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一种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形成了需要倍加珍惜、不断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是在价值基础上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统一。科学地认识作为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价值,是价值基础上思潮、运动和制度的统一

人类社会发展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自从社会产生以后,面对自然压迫与社会压迫,人们就开始寻求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主义”便是关于社会改造和建设的价值体系及其基础上的思潮、运动和制度。

近代以来,“主义”首先是由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是一些不同于宗教“神意”的社会主张。人文主义,以人为本,否定神本,否定封建等级制的权威;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民族主义,突出民族的利益和权利。资产阶级的“主义”,以个人为本位,强调个人价值,主张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社会制度,并用了近300年,经过文化、政治与产业的革命,把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社会形态和世界体系确立起来,使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这种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因为以个人为本位比以等级为本位合理,主张人权比主张神权进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比封建生产方式优越。但这里的个人本位不是每个人的本位,而是强者的本位,是有产者的本位,是资本的本位。雇佣劳动制度是一种新的剥削制度,是资产者的理想王国,对广大人民群众则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1]。于是,在现实地考察和批判资本主义矛盾、弊端的基础上,与作为有产者的个人即资本为本位的主义相对立,一种新的主义(价值、思潮、运动、制度追求),便应运而生了。这种主义是以社会为本位,强调社会价值,并旨在实现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这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首先是“文学描述”,最有名的是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作者通过文学让人们“发现”了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劳动、平均分配、社会和谐的完美世界,即“乌托邦”,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尔后是著书立说,形成了“直接的理论”,如法国的摩莱里和他的《自然法典》,认为现存秩序不符合自然法则,指出“世界本是一桌够人人共享的盛筵,但私有制引发的私欲损害了大家的利益”[2],因此,要重建公有制,实现平等社会;之后是“批判、预测加实验”。19世纪30年代~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达到顶峰,出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傅立叶、圣西门和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探讨未来社会的过程中,高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弘扬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启发了工人的觉悟,为社会主义变革提供了思想材料。当然,与“不成熟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还不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没能找到变革社会的主体力量和现实道路,因此,这种价值和主义还具有空想的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9世纪初,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趋于成熟,资本主义矛盾日益发展。伴随着经济危机和工人运动,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价值理念作指导。

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变,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理论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获得不断发展。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为社会主义价值实现开辟了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东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历史性分野”。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之路,使社会主义进入了制度探索和价值实现的新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建立起一系列人民民主政权,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使社会主义革命从一国胜利发展为多国胜利,使社会主义理论与价值有了更广泛的实践空间。

二战后社会主义进行改革探索,社会主义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二战后,一方面,走出战争的西方资本主义被迫进行全方位调整有了很大“起色”;另一方面,“凯歌行进”的社会主义却由于照搬苏联模式而出了问题。于是,自上世纪50年代起,社会主义国家便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各国党和人民力求通过改革实现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模式的转换。

社会主义改革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但在复杂的背景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以苏联为代表,一些国家在改革的道路上逐步偏离,以致改变方向,最终放弃了社会主义价值和制度。二是另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为代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开辟了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成果。

总之,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发表以来,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今天又在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与之相适应,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和建设,伴随理论、运动和制度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和丰富的经验,但还要以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不断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价值的“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价值体系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便确立了科学的价值追求,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人民开辟了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制度基础和现实条件,但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过某种“价值迷失”和“缺位”。比如历史上,中国没有一次“肯定个人价值”的革命,而我们在反封建的过程中也没有注意完成这个“革命”;新中国以苏为师形成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联系,强调的是一种国家和整体的价值,而有忽视个人的偏向。因此,在人的发展上出了问题,没有重视发挥制度优势,实现社会主义的人的发展方面的价值目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也是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社会主义价值的回归。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邓小平曾深刻指出,关键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领导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几经努力,不断探索,不仅取得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还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

联系国际共运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我们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上首先写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价值基础上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统一,而科学地认识作为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系统化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以现实为依据,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等为理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以劳动为本,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人的关系价值和意义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有包容发展的特点,它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其自身也在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价值、怎样树立和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社会主义价值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什么是社会主义价值,怎样构建和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这是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和理念的主题或基本问题。社会主义价值理论要回答这个问题,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价值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要根据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确定现实的价值目标、原则和标准,从而形成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的系统观点和理念体系,以指导推进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认识和实现。

2.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理论基础。价值是多元的,价值理论基础是多样的,社会主义价值的理论基础也是千差万别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曾受到法国唯物主义“环境决定论”的影响。“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与任务”是二战后社会党国际的宣言,它宣称,“社会党人把他们的信仰(价值)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社会的方法上,还是(或)建立在其它方法上”,“受宗教原则的启示还是受人道主义原则的启示”,[3]即表明其价值基础是多元的。马克思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价值理念的理论基础则是统一的,这就是唯物史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列宁都曾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给予很高评价,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唯物史观是价值认识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把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和实现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的经济哲学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把社会主义价值认识和实现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实基础之上。因此,这两大发现构成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的理论基础。当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的理论基础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

3.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以劳动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逻辑起点。把以“人”、“社会”和“劳动”为本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有充分根据的,因为以此为逻辑的起点所形成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既反映了社会主义价值的本质特点,也指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其他价值理念的根本区别和联系。

首先,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社会主义从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而非以神为本,强调现实世俗社会之人的价值,而否定任何非世俗世界的神(即封建等级)的价值,因此,社会主义价值理念首先是一种价值传承,它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的现代文明。

其次,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是“以社会为本”,强调社会的价值。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主张的以人为本,不是简单地以个人、以某个人为本,而是以集体的人、社会的人,即以社会为本,是社会主义。它强调的不是个人的本位,而是社会本位,是主张在尊重个人权益基础之上的社会本位,认为只有在社会而非简单个人本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理想和理想社会。这种主义是在否定资本主义个人本位、个人价值的基础上历史和逻辑地产生的,又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经历了创新和发展,是对资本主义价值理念的否定、扬弃和超越。

再次,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还是“以劳动为本”,强调“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认为劳动而非资本是价值的源泉,占人口多数的劳动者而不是持有资本的少数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因此,社会主义主张以劳动为本,尊重劳动、依靠劳动、为了劳动和发展劳动。由于人们的社会条件不同,资本主义主张的个人本位在现实中的实现必然是“强者”的本位,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那个阶级的本位,即资本的本位,或资本的主义。而由于人人劳动,社会平等,社会主义社会本位逻辑的发展就必然是多数人的本位,是实现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社会理想,是劳动者的解放,因而是人的解放。

4.“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也必然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由一些基本的价值理念构成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价值追求呢?根据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经典阐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在价值上的本质规定和根本追求。《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明确说明,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5]。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一直是社会主义坚持的基本原理和主旨。因此,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终极价值目标。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是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价值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社会的各方面,与社会之各个主体,即从个人到家庭、民族、国家、世界,均有着内在的关系和紧密的联系,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被他们影响和决定,也反过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和决定作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有价值基础和终极目标,也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具体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及其相应的具体范畴。二者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本质,决定后者的性质和特点;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和展开,决定着前者的发展与实现。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现实性上必然要通过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来实现。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也必然要转化为引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济价值理念、政治价值理念、文化价值理念、社会价值理念、生态价值理念,社会主义价值也由此渗透到时代精神、国家意识、社会公德、家庭伦理、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中,形成特定的效率、平等、民主、自由、文明与和谐等一系列范畴,又成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各学科的研究对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就是这样一个有丰富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形成一系列特殊价值范畴的完整体系,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值得指出的是,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这一方面明确了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同时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

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深刻认识社会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认识和建构之现实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经历了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和实现有了更现实的基础,形成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我们要从不同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价值认识和建设之现实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社会发展,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全面、协调、整体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各方面非均衡发展的辩证过程。而今天,历史把我们社会文化价值的发展和建设进一步提上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日程,其现实的表现就是生活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所谓价值的“缺位”和道德的“缺位”等问题。

其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一个过程,改革开放中价值目标的确定讲次序、有缓急,因此,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也不是同步的。比如经济上我们追求效率,也重视平等,但实践的结果是与平等相比更好地实现了效率的价值目标,这就需要把平等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再次,社会主义价值构建,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状态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进行的,因此它有特殊的问题需要解决,有特殊的难题需要破解。比如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价值理念,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价值与资本主义价值的关系,如何构建与时代潮流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和建构,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因此是一项具有很强现实性和艰巨性的战略课题,应当引起全党和全国人民更高的重视。

2.科学把握中国的国情,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建设的现实基础,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价值需要

生活是第一性的,价值是第二性的,价值构建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过程,但首先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历史新起点上,我国社会主义价值的建构,首先就是要从国情和世情出发,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认识和建设的特殊国情及其深刻变化。

具体讲,我们就是要从现实出发,实际把握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形式和特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价值建设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发展地看问题,切实把握中国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还要全面地把握社会领域的变化,如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社会事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价值的变迁等。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建构起基础和决定作用的“社会存在”。此外,我们还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认识把握价值构建的国际大背景。而这些世情和国情,又集中地体现于民情,都是通过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种要求、社会反映的各种普遍的愿望而不断表现出来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反映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体现人民要求和社会愿望的社会主义及其价值,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的价值,才是得以在现实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的价值。

3.社会主义价值建设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全过程,是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和文化发展、社会调整的统一

社会主义的价值,在现实性上,必然要通过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来实现。因此,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以劳动为本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也必然要转化为引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济价值理念、政治价值理念、文化价值理念和社会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价值建设还是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和文化发展、社会调整的统一。首先,制度建设都有价值目标,是价值建设的基础,决定性地影响着价值的实现和价值文化的发展;其次,政策是综合反映和实现社会价值和愿望的“权威”过程和手段,在现阶段我国价值认知和构建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再次,文化发展的核心是价值的生产,有特殊规律和能动作用,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总结社会主义价值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要在反映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科学提炼符合实际的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和价值体系,要继续改革,创新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和手段;此外,社会调整也有内在价值标准,体现和弘扬着价值理念和文化。

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认识和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协调推进,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4.在现实中发现、呼唤、建构和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让社会主义价值体现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社会主义在生活中”,这是改革开放中提出和面对的一个现实的前沿命题,其特定的内涵是:让“社会主义进入生活、变为生活、实现于生活和改造生活”,是对现实生活之社会主义价值的发现、呼唤、建构、检验和实现。

我们怎样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切实让社会主义价值体现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第一,要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传统社会主义有制度没有价值,有集体的人没有个体的人,因此,失去了价值目标和个人基础,也使社会主义远离人们的美好生活。今天要更好地认识制度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结合。

第二,要有一种现实的生活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观,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意识趋向于强调自我和个人生活,自由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已演进到深入人的个体、个性和感觉的领域进行深层研究与思考,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然也不能忽视生活中这一社会存在的趋势和特点。

第三,要进一步实现制度改革和创新,尤其是找到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具体形式。比如“猪肉问题”与制度创新,不仅要考虑国家调控、调节,还要建构合作组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比如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价值的实现有赖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提上日程;再比如基本经济制度要考虑如何解决一次分配的平等价值要求,在生产发展的情况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成果等。

第四,要进一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说法和做法的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丰富的实践。要发扬党的传统优良作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重视知行合一、说的和做的保持一致的问题。我们的理论很好但要切实用于实践,我们的政策很好但要切实落实于基层,等等。我们要切实分析情况,找到原因,解决问题,创造社会主义价值建设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第五,邓小平同志讲,“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我们的确要进一步建设好我们的党。共产党人要率先垂范,让党的价值的先进性和进步性体现在党的政策实践和八千万党员的生活、行动之中。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