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我国科学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施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革新,尤其是装配式建筑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建筑形式,这在较大程度上表明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施工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用BIM技术来提升施工管理质量。其中BIM技术主要是对建筑物进行信息化模拟,产生一种真实的模拟数据,能够对此进行资源共享,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提供科学、可靠依据。
1.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也取得了一定进步,装配式建筑从起步到发展主要经历以下3个阶段。
1.1起步阶段
装配式建筑的起步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进步,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大量的预制空心楼板、吊车梁和大板建筑等,但受限于当时建筑业发展实际情况和经济限制,在修建建筑时过度追求建筑生产数量及降低整个建筑建设成本,从而导致很多的建筑质量不达标,国内整个装配式建筑业受到严重阻碍,我国建筑工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改革开放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才开始正式步入正轨。
1.2发展阶段
到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建筑业的装配技术才慢慢发展起来,但受限于当时整个预制装配建筑系统的不完善,建筑工业化整体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建筑延性较差、建筑结构承载能力较低、建筑抗弯能力比较弱,同时当时建筑中比较流行的是现浇混凝土,现浇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建筑施工中,压缩了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空间。
1.3飞速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特别在房地产产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人们对房地产的热衷度大幅提升,需求更大,同时也对房地产中的建筑装配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随着预制构配件在建筑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及施工技术得到大幅提升,现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建筑产业。
2.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施工准备不完善
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起步比较晚,目前来看该建筑在施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施工前的准备没有做好,或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都会影响施工效率。目前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人员知识储备不足、现场设备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各种问题的发生都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需要格外注意这些问题。
2.2预制构件生产质量问题突出
施工方在施工中若一时需要转变预制构件,那么这对于整个装配式建筑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预制构件生产发生变动,常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延期或存在施工风险。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是整个装配式建筑最基础的质量保证,若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会影响到建筑施工整体效果[1]。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很多流程,若在生产、设计、运输等过程中产生一些影响,就会导致质量不达标,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管理还比较传统,各个施工部门和专职人员之间的协同配合度不够高,在沟通的过程中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提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各个参与方的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构件在生产、运输、装配等阶段都具备更高质量的成效,但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很多信息的传递都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影响了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效率。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1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管理
在预制建筑过程中,对预制构件的精度和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检验过程和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施工。一般来说,设计应该首先进行,然后工厂应该处理它。生产前,将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修改,这需要保证相关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从而保证当设计方案发生变化时,生产过程和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在BIM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在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部门与制造商模型结构的实时连接,从而提高零部件的质量和精度。
3.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BIM技术仿真模拟
在施工期间,BIM技术可以在施工期间模拟所有紧急情况,从而有效避免各种紧急情况并提高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性。此外,BIM技术可以修复施工现场,以帮助有效规划施工过程并提高效率。BIM技术在建筑质量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体现在科技进步、BIM技术的快速发展、维护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这一过程的更有效控制上。与此同时,BIM模型中可以存储大量有关该构造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分类并合理地合并到模型中,最后可以完成信息模块的构造。同时为了提高信息模块的易用性,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可以在完成信息模块的构建过程中,利用编码技术进行分类,将不同需求的施工环节以及施工质量要求,放在不同的分类管理编码下,要求所有的编码所在的区域都是具有唯一性。
3.3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在对不同类型预制构件进行信息化管理之外,还能够通过BIM技术对施工阶段实施有效的仿真模拟,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流程与方案进行全面预演,使建筑施工标准与质量有效对比,以此对施工细节实施全方位完善与优化。此外,在对施工进行模拟的过程中,能够把施工期间产生的不同安全隐患充分的呈现,以此使施工单位提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管理质量。BIM技术还可对不同类型装配构件识别码以及编号有效的确认,在模型调用的过程中可准确获得检查结果。
3.4 BIM技术组织措施
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可以通过使用BIM技术对传统组织进行创新性的变革。改进的传统组织形式和利用BIM技术的优势作为建筑工程组织管理的驱动力,使得更好地利用该技术的优势成为可能。建立基于BIM技术的质量管理团队,优化传统的组织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基本素养,准确定位工程质量问题,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质量管理质量。
例如,为了使信息模块能够在查明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迅速比较预制模块的质量,必须根据适用性原则,采用最适当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确保有效地使用这些模块。RFID(radiaofrequentingidentification)技术可用作快速、及时读取和分析各种信息的全球技术支持。同时,无线电台也可以用来补充信息识别。这种方法使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能够迅速查明和解决施工问题,以减少因施工问题造成的损失。
4.结语
综上所述,将BIM技术应用于新兴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BIM的信息集成化模型保证了构配件生产和装配质量,也为项目各个参与方提供共享平台。通过开展将BIM技术应用于实际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应用研究,以提高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肖阳,刘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8(6):104-107.
[2]佚名.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12):99.
论文作者:乔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