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蕾[1]2000年在《论西部大开发中四川上市公司的发展》文中提出加快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的具有总揽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这项决策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优化地区生产力布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更关系到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发展,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川省在西部九省一市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经济的发展状况和速度将直接影响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那么作为四川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四川省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又将对四川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以“论西部大开发中四川上市公司的发展”作为我的毕业论文,希望有助于四川经济的早日腾飞。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现有经济发展的要求,并越来越阻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股份制试点的基础上,1990年底上市公司开始登上了中国的经济舞台。因为四川省股份制改造较早,所以上市公司也较多;虽然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当地的龙头企业或是国有大型企业,但是股份制改造并非“包治百病”的良药,有些上市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表现出了“疲态”或“病态”;于是,在文章中就某些问题提出了我个人的看法。文章内容和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四川省上市公司的概况。 第一节主要是概述了四川省股票的发行和上市情况;从1993年到今天,我省总共有53家企业在沪、深两地上市,为四川经济的发展募集了必须的资金。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四川的上市公司又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壳资源”的严重浪费等。 第二节是从四川省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和98年、99年的业绩报表入手,对目前四川省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第二部分:四川省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在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对四川省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股本结构、盈利能力和二级市场的表现,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WP=3> 在行业分布方面,四川省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农业两个传统行业方面,根本没有行业优势;而且新兴行业所占的比例极小,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如何立足于四川的现状,发展四川经济发展,四川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我从农业、冶金钢铁、白酒和高科技等产业方面做了简单的阐述。 在股本结构方面,四川省上市公司的规模便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和行业垄断;加上经营状况不佳,无法通过配股和发行新股扩大公司规模。另外,由于四川省上市公司大多由国营企业改制而成,存在着“一企四权”和国家股比重过大的问题,从而无法建立真正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法人治理”机制,影响了企业的自主经营。因此,在分析了四川省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后,对如何解决在股本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的不可流通股的问题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几种方案。 在盈利能力方面,对四川省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了资产重组对四川省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资产重组给一些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有些企业虽然经过了资产重组,却并没有摆脱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而有的企业根本没有透过资产重组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方式和改变自己落后的产业结构,以至于经营情况继续恶化。 在市场表现方面:由于四川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小、行业前景黯淡、经营状况不佳等因素,所以四川上市公司的重组题材极为丰富;加上具有西部概念,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十分火爆。 第三部分:四川省上市公司未来展望:虽然四川上市公司现在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它们的发展前景是广阔和美好的,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1.加快上市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发展特色经济 利用我省的各种潜在优势,发展我省的优势产业,建立我省的龙头企业,以使四川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各种资源,加大对资本市场的利用力度 虽然我省的上市公司较多,但是由于对资本市场的了解不够和其它方面的原因,对资本市场的利用程度并不高。这一部分谈到应该充分利用我省上市公司多的有利条件,对资本市场从整体利用的高度出发,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融资活动,进一步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 3.提高高科技上市公司在四川上市公司中的比重<WP=4> 利用四川省科技力量雄厚和科研单位多的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让更多的上市公司参与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增加上市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改变四川上市公司的行业劣势。同时,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增多,还可以提高四川省上市公司在股票投资者心中的地位,从而更容易从证券市场募集到发展的资金。 4.加大资产重组的力度,以资本运营带动上市公司发展 资本运作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同生产经营活动同等重要的活动,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其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资产重组,改变企业目前的不利局面,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本节的主题。文章提出了资产重组的几种模式和资产重组适宜的几?
甘时勤[2]2004年在《论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支持》文中提出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新的客观形势和区域格局下,2004年3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对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认真研究并深刻把握西部开发工作的规律性,不断改进和加强对西部大开发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实施西部大开发四年多来,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西部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特色农业、能源建设、旅游、中医药等产业迅速崛起。但是,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差距仍在拉大,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缓慢,工业竞争力不强,“三农”问题突出,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生态环境虽有局部改善,但是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资金约束仍然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瓶颈”问题。如何筹措开发资金、弥补资金缺口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成为西部开发得以持续推动的关键所在。目前,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逐步由财政主导型转变为金融主导型的过程中,西部大开发的资本形成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主要依赖财政投入,而应该更多地寻求金融支持。 金融发展的总体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强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有利于稳定快速有质量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差距可以部分地解释经济增长差距。但是,我国金融发展却呈现明显的“高增长、低效率”特征,在整个改革中,金融市场只是被动地适应西部开发融资的需要,未能发挥现代金融在配置资源,风险管理、监督企业、传递信息等方面的多种功能。目前,在我国执行统一的存贷利率的情况下,由于地区投资收益的差别,经济发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达的东部贷款收益率比西部高,客观上导致了西部资金“倒虹吸”到东部,让原本就极其贫血的西部经济雪上加霜。这种严峻的现实要求国家在增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要出台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政策,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充分发挥金融的筹资融资、调节经济和资源配置功能,支持西部经济开发。因此,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支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化转型的阶段,这种背景下的区域开发政策尚无经验,因而在制订和规范支持西部开发的金融政策时,需要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区域政策、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的现状和现行政策的不足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国际经验的考察,可以为我国的政策选择提供一个参照系,而东西部发展现状的分析则可以为金融支持的政策和措施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构造理论的基础。因此研究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为总论,第三章到第七章为专论。第一章梳理和归纳了西方发展金融学理论,阐释了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进而通过分析美国西部开发、日本北海道开发经验,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中金融支持的可行性;第二章分析了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评述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效,并阐述西部地区金融政策总体框架。第三章针对西部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关联度小,结构转换能力弱等问题,通过借鉴美国、欧盟等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政策和经验,提出了利用信贷、利率等金融杠杆,将财政与金融配合,促进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第四章从“三农”问题入手,针对西部落后的农业,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等现状,研究了西部农村金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政策,同时探讨了如何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发挥其支农主力军的作用。第五章用科学的发展观论证了西部生态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利用金融支持西部生态建设作了系统的分析。第六章深入阐述了西部科技和教育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作用以及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困境。针对西部科技和教育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提出了建议。第七章从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三个类别具体阐述了如何促进金融体制创新,在完善自身经营的同时,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和探索。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角度,阐释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探讨了金融支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此前,关于西部开发中的金融研究,大多立足于金融,从“区域金融”出发去讨论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与西部开发问题。难免有一定局限性。本文转换了研究视角,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出发,研究西部大开发对金融提出了什么要求?如何通过金融支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金融怎样在为西部大开发服务中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这样,就从思维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拓展了 “区域金融”的视野,为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支持揭示了方向和路径。 论文通过金融与发展相关关系的分析和资金向东部“倒虹吸”式的流失研究,证明资金
易承愚[3]2001年在《西部大开发的资本形成与投融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资本形成理论,论证了资本积累、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进而探讨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资本形成理论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意义。然后,立足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考察和剖析了西部地区的投融资现状及其成因。本文认为资金稀缺、资本形成不足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主要在于:投融资环境差、资金流失严重、区域贸易条件恶化、二元金融结构明显、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等。最后,本文分析了当前西部大开发中需要矫正的若干投融资误区,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投融资应遵循的总体原则。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如何完善投融资机制,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西部资本形成,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岑雪婷[4]2010年在《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70年代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项目筹资模式兴起以来,到目前为止,项目融资在世界各地运用已经相当普遍,它的资金来源更加广泛、期限更长、政府介入更少,涉及项目遍布能源、石化、电子等行业,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高增长特别引人注目,业内人士将内蒙古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这一现象称为“内蒙古现象”,尽管内蒙古的经济近些年有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其发展的步伐仍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项目融资作为一种全新的筹资方式对内蒙古地区建设的资金筹措、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建设中,项目融资正在作为一种重要的筹资模式逐步介入到一些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资源与能源的开发等,极大的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发展。本研究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一般到特殊、共性到个性的推演归纳方法,总体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依托项目融资的理论与实践,来系统地探讨内蒙古项目融资的相关问题。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对项目融资的综述,沿着从理论到实践这一脉络,在分析项目融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项目融资在国内外的发展。第二章到第四章,是对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情况的具体分析。第二章是对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必要性与基础条件的分析,在分析了内蒙古地区进行项目融资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目前内蒙古项目融资的基础条件。第三章是对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基本情况的探讨,探讨了项目融资在内蒙古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并剖析了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项目融资中所出现的问题。第四章针对内蒙古项目融资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相关建议,使项目融资在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的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有关项目融资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国外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关于民族地区的项目融资状况与影响的研究的论著较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内蒙古这一典型民族地区为代表,对民族地区的项目融资状况与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与论述,拓展了项目融资新的研究范围。以往对民族地区经济的研究,尽管有从各个侧面与角度的研究,但从项目的角度出发,研究其与民族地区经济关系的论著极少。本文将从项目融资的角度来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民族地区经济问题研究一个全新的角度,开辟了民族地区经济问题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此外,本文希望能够对民族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地区的项目融资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可行意见,为内蒙古项目融资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依据。
旷为荣[5]2003年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与项目融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对内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政府在世纪之交作出了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我国宏观经济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水电、油气、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的开发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但由于西部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所需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金融的“瓶颈”制约状况;为了有效地解决资金的供需矛盾,本文提出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经济优势,认为这些经济优势对于吸引外部资金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出了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状况以及形成资金短缺状况的原因。而且文章重点分析了项目融资的基本特征、项目的风险及其风险管理,阐述了西部地区采用项目融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逐一论述了西部地区项目融资的主要资金渠道,即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国际债券发行、海外投资基金、项目境外上市、海外第二板上市和外商直接投资。同时,根据国际金融创新的最新趋势,指出西部地区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新的金融工具,以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历史潮流,这是本文的重要理论创新之处。全文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结合的方式,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阐述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融资问题,以求理论上有所创新,实践上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有所裨益。
周应良[6]2000年在《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展中小企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不少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西部与东部相比,在总体发展水平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党中央决定在继续保持东部地区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根本上改变广大西部贫穷落后的面貌。本文试图探讨中小企业对西部大开发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西部的中小企业。我们认为,中小企业能否壮大发展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最终能否成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样说不仅因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差异是造成东西部差距的重要原因,而且发展西部中小企业可以为西部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西部地区的出口、有利于启动西部的民间资金、也有利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但发展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当然同时也有许多机遇,怎样才能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我们认为这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政府应当创造一种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为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对适合于政府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予以扶持;二是广大西部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新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后发优势”来提升企业的竟争能力。总之,只有当外部环境与企业自身条件相互配合,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实现,也才能最终达到西部大开发的目的。 ’ 二 O o o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魏润卿[7]2005年在《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及资本形成途径》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区位、自然和历史的因素,经济处于欠发达状态,与东南沿海地区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都集中在西部,他们的生活大多比较贫困。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了,西部大开发就有完美的结局。本文拟就西部大开发环境中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本形成途径作一些探讨。 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形成的规模、速度和结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约束条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劳动、资本与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中,资本一向是一种稀缺程度最高的资源。发展中国家只有在成功地解决了资本形成问题之后,才能在其它要素的配合下,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尚处欠发达状态。应该看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首要因素是解决好资本形成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调整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城市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才培养是重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经济力量薄弱,原有的资本形成作用有限,所以必须广开筹资渠道。就此问题本文拟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加大中央政府投入,强化金融支持,扩大吸引外来投资,发展资本市场,对资本形成途径进行创新。
赵国良[8]2000年在《对西部大开发的五点战略思考》文中提出西部大开发 ,是在世纪之交 ,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西部未来二三十年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资源配置的格局 ,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体制的转变。由于决策的科学性 ,由中央点燃的西部大开发之火 ,已经迅速变
韩克勇[9]2000年在《论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政策支持》文中研究表明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它不只是一个区域性开发战略 ,而且是2 1世纪全国发展的大战略。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 ,一直受制于资金的短缺、流失以及资本形成的困难。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巨额社会资本投入公共产品项目和社会公益性援助项
杨艳[10]2002年在《西部大开发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西部大开发是在我国经济形势已产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央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开发西部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已不再是一种朦胧的意向,而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西部资源配置的现状入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中国的西部,广袤而神奇。她有过无与伦比的辉煌历史,多种资源富集,民风敦厚纯朴。西部捧出了难以数计的粮食、棉花、煤炭、石油、金、银、铜、铁、铅、锌,西部闪耀着夺人的光芒。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但自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大规模的过度开发,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严峻现实,容易引起大开发的失败,况且,西部的社会经济资源发展不平衡,与东部存在很大的差距。 为什么在新世纪之初中央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是要开发西部呢?西部开发的深层次背景、特定含义和富民强区的根本目标三个方面决定了中央决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决策,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决策;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时机基本成熟,条件已基本具备。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西部资源配置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极为丰富,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七个基本原则,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归纳了西部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八个矛盾。另外,分析了美国西部开发、国外对内陆地区开发的成功经验,借鉴了他们的经验教训。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且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巨大的障碍,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必须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将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机地结合,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并且要从四个方面着眼,努力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论西部大开发中四川上市公司的发展[D]. 邓蕾. 西南财经大学. 2000
[2].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支持[D]. 甘时勤. 四川大学. 2004
[3]. 西部大开发的资本形成与投融资对策研究[D]. 易承愚. 湖南大学. 2001
[4]. 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问题研究[D]. 岑雪婷.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5]. 我国西部大开发与项目融资研究[D]. 旷为荣. 中南林学院. 2003
[6].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展中小企业[D]. 周应良. 昆明理工大学. 2000
[7]. 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及资本形成途径[D]. 魏润卿. 延边大学. 2005
[8]. 对西部大开发的五点战略思考[J]. 赵国良. 西南金融. 2000
[9].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政策支持[J]. 韩克勇. 农村金融研究. 2000
[10]. 西部大开发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D]. 杨艳.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西部大开发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经济学论文; 项目融资论文; 西部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