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王晓雯论文_王晓雯

(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幸福路分校,安徽 合肥 230011)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更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学正是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中高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维能力;兴趣;问题;思维导图

引言:

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如果只重视其知识点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非常重要。作为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随着中高年级语言表达能力的逐步提高,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和培养:

一、提高学习兴趣,打开思维的大门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很多老师急功近利,追求快速的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课堂上回答错了,难免斥责几句,就换下一个学生回答,看似节约了课堂时间,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碰壁多了,也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不愿意去思考,何谈思维的发展?所以学习的兴趣是开启学生思维的第一把钥匙。我们只有顺应孩子的天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打开他们思维活动的大门。

这就要求老师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情境中思考

现代课堂,信息技术的的发展,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用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播放了一段人们在轮船上的生活,和船快要没油的时候人们的紧张。我通过谈话告诉孩子们,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纪录片《侣行》,船上的人自驾去了很多地方,这次他们要去北极,可是途中却没油了,情况危急,需要大家快速去救援,孩子们,要想救援,首先要知道什么啊?孩子们一起回答,要知道他们的位置。那么以补给站为观测点,这艘船到底在哪呢?就这样孩子们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代入感很强,积极的思考如何描述船的而位置,从而救援。整节课就像一次真正的救援活动。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去思考。

还可以在练习设计中设立积分排行榜,像打电子游戏一样,打中的加分,打错的电脑给予语音提示等提高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但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特点,必须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还必须做到演示科学合理,恰到好处。

2.运用活动教学法,在操作中思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坚持手脑并用,能够收到以动启思,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教材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在操作环节,我让学生提前剪好了圆片,尽量减少机械的操作,选择利于学生思维的操作活动。用线圈一圈,量一量,最后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并计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在全班大量的数据中,慢慢揭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运用游戏教学法,在快乐中思考

说到玩游戏,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的,关键是如何设置有效的游戏,既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学中玩,玩的过瘾,悟的明白,说的清楚。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先出示游戏内容:有A.B.C.D四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有四个乒乓球,从这四个盒子里任意拿出一盒,通过摸球推断,最有可能是哪个盒子? (A:4个黄球B:3黄一白C;3黄1白2红D:4个白球)

然后讲解游戏规则:每次摸出一个球,老师用课件记录摸球的结果,再把球放回盒子里,摇一摇接着摸。

孩子们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摸球实验,从而推断出结果。充分的体验了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的特点,积累了活动经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在玩中主动的思考。

二、善于提问,拨动思维之弦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创新。

1.老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引导方式,课堂上应该避免“好不好?”、“对不对?”这种无效的提问。老师要精心设计巧妙的问题,才能及时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难度要深浅适当,不能一节课下来,好的学生不需要学,差的学生没学到,问题要有思考性。

2.学生要主动的提问,碰撞思维的火花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能使学生激发出求知的渴望,拨动思维之弦。

首先,教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愿意阐述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乐于倾听同龄人的思路。

其次,老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思考的,均由学生思考;凡是学生能探索的,均由学探索;学生能总结的,均由学生总结;学生能说清楚的,均由学生来说。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努力做到:规律让学生发现,公式让学生推导,概念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表白。从而,让学生在思考一一交流中不断发展。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思考,切不可在问题刚提出时,就急不可待地要求学生回答,或者是象征性的留下几秒钟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样的思考是不深刻的,难以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三、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主要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的,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

在六年级毕业复习阶段,我利用思维导图,让孩子们根据具体的一个知识点,进行发散和联系,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下面是我们班学生对于数的认识这一块内容的整理,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整理概括归纳思维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小雪:《小学数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微课题研究报告

[2]周远明:《影响对话式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

论文作者:王晓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王晓雯论文_王晓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