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邮电所建设的借鉴及应注意的问题_技术转移论文

区域创新驿站建立的借鉴及应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考虑论文,驿站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典型特征就是资源更加有限,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资源不足使得其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成立研发中心,同时,也很难引起技术中介的重视。信息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大企业较易获得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服务,信息渠道较多,中小企业由于在搜集信息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较差,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集思广益和各种建议。另外,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更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发达国家一般都有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支持计划,比如欧盟创新驿站。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迫切需要为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提供支持,为此,科技部提出了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支持的中国创新驿站。

2 创新驿站建设的借鉴——欧盟创新驿站

欧盟各国与我国的各省、自治区在土地面积、人口基数和科技发展方面有极大的相似性,欧盟创新驿站可以作为区域创新驿站建立的有效借鉴。

2.1 欧盟创新驿站

欧盟创新驿站(Innovation Relay Center,简称IRC)是欧盟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跨国技术创新合作的中介网络。1995年由欧盟研发信息服务委员会根据“创新和中小企业计划”资助而建立,旨在促进欧盟跨国的中小企业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合作。帮助企业认识自身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潜力,了解企业对新技术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在网络上对所拥有资源进行出让或者寻找拥有自己所需要技术的合作伙伴,从而建立各个企业的技术基地。目前该网络系统遍布30多个国家,有80余家创新驿站。

2.2 组织管理结构

欧盟创新驿站由欧洲各国的创新驿站共同构成,驿站由设在卢森堡的中央服务机构——网络秘书处(Network Secreariatry)负责协调。网络秘书处为官方机构,由欧盟企业总司负责管理。各国设立协调机构(National Coordinators)负责国内创新驿站项目实施。创新驿站之间通过电子公告栏系统(Business bulletin system)连接。

各协调机构一般设在公共结构中,比如大学技术中心、商会、区域发展机构和国家创新机构等。协调机构应:①在技术转移方面富有经验。尤其是要具有促进跨国技术转移,获取与传播研究信息,激励企业采用新技术的能力;②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③具有实施研发与示范活动项目的经验;④具有与该地区或国家相关机构工作的经验。

各协调机构的任务包括:①帮助欧盟评价本国(区域)创新驿站的运行情况;②帮助欧盟实施合适项目,保证创新驿站的工作与该国(区域)已有的研究、技术开发与示范活动项目相协调,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项目重复实施;③与其他计划的实施进行协调。

2.3 服务内容

欧盟创新驿站的使命是支持跨欧洲技术创新和跨国技术合作,为中小企业获取专有技术提供一系列专业化的支持性服务。其服务内容包括:①提供创新活动信息;②根据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需求促进跨国技术转移;③促进欧盟研究成果的跨国传播和利用;④通过建立跨国合作和伙伴关系,增强企业采纳新技术的能力;⑤提供其他有助于促进和推动创新与跨国技术转移的关键服务。

2.4 网络框架结构

欧盟创新驿站网络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欧盟创新驿站网络主体关系图

2.5 服务程序

欧盟创新驿站的服务步骤为:走访企业、识别技术需求或技术潜力、寻求欧洲合作者、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和意见、帮助签订合同。

2.6 经费与人员

欧盟创新驿站一般是合作建立,欧盟可提供45%-50%的经费支持,其余经费由各创新驿站合作单位分担。

欧盟创新驿站有职员1 000人,都是有经验的商业、工业和研究领域专家,对当地公司和经济情况、技术需求非常了解,可以判断何时以及如何进行技术转移来满足当地的技术需求。

2.7 成功的关键要素

1)走访企业主动出击。创新驿站采取技术需求导向而不是供给导向。创新驿站要为企业提供需求解决方案。

2)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欧盟创新驿站的专家通过走访所收集的无论是技术需求还是技术供给信息都会被当地的创新驿站输入并连接到创新驿站的内部网络平台——商业公告板系统。每个创新驿站站点都可以向公共网络信息平台输入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每个站点,保证内部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3)跟踪服务实现高效率。在帮助企业寻找到合作者之后,创新驿站的工作并没有停止,将会继续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例如,帮助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帮助企业对于易于融资的项目进行选择和识别。

3 创新驿站建设的借鉴——上海创新驿站

3.1 成立背景与规模

上海创新驿站由上海市技术交易所负责实施。上海技术交易所以前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做法,实行供给推动式的技术转移机制,但是,技术转移成功率低。在供给导向的技术转移效率较低的情况下,上海技术交易所尝试转变技术交易方式,提出建立创新驿站,转变为需求导向式的技术转移,实施“企业需求——解决方案”的反向操作(需求导向)。自2007年青浦创新驿站设立以来,目前,上海市内外共建创新驿站分支机构12个、新建技术能力点21个。根据上海市技术交易所的规划,最终将建立覆盖上海市各区县的创新驿站网络。

3.2 设立步骤

上海创新驿站按照学习调研、启动试点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进行创新驿站设立。学习调研阶段主要是对欧盟创新驿站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对相关技术转移机构进行调研,对中小企业进行问卷;启动试点阶段是试点成立青浦创新驿站;全面推进阶段是2007年8月至今,主要是加强对创新驿站的建立和服务体系的完善。

3.3 服务模式及成效

上海创新驿站的服务模式为:走访企业、了解需求——聚集资源、寻找专家——实施考察、提供支持——需求对接、优化方案——后续跟踪、增值服务。

上海创新驿站具体服务时主要是:①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形成上海市技术交易所与区县、科技园区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相连接的技术创新工作网络,汇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以能力点为支撑,通过个性化服务,放大为企业创新提供公共服务能级。②通过资源整合,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还为企业进行产业规划。

3.4 上海创新驿站建设的经验

创新驿站建立时,要转变思路以技术需求为导向;具备技术识别、资源整合等能力;政府对创新驿站建设提供大力支持;创新驿站网络平台互相连通。

4 区域创新驿站建立应考虑的问题

在中国技术转移机制创新的要求下,在国内外创新驿站实践的借鉴下,区域性创新驿站建立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4.1 定位问题

欧盟创新驿站是为欧盟乃至全球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合作服务。上海创新驿站是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寻找合作伙伴,实施技术转移。可见欧盟和上海创新驿站都有明确定位,因此,区域建立创新驿站应有明确的定位,定位决定了创新驿站的服务范围和内容。

4.2 网络架构设想问题。

网络架构是区域创新驿站建设的关键之一。在网络架构上,欧盟和上海创新驿站有差异。欧盟各国的驿站(区域驿站)基本上是一级框架结构;上海创新驿站的网络为两级结构。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还可以考虑三级结构模式(见表1)。

4.3 服务思路问题

从服务思路上看,欧盟和我国上海的服务思路基本是一致的。差异点在于欧盟创新驿站既强调技术需求服务又强调技术供给服务,上海创新驿站仅强调技术需求,对企业技术供给服务很少涉及。另外,服务范围上,欧盟创新驿站是在欧盟乃至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者,而上海创新驿站似乎仅局限于上海范围内。区域创新驿站可以借鉴欧盟的服务思路,同时,将服务范围定位为区域乃至全国、全球。

4.4 实施主体问题

根据欧盟和上海创新驿站的实施情况看,创新驿站实施主体在技术转移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企业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区域创新驿站实施主体也应满足以上要求。区域创新驿站设立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由有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经验的中介机构来实施,比如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来负责区域站的管理;总站由市科委来负责管理;网站开发建设工作由市科委来负责实施,或者设立中小企业办公室来负责管理。

4.5 资金支持与计算机系统建设问题

创新驿站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特别是网络技术平台的开发。欧盟采取的是欧盟支持一部分,驿站合作单位出资一部分;上海采取的是上海市出资一部分,各区出资一部分的模式。除了网络建设的资金外,还涉及驿站专业人员的培养问题,所以可能还需要考虑为专业的培训设置专项资金。区域创新驿站设立的资金方面应主要由政府来负责,相关单位部分出资。

4.6 创新驿站的兼容性问题

区域创新驿站只是未来中国创新驿站的组成之一,创新驿站如何与其他地区的创新驿站实现资源共享是创新驿站建立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也就是应考虑加速创新驿站的建立,使其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为标准。

4.7 技术经纪人培养问题

创新驿站建立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是技术经纪人的培养。创新驿站中运营中需要技术经纪人识别技术需求。虽然各地的科技中介机构不少,但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中介机构不多,技术经纪人就更少了,所以区域创新驿站建立过程中需要培养一定量的技术经纪人,同时建立起相应地培养制度。

5 结语

为了促进区域创新驿站的建立,本文分析了欧盟创新驿站的网络组织结构、服务内容、网络框架结构、服务程序、经费来源、人员构成和成功的要素;同时,分析了上海创新驿站设立的步骤、规模现状、服务模式和经验。为区域创新驿站成立提供借鉴,同时提出了区域创新驿站设立时应重点思考创新驿站的定位、网络框架、服务思路、实施主体、网络建设实施、网络兼容性和技术经纪人培养等问题。

标签:;  ;  

区域创新邮电所建设的借鉴及应注意的问题_技术转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