位测试手段主要为动力触探试验。?勘探点坐标由设计文件提供,使用索佳SET510全站仪进行放样,使用黄海高程系统。钻孔定位测差,陆地小于0.1m,地面孔口高程陆地不超过0.01m。?

4.3室内试验?

a、室内土工试验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b、岩芯代表性试样进行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c、采取地下水进行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试验。

五 不良地质现象

区内岩体受层面和结构面的组合切割,岩体破碎-较破碎,呈大块状,局部呈碎块状结构。具有一定规模的危岩单体按其剖面形态特征可划分为悬柱型、帽沿型。受地层岩性、结构面、微地貌的控制,危岩失稳方式主要有三种:滑移式崩落、坠落式崩落、倾倒式崩落。本项目区中,危石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倾倒式崩落,危岩单体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式崩落、倾倒式崩落。

5.1滑移式

此类危岩的危岩体后部存在与边坡倾斜一致的、贯通或断续贯通的破裂面,倾角较缓,破裂面的剪出部位多出现在陡崖,也可能出现在危岩体基座岩土体中,危岩体沿着滑移面破坏失稳。此类破坏方式的危岩单体为WY1-1、WY1-2。

5.2倾倒式

此类危岩单体在风化作用下形成近直立陡壁,危岩体后部形成张拉裂缝,裂缝未贯通,岩体稳定主要依靠底部支撑。在结构裂隙组合切割下,顺坡向裂隙不断发展,岩体重心逐渐外倾,在重力、降雨作用下危岩体沿基座一定的支点向临空方向倾倒,形成倾倒破坏,破坏时顶部先脱离母岩。此类破坏方式的危岩单体为WY2-1、WY2-2、WY2-3、WY3-1、WY3-2。

六 工程总体补充地质处理依据

在充分补充勘探掌握危岩带体形成条件、活动规律、危害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手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事求是、经济、合理、有效的布设防治工程。经对各剖面的验算,确定了本次设计主要治理方式为主动拦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本工程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理。

对WS1危石采用水泥砂浆砌块石进行嵌补支顶,面坡坡率为1:0.2,嵌补浆砌块石顶部与危岩接触处充填膨胀混凝土。针对WS2危石,采用人机配合的方法进行清除作业。主要是通过机械钻孔、钢契挤压分层破碎。布孔应选好自由面,钻孔孔径φ40mm,用YN-30型凿岩机,一字型合金钻头,钻孔孔距40cm×40cm,呈线性或梅花状布孔,孔深为0.5m。破碎时应通过至上而下、台阶式逐层破碎。每层破碎厚度为0.3~0.5m,每破碎一层后,将碎石清除干净,再进行下一层破碎,直至全部清除。对1#危岩带松动岩体进行搜索清除。针对WY1-1及WY1-2危岩单体采取钢轨插别加固,防止崩落引发灾害。插别采用40kg/m钢轨,钢轨长7m,嵌固段不小于3m。危岩单体后缘裂缝采用MU7.5水泥砂浆灌缝勾缝。

针对WY3-1危岩单体采取水泥砂浆砌片石进行嵌补支顶,墙高2.2m,顶宽0.8m,底宽0.8m,面坡坡率为1:0.1,背坡坡率为1:0.1,顶部与危岩接触处充填膨胀混凝土。针对WY3-2危岩单体采取锚杆+钢绞线拦挡加固,防止崩落引发灾害。锚杆采用1根φ32HRB400钢筋制作,锚杆孔孔径φ110mm,锚杆入射角为20°,长4m。危岩单体后缘裂缝采用MU7.5水泥砂浆灌缝勾缝。针对WY4-1危岩单体采取锚杆加固,同时采用GPS2型主动防护网进行封闭,防止崩落引发灾害。WY4-1锚杆采用1根φ32HRB400钢筋制作,锚杆孔孔径φ110mm,入射角20°。该区GPS2型主动防护网面积81m2^,主动网锚杆间距4.5×4.5m,锚杆长度3m,每根锚杆提供的抗拔力为50KN。危岩单体后缘裂缝采用MU7.5水泥砂浆灌缝勾缝。

本次设计充分考虑危岩带分布高度,破坏为受构造作用,在层面、节理裂隙的共同切割下,岩体表面被切割为较小的岩石块体。因此主要采用主动治理的措施。对危岩单体及考虑节理。施工期间以人工巡视为主的监测手段为主。

七 补充勘探效果

针对1#危岩带,康定县国土局于2012年5月利用水泥砂浆对危岩带前缘和后缘部分裂缝进行了简易的修补,对危岩起了一定的镶补支撑作用,但对裂缝封堵不够彻底,且由于变形裂缝已部分开裂,需要对危岩进行进一步的加固。

图3.5-1 封堵出现裂缝 图3.5-2 后缘未封堵裂缝

如图3.5-3所示,当地居民在1#危岩带下部40-50m处的缓坡地带修建有一座简易拦石墙,墙高约0.5m,长约3m,厚约0.3m,由石块和水泥砂浆砌成,强度较低,只能对崩落块石起到有限的缓冲作用。根据野坝村危岩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危岩带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各岩质崩塌、支护措施计进行勘探。

及时评价危岩体治理施工及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程度,并作出有关预报,为业主、施工及监理提供预报数据,跟踪和控制施工进程,对原有的设计和施工改进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提供警戒值,合理采用和调整有关施工工艺和步骤,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防止稳定区域演变成可能的滑动和蠕动变形提供技术依据。预测和预报今后危岩体的位移、变形的发展趋势,通过监测可对岩土体的时效特性进行相关的监测。

对已经加固处理后的区域,监测其变形趋势、检验治理工程效果。监测边坡在治理过程中及其治理后,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工程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工程措施,防治灾害情况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切勘察,在人员、设备,各设计阶段设计意图的把握,勘察方法的选用与结合,各项工作的安排及计划,有详细的大纲规划,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使各阶段勘察工作质量和工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通过勘探找出工程的一些病害处给予治理,对于当地的工程质量也给予了较高的稳定保证。

参考文献:

[1]赵晓锋. 浅谈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桥梁基础施工阶段补充地质勘探[J]. 科技与企业, 2014(8):230-230.

[2]李仙虎, 闫峰. 浅谈地质条件复杂区域桥梁基础施工阶段补充地质勘探[J]. 山西交通科技, 2010(2):30-32.

[3]蔡子阳, 沈庆军. 浅析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物理勘探的应用[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18).

论文作者:霍从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浅谈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桥梁基础施工阶段补充地质勘探论文_霍从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