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政治参与研究_政治论文

工会政治参与研究_政治论文

工会政治参与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会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20年来,生活富裕起来、视野开阔起来的普通公民开始通过分工日益精细的社团组织参与到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之中,集团政治无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决策机制演进的基本走向之一。这一走向给代表和维护广大劳动者利益的工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对工会组织的政治参与能力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工会组织数量的减少、会员的大量流失使工会会费收缴难度的加大,都给工会发出了强烈的危机信号。因此,如何尽快提高工会组织的政治参与能力,已经成为工会组织全面履行自身职能、突出维护职能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对工会政治参与的内容、渠道、基本策略和当前应着重开展的几项工作做一研讨。

一、工会政治参与的内容

由工会的四项职能和所代表群体的利益的广泛性所决定,工会政治参与的内容是丰富而多层面的。所谓丰富在于,工会四项职能的内涵广泛。所谓多层面在于,工会的政治参与不仅上至中央级宏观层面下至基层组织级微观层面,而且在于它深入到政治生活中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各大政治系统;也在于它既可作为集团代表参与又可作为特定代表参与个案处理;更在于工会的政治参与不仅是个简单的参与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政治动员、政治文化传播和政治发展的过程,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方面。

(一)服务于维护职能的参与内容

1.关于劳动权。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教育、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享受社会保险(养老保险与补充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与职业险、生育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三方协调机制等)、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权利(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协商谈判、集体合同等)。

2.关于民主管理权。首先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基本企业管理制度之一,有适用于不同所有制、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企业职代会的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选举罢免权;企业内部三级或多级民主管理权、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工会与各级政府部门、立法部门、司法部门的协商对话权,工会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权、工会参与社会生活重大改革方案的建议权与共同决策权等等。

(二)服务于建设职能的参与内容

这主要是指围绕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结构调整和社会的大规模转型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所需要的制度安排。

(三)服务于教育职能的参与内容

这方面应包括对某一层次某一专业教育招生总量的控制、质量的评估(如:美国医生工会就有此职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反邪教反封建迷信教育等各类教育中的教材、教法、师资、经费、学制的参与等等。

二、工会政治参与的渠道

工会政治参与的渠道按照政治系统的设置大体可分为纵、横、纵横交错三类。就纵向而言,是指中央、省、市、县、乡(个别地区还有村或管理区)、企业(及企业集团)的层级结构;就横向而言,是指同一政治层面下的立法、行政、司法、政党(主要是中共)、政协、新闻媒介、社会活动等;而一些重大的或一些具体的政治参与活动则可能是纵横交错的。此外,就某一具体的参与层面而言,也可以有多个参与层次(比如:工会对政府劳动部门的政治参与就可能同时具备工会主席与劳动局长、工会部长与机关处长、工会干事与处室科员三个层次的参与)。不同层次的工会组织,其政治参与的侧重点不同,工会组织层次越高,其立法参与(包括行政立法与委托立法)和新闻参与的责任越重,而越靠近企业层次的工会组织,其行政参与和司法参与的责任越重。当然,就我国的具体政治现实和法律制度而言,工会组织政治参与的重点是行政立法参与、行政执法参与、劳动争议三方协调机制、参与劳动司法。

就工会政治参与的主体而言,由于当代中国政治的现实和逐步的演进方向所共同决定,工会的政治参与既要发挥作为整体的工会组织的参与作用,又要发挥作为工会领袖的政治家(特别是作为各级党委常委或委员、人大主任及常委、政协主席或常委)个人在社会决策机制中的作用,当然,前者是主要的和持久的。

多年来,各级工会在开拓政治参与的渠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地方工会组织与地方政府定期对话制度,地方工会与对口业务部门联系业务制度,省、市长产业工人联络员制度,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与其同级行政部门协商制度,工会定期记者招待会制度、工会承办电视媒体栏目制度等等。但就总体而言,参与的渠道设计不够系统、层次不够全面。

一个设计良好、功能完善的工会政治参与渠道应全面评估各种渠道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反应速度、影响程度、信息失真程度和运行成本,在评估的基础上,来确定各种政治参与渠道的配置水平。

三、工会政治参与的策略

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与策略做了深入研究,如:美国的罗·赫热贝纳在《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一书中将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归结为直接院外活动(Direct lobbying)战略、间接院外活动(Indirect lobbying)战略及十四个具体策略;A·阿尔蒙德从利益表达的角度在名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中将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分为合理的接近渠道和强制性接近渠道;科德等在《政治科学》中联系国家机构将利益集团活动方式分为四类:接近立法者、接近行政部门、接近法院系统、其他战略;诺曼·杰·奥恩斯坦等从政治参与的对象出发将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分为“内部”战略,即集中于政治团体的成员或工作人员,建立社交性友谊和关系网,“外部”战略,即集中于基层舆论和压力,侧重于选区或选民、新闻媒介工具或者群众运动;此外,我国学者胡伟在《政府过程》一书中则对我国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策略做了分析。这些对于研究我国工会组织的政治参与策略都是极好的参考和启迪。

根据我国现实的国情并借鉴国外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工会的政治参与策略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接的参与策略。这是指工会及工会代表直接参与到政治决策之中或直接与政治决策人接触的策略。

1.直接参与决策。通常全总及地方工会的在职及退休的重要领导人都在中央及地方党委、人大、政协担任要职,一些曾在工会工作过的领导人还在政府任职,他们作为工会的代表或盟友是各项决策的直接承担人。

2.社交性接触和游说。与西方政治一样,通过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的保持经常接触和良好的关系,在事关职工利益和工会利益的问题的决策直接与决策人交换意见,这在中国是十分重要的。

3.提供信息和情报。这是以一种很巧妙的方式将工会的要求传递给政府(包括党委)和立法机关的政治参与方式。工会可以通过提供及时、准确、深刻、充分的信息、研究报告、音像资料、网页等信息来影响决策。近年来产业工人省长联络员也是一个渠道。

4.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咨询、协商及顾问组织。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制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将建立或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咨询、协商及顾问组织,一些工会组织也已经与不少行政部门建立了业务关系,但制度化的、多层面的参与显然是不够的。

5.出席政策听证会、研讨会。听证会、研讨会近年来开始成为政府决策形成的重要基础,这也是当前工会参与最弱的环节。由于此类会议经常有学者、社会名流参加并有大量的新闻报道,即便从掌握信息的角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6.参与司法诉讼。诉讼的作用在于给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范例。同时,随着政治法制化水平的提高,典型案例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间接的参与策略

1.利用新闻媒介。在现代西方社会新闻媒介被认为是“第四种权力”,在我国,媒体(特别是电视和网络)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2.基层政治动员。主要是动员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通过传媒、信件、电子邮件等向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大量陈述自己的观点以影响决策。

四、当前完善工会政治参与的若干建议

1.要切实加强工会政治参与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工会政治参与理论的实质是政治学理论在工会中的拓展与应用。要理清思路,必须舍得投入资金、人力和时间来研究问题。同时,各级工会的主要领导要视野开阔,将新的学科思想引入到工会中来。要加强基础工作,从政府、人大、法院、检察院的各类公报到劳动、经贸等主要相关业务部门的公报、期刊及重要文稿都应掌握。

2.要加强政治参与工作的队伍建设和体制创新。

人才是基础,体制是关键。当前,工会的政策研究应采取自由招标、委托研究、自由组织的柔性体制,在政策导向上鼓励工会系统内外多部门跨学科的自由研究以利新思路的产生。要下决心改变政研室不研究问题,以写领导讲话为荣的怪现象。

3.要形成多层面、宽领域、富有成效的政治参与制度。

要通盘设计工会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媒体、学术界的参与策略,要分清各级工会的参与责任,要把参与工作的责任分解到人和部门。

4.要增加工会参与的提前量。

工会的政治参与要从各相关部门的年度计划编制开始就参与进去,工会每个部门都要与对口的业务部门建立定期交流制度。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动向。

5.要更好地利用新闻舆论工具。

工会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和记者招待会制度,发表工会对时政或有关问题的意见,定期向社会施加影响。同时,可以在工会自己的媒体或大众媒体上经常开展民意测验活动。

6.要突出抓好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

集体合同是工会的生命线,而三方协调机制又是集体合同的生命线,是工会各项政治参与的关键所在。工会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与有关部门一道重新设计其具体制度。

7.要认真做好基层动员工作。

工会组织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其成员众多。实践证明,工会不搞活动,不参与社会活动不行。特别是类似企业改制一类的大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参与和动员十分重要。

标签:;  ;  ;  ;  

工会政治参与研究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