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_董瑞萍1,魏继同2

"互联网+"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_董瑞萍1,魏继同2

1、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100037;2、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委人才服务中心 100037

【摘 要】“互联网+”技术和慢性病管理的融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路,远程分析慢性病的管理业务流程,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医护端和患者端的服务管理平台。新管理模式的运用,不仅使得患者可以更好的了解自身慢性疾病的发展状况,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对于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促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的提升慢性病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是针对“互联网+”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慢性病管理;应用研究;进展

“互联网+”指的是运用综合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设的管理平台。这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之间的融合产物,代表了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互联网+”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医改政策的密集出台,为人们接受医疗服务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将“互联网+”和医疗管理进行有机的融合,通过远程慢性病管理业务的流程分析,制定出同时满足医患双方需求的管理平台。“互联网+”慢性管理模式的发展,对于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有着重大意义,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秀的医疗环境。

一、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慢性病管理是针对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实现节约卫生医疗资源、控制保健成本的目的。随着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对于慢性病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方式可以细分以下三种:1.分级式管理。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比如糖尿病患者就按照疾病分型划分成不同等级。针对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包括了随访、健康档案以及级别再评估等。分级式的慢性管理能够凸显出操作和管理的统一性,但是对于个体的差异性照顾不足,不能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方案。2.契约式管理。国内有的社区实行的是契约式管理模式,由全科医师和患者进行管理合同的签订。对于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进行分析,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管理计划。3.自我管理。患者在保健人员的协助之下通过自我管理,对于病情进行控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医患互助、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理念的的落实。

二、“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

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的缺陷,选择“互联网+”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对于医疗成本进行高效管理,逐步的提升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慢性病管理应用软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智能化设备的运用更加的广泛。智能电子产品的出现,为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服务于医疗保健提供了条件支撑。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对于慢性病管理的作用发挥做出巨大贡献,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生活信息,还可以督促用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移动医疗服务软件通过咨询的形式获得用户的健康信息,促进了慢性病管理方案的制定。当前的移动医疗软件包括了健康管理类和疾病管理类,慢性病的软件管理属于后者。国内的移动医疗管理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们对于职能设备的依赖性增加,移动应用软件也获得了更多用户的认可。

(二)运用微信平台管理慢性病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软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信息传导效率不断加快,微信平台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和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采用微信平台获得丰富的医疗信息和健康指导,同时还能对于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监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微信健康教育、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已经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健康信息推送的平台和公众号使得医患之间的互动更加的便捷,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提出更多的建议。同时,微信平台的的运用使得家庭之间的照顾和护理更加的便捷。医护端通过建立公众号平台,对于用户进行慢性病健康知识的推送。包括了基础医学、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户的自主的在留言区进行讨论,及时的同医护人员进行互动交流。

(三)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对于慢性进行管理

医护人员要重视慢性病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医护人员重视慢性病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在运用大数据管理慢性病阶段,有助于自我监测效率的提升。患者通过智能设备将个人健康信息上传到云端,通过大数据对于患者的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云端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采用大数据将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医院、社区、疾控三位一体的信息互通。医生通过云端获取患者的慢性病特征、检查结果以及用药信息,不仅降低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还有效的提升治疗效率。

三、“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优势和缺陷

(一)“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优势

“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对于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这是慢性病管理的发展趋势,患者要通过“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更加清楚的认知。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于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及时的对于疾病治疗提供建议。不仅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效率,还有效的提升了管理质量。

(二)“互联网+”慢性管理的缺陷

当前的互联网从业人员的管理综合素养参差不齐,同时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有待提升。慢性病大数据涉及到会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公共安全,对于网络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都是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运用能力有限。“互联网+”慢性管理管理平台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简单、便捷的管理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互联网+"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十分的必要。将“互联网+”和医疗管理进行有机的融合,通过远程慢性病管理业务的流程分析,制定出同时满足医患双方需求的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黄正明. 慢病防治与健康教育 [C]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 北京: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7:52 - 55.

[2]孔灵芝,白雅敏. 落实关口前移策略、开展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 [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3(7):481 - 482.

[3]顾厉,陈向韵. 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7):862 - 865.

[4]柴云. 成都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 [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7.

[5]窦强,刘鸿齐,晋晓强,等. 基于全程管理的 “互联网 + ”慢性病管理模式 [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25(7):22 - 26.

论文作者:董瑞萍1,魏继同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互联网+"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_董瑞萍1,魏继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